专栏名称: 大研dayan
文学专业,在职,梦想是灵魂写手。世界这么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太遗憾!她将缺席今年春晚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山姆超市,又出事了!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他俩宣布离婚!分手费超11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研dayan

恋爱中的少女们,你应该看看这本书

大研dayan  · 简书  ·  · 2018-12-04 15:13

正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90后是很在意三观的一代人。我们觉得没钱不重要,不帅不重要,学历低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三观得一致!

可是究竟怎么样我们才认为是三观一致呢?

三观是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堆虚拟的概念化到极致的词语。

我们自己或许都没弄懂过自己的三观究竟是什么?

难道不是吗?

面对坏人时我们会在微博上口诛笔伐,惩恶扬善;

现实中我们面对坏人秒怂不说,很阿Q的安慰自己:别人都不管,我干嘛逞英雄?

如果说细微的小事就能体现你的三观,那么你还凭什么要求别人的三观得和你千变万化的三观相符呢?

或许真正遇到这样的人,映射着自己的影子你才能够以人为镜明得失,认清你自己以及三观。

我以前很傻很天真,虽然现在可能还是这样。

我以前会很骄傲的告诉别人,我虽然不知道我喜欢什么,但是却清楚地知道自己讨厌什么?

我以为自己很厉害,毕竟这个世界除了讨厌就是喜欢,就凭借着小小的无知和无畏精神我一直在寻找我认为三观一致的人。

那时候我对于三观的评价很简单,用三个字就可以概括:聊得来

可是慢慢的我发现,聊得来的人有很多啊,比如某一段时间我沉迷于悬疑推理小说,那么我会和XX聊得来;

过了一段时间,我重新对文艺理论中的酒神精神狄奥尼索斯等等很感兴趣,那么我会和xxx聊得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喜欢魔方喜欢电影,于是就和同事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在某一个年龄段我们都会去亲近聊得来的朋友,相信从小到大你身边的朋友来了又去,匆匆忙忙都不知道换了几波,你以为你会是一个顽固不为时光改变的人吗?

有句话说的很好:“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可是聊得来真的就代表你们合适吗?三观一致吗?

有一个女人说“我明白的告诉他,我们不但国籍不同,个性也不同,将来婚后可能会吵架甚至于打架。”

这样的对话应该是分手前的套路吧?

国籍不同代表着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等多面的沟通障碍,性格不同,甚至于能够想到婚后会吵架甚至于打架。

这样怎么能是我相伴一生的人呢?

毕竟有某项研究证明:未来我是要活到100岁呢!

可是说出这样话的人是三毛,同她三观不一致的人叫做荷西。

你或许不知道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但是你肯定听过这样的一句话: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这样的爱情誓言比天高比海深。他们在一起的生活虽苦却很幸福。

荷西为了三毛到撒哈拉去工作,三毛为了荷西差点自杀身亡。

如果说三观不一致的人不能够得到幸福,为什么三毛和荷西能够很幸福呢?

通过《撒哈拉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三观是讲述给懂的人听而不是爱的人听。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毛说:“反正夫妇的生活总是在吃饭,其他的时间便是去忙着赚吃饭的钱,实在没有大意思。”

回想一下我们的父母身边结了婚的亲朋好友,不外乎就是这样,忙着吃饭忙着赚钱,更多的是讨论生活的琐碎,或许是家里的空调坏了记得修一下,明天想吃笋片炒肉,后天孩子要上幼儿园了。

如果回到家听到爸妈在讨论:“杜甫的诗韵极好,那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写得大气。”

或者是:“我刚读了贾平凹的《废都》有些许的不好,似乎是要江郎才尽了。”

满客厅都飘荡着酒神精神的迷狂,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杜甫集校注出到了第几版?

厨房里冰冷的没有烟火气,我想这才是疯狂的世界吧。

这算是三观一致的父母,却是不敢想象的生活。

我们没有瞧不起父母,也没有谴责父母在生活里不应该探究一些深刻的话题。

即使是高知夫妇也不会整天争论一些学术精神人文科学吧。那是同事们应该做的事情。

毕竟我们不会越俎代庖。

毕竟生活还是很烟火气的。

人们总说三观应该是成熟于高中时期,那时候我们形成的三观奠定了我们未来生活的航向。

我从前以为这是个真理。

因为我相信三观这种东西会同原生家庭,教育等等紧密联系。

接触多了更真实的生活之后,我才发现其实世界观是在我们生活里一点点塑造起来的。

没有生活阅历那会有什么世界观?

我们对于一些善恶是非的评价不外乎与父母的映射和社会的根植。这都不是我们的世界观。

我们的世界观是有自己独立意识的,才是属于自己的世界观,这个过程就像是建造中的罗马帝国一砖一瓦,一点一滴。

所以,我们不能够拿着不稳定随时在变化的东西当做武器,当做保护自己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武器。

三观就是这样的一个没用却万能的武器,所有的不喜欢都可能归结于三观不一致。

我听从孔老夫子的谆谆教导,吾日三省吾身。

即使做不到如此频繁,但是审视自己的内心,问一问自己的感受还是时常发生的事情。

我是一个讳疾忌医的人。有许多时候并不愿意展现自己以及周身的某一些缺点,这些缺点或大或小,我善于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说:“还好还好。”

遇到喜欢的人时我再也没有拿出来之前那段:“三观一致的标准。”

我们如今几乎不谈三观,不谈诗词歌赋人生理想。

每天不过是吃饭逛街看电影,虽然生活中也不是处处都充满乐趣的,但是却有精神上廉价的快乐。

往后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某一天我会发现自己如今的观点矫情的要死,什么三观不一致也很好啊。

但是这是以后的事情,存在于千变万化的生活里,究竟会以什么样的轮廓重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还有待考证。

所以三观是讲述给懂的人听而不要为难喜欢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