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皆为本人原创,并收录在出版物中,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切勿抄袭或妄图洗稿,否则将按照相关法律追究到底。自重。
我喜欢的书不会只看一遍,读完第一遍后放一段时间再回看,往往会有更多火花。这几天倒也没有在思考一些很复杂的问题,只是偶尔会想:
中国风到底怎样才能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穿搭?
但这不得不引发两个最直接的思考:1. 中国美学的内核是什么?2.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性该往何处走?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又翻开了《大象无形》这本书,希望可以找到一些灵感。巧的是,MinRui 寄来了一些她的新设计,灵感源自中国的
廿四节气。
我有些好奇,问她为什么会想要以中国的节气作为设计元素,她的回答,实际上和《大象无形》中所描述的中式气韵,不谋而合。
光是讲理论自然是无趣,不如一边跟着我试
戴这些 MinRui 为 ARTINI 新设计的饰品,一边和我一起来读《大象无形》这本
书。同时期待通过这篇文章,能为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国风穿搭。
中国传统奠基于一种被理解为能量凝结和力量召集的图像-现象身份,
很早就远离相似性要求,或至少是远离形似要求。
……如果说往昔的杰出作品能够“移”其形似,却是“以形似之外求其画”(而与此相对的是,今人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
不少读者都会和我讨论,今时今日完全作旧形制的古风打扮上街玩或许都需要一些“心理建设
”
,穿去上班是几乎不可行的,是不是自己不够勇敢?
我不想脱离现实环境说事,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性
肯定是有待发展的,要求现代人穿得和汉唐一样上街,本来就不是一条出路。
就像是书中所说的“
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
”。中式气韵是在理解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上,贯穿古今艺术创作的根基,并不在于是否穿的和古人完全一样,而在于我们所选择的单品和搭配方式,是否具有一脉相承的美学理念。
不能说我自己就做到了,但正因此,这也成了我和很多创作者在努力学习、领会和传承的动力。这种探索,需要更多喜爱中国文化人来共同参与。ARTINI 这一次以中国节气为灵感的尝试,在我看来就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次探索。
篇幅问题无法一一展示所有单品,仅选了四个系列对应四个节气,和大家就此话题,探讨一番。
《大雪》系列对应的即
廿
四节气中的大雪,灵感源于唐朝诗人
岑参
的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ARTINI 有一句很出圈的 slogan 叫
:
Live your own poem
. 从诗歌中获取灵感,是品牌的美学 DNA 之一。
诗中由梨花比喻的飞雪,经由 ARTINI 再次创作,变成了
如梨花般洁白,又如
冰雪般晶莹的高品质巴洛克天然珍珠
,用细细的金链串起,在耳畔随风摇曳。
珍珠轻轻地拍打在脸上,
既模拟了飞雪的动态,又还原了冰雪的凉意
。即使在炎炎夏日,亦能带来清凉的想象。在我看来,这种神形兼备的巧思,不正是对中式气韵的深刻理解吗?
这当然不是我的脑补,实际上我也问过一些 ARTINI 的创作理念:
诗词描写的廿四节气里各种风物的意象,打开的是大家
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想象
,这是从古至今文艺作品里一种审美的延续,而不是用一种或者几种传统文化符号去局限这种想象。
融,代表着冰雪消融,对应的是立春。
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意味着一个新的轮回已开启。
《融》这个系列的灵感也很有趣,来自司马光的一句诗:
《融》系列模仿的是
“鱼陟负冰”,
暗指
立春。而高度抽象化的游鱼与冰的形态,被放入了耳饰和项链中,俏皮灵动之余,也暗藏设计师对现代中国女性的认知:
消融边界,不用被社会定义、富有生命力的
。
《融》系列设计过程中雕塑成型的灵感来自于对回暖时节破冰过程的想象。冰块在我们的认知里是有边缘和明显界限的。水面被冰封起来,不再流动,生命迹象被固体掩盖,世界被分成一块一块。待到气温上升,
冰面
融化之后,鱼,水,冰三者之间的界限消失了。世界从融化中恢复生机,在流动中黏合一体。融合,代表着可能性。
ARTINI
携手三位女性艺术家,共同展现不断追求自我探索,不被定义的框架所局限,接纳融合的现代女性特质。
这也是我认为这个系列的魅力所在,除了对传统美学的再诠释,也加入了创作者对现代性的思考。
融耳夹、大雪戒指
个人很喜欢融系列,不但喜欢这份背后的寓意,在实际日常佩戴中,融系列特有的弧度能够“传递”出一种独特光晕,在肌肤和发间若隐若现,不十分夸张,但很耐看,亦好搭配。
惊蛰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古称“ 启蛰 ”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桃花是惊蛰最早开的花,自此迎来了百花次第开的绚烂季节。
融
耳夹、桃花粉晶项链、大雪戒指
《桃花》系列和下面要说的《兰花》系列,虽都是花,却展现了 ARTINI 的传统美学底蕴。桃花,取桃花之颜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清澈明亮的粉水晶配合切面绽
放鲜活灵动的光芒,虽不可戴一支桃花在身上,但桃花粉晶项链也寓意着“人面桃花”。
翻过来,项链扣是一片桃花花瓣的形状,在观者未可见之处,亦有
一点小心思藏于背后。贴身首饰,本就应该为愉悦自己而戴。
兰花是春分时节的花,和桃花不同,古人对兰花的欣赏多半在于其姿态。这也是我之前说,同样是花,一个取色,一个取态。
对于那些富有精神和生机的东西,则“
须神韵而后全
”:如果神韵没有散布到各个部分,便会“空陈形似”。
“不因
无人而不芳,不以清寒而萎琐。”兰花是幽谷之花,其气韵在骨。ARTINI 的兰花系列并不描述兰花的具体花型和花瓣,而是
提炼了其蜿蜒而上的骨架。
中国文人并不描画具体物,而是描绘种种具体化的过程
,他所描绘的是生机载体……通过描绘它们,所要表现的是内在与气息-能量的余音;这种余音来自诸事物的张力并摆脱了相似性,从自身释放出一种心灵维度。
无论是文人,画家,雕塑家,还是经由雕塑这一形式来制作首饰的艺术家们,共享的文化根源是一脉相承的。无论艺术以怎样的形式表达,传递的终归是那一份中式气韵/神韵。
兰花也是这一次我觉得很有代表性的新系列,兰花吊坠每一节都是活动的,会随着你不同姿势呈现不同造型。
而锁骨链就仿佛是一朵小小的兰花,飘落下来,停在锁骨上,独有一份中式性感的味道。
艺术品或许多是昂贵的,但以自己亲手制作的雕塑,打磨成价格合理的轻珠宝,是 ARTINI 与更多爱美女性分享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
这些“可佩戴的艺术品”,赋予现代人更多不同灵感,使穿戴这一行为并不仅是装饰,而是与某些特定时刻发生联系,带来力量。
也许你在佩戴融系列的时候,也能感受到破冰转暖的那份生命力。
而在一些具体设计细节上,ARTINI 的节气系列追求“隐”和“留白”
。相对于
西方的艺术创作会更偏向表达自我,东方的艺术则强调天人合一,
能融入自己所描绘的对象里。
所以这次的新设计不会那么热闹,不那么满,注重意蕴,与时节贴合,更为
不动声色地融入每个现代女性的日常打扮和生活节奏中去。
这份留白也给予了大家更多叠戴的空间,即便多件单品同时戴上,亦能做到错落有致,分布得当。
其实中式美学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有如此强的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无论它的形式如何变化,其中蕴含中式气韵总能被你一眼看到。不必想的太复杂,皮肤底色、发色、骨骼、谈吐、举止,这就是你最强的中国风底色,在加上一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自己国家的国风于本国人,又岂会是什么缥缈难寻的东西?
最后,经常会收到一些读者的“抱怨”,说能不能推荐点大家买得起的东西
(其实很多呀!我一直在挖掘!)今天我佩戴的单品都是百元价格,而且全部真金白银+天然珍珠和水晶,喜欢的话,自己去 ARTINI 官方旗舰店挑选吧~记得拉到文章最后领券,
趁着现在天猫大促,可以叠加优惠券哟
!
(*可叠加天猫平台优惠
)
满500-50
满1000-100
满2000-200
满3000-400
最后的最后,顺应520的节日氛围,我会在评论区选一条我最喜欢的留言,赠送原价
1118元
的
桃花粉晶项链
一条,希望能为你带来好的桃花哟!
在这里也可以找到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