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七君
微信公众号:醒时纪 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 以直觉和性情生存。 喜欢一切美好。 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公众号联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又涨停!200亿大牛股发声!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刘德华,传来喜讯! ·  5 天前  
微观三农  ·  10部门发文 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 ·  5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基金大事件|多家机构高管变动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七君

我和写作二三事

十七君  · 简书  ·  · 2017-12-14 16:48

正文

前几天,在“不一样的31天”微信群里做了一次线上分享,主题是关于“我的写作经历”。因为当时人在金边,用电脑不太方便,现将语音分享整理成文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关于我

我是十七君,常住广州,是一位全职妈妈。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称呼,因为妈妈并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身份,无论我上不上班,它都是我的标签之一。而且,我也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只围绕着孩子转,而是更希望在带娃之余也能有自己的爱好和事业,所以我称自己为“非典型全职妈妈”。

我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都读的是中文专业,曾经从事的工作也都跟写作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此外,我也比较喜欢写作,即使没有人给我规定任务,每个月也会在简书或者公众号上发布十余篇文章。现在尽管没有全职工作,但我平时会接一些约稿,类似书评、拆书稿之类。

我平时写作的题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书评和拆书稿,第二种是游记类散文,第三种是育儿札记和心情随笔

可以发现,我主要写的是一些较为传统的体裁,所以在我的分享里,没有“如何写出100w+的文章”、“如何通过写作实现月入过万”之类的内容,因为我不擅长写爆文,更不擅长写作变现,所以这方面的经验比较欠缺,没有经验可以分享。我只能分享一些基于自己的写作经历得出的小小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我的写作历程

“写作”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我平时都说“写东西”。可以这么说,从小学三年级学会写作文开始,我们每个人这辈子会写很多东西,有的是成型的文章,有的则只能称为“东西”。

我的“写东西”的历史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上大学以前,大学期间,大学毕业到读研前,读研后到现在。

上大学以前,也就是中学时代,我写的最多的就是应试作文和日记。小学和中学时代参加过一些作文比赛,拿了几个大大小小的奖。这些都是应试类的作文,破题—论述—结尾,起承转合都有一定的模板。

我从初中开始用纸笔写日记,一直写到上大学。不过,那个时候的日记里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琐碎,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我真正喜欢上写作,是在高三时,我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语文老师,他鼓励我们自由写作,在周记里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畅所欲言。我尝试着写了几次,都得到了他十分用心的点评。自那以后,我就开始写一些应试作文以外的文章,并逐渐喜欢上了写作。

考上大学后,离开了家乡的小镇,来到了大城市,眼界更广,见识更丰富,而且有了自己的电脑,时间也更加自由,于是开始用电脑写。那时候流行写qq空间和博客,再加上初入大学校园,远离父母,青春期的我难免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忧愁和迷茫,写了非常多伤春悲秋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章,这些都发在了qq空间里。因为这些文章或多或少地说出了同龄人的心声,好些人都跟我说他们很喜欢我的文字。

而且,那时比较流行安妮宝贝和郭敬明,我也写过不少模仿他们的文章(哎呀这样说是不是暴露年龄了)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对现实生活的感触更加深刻。这时期,不再喜欢写那种华丽的伤春悲秋的文字,反而喜欢朴实直白接地气的文字。不过,由于多是从事文案工作,日常工作内容就已经需要我写大量文字,反而使得我没有闲情逸致写自己的小文章。

这一时期,我使用的平台主要是豆瓣,因为qq上同事太多了,不方便吐槽。最开始我在豆瓣是写日记和发广播为主,渐渐地开始用它来标记图书和电影、写书评和影评。慢慢的,原本只是一个用于吐槽的小号,渐渐地被我养成了大号。由于我的账号发了不少书评,尤其以东野圭吾的书居多,慢慢地就有有编辑发豆油给我,找我写书评。

读研以前我工作了四年,这四年我并没有写太多文章。除了每个月一篇由日记组成的文章,我几乎没有写别的什么东西。现在想来,真有些可惜,浪费了那么好的光阴。因为我有过一份在寺院里上班的工作,无论环境还是人际关系,都十分单纯宁静,很适合学习和创作,但我却白白浪费了那段光阴。

直到读研后,我才逐渐恢复规律写作的习惯,直到现在。现在我用来写作的工作和平台主要是印象笔记、简书和公众号。印象笔记用来随时随地记录灵感;简书用来写作,因为它的界面非常简洁;我的公众号开通不久,因为简书在原创保护方面做的不太好,为了保护文章版权,我才下定决心开通的。

3.我的写作流程

一篇文章的成形,包括三个方面,即前期的灵感来源和资料收集,写作中的注意事项,完成后的修改和发布。

a.灵感来源

很多人说自己写东西找不到灵感,即使想写也不知道可以写什么,常常不是写成流水账,就是写成自言自语的日记。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我觉得,说“灵感来源于生活”,也是适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那些小细节,小确幸也好小确丧也罢,都是你的人生经历,将之用文字表达提炼出来,就能成为一篇好文章。

或许有人会说,日常生活每天都是重复,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有什么新意可以写的?你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你每天上班都只顾着赶公交挤地铁,在人群中低头玩儿手机。

举个例子,你有没有注意到你每天上班走的那条路有什么变化,什么店倒闭了什么店开业了?什么时候开什么花,什么时候地上有落叶?

你有没有在地铁中观察一下身边的人,他们穿着怎样,表情怎样,猜猜他们的职业和背后的故事?

你的午餐是自己带便当还是点外卖,或者去公司附近吃?自己做便当的话,有什么带饭技巧?点外卖的话,常吃哪家店,为什么?出去吃的话,一路会看到什么?……

当你这样开始观察,记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素材了。

以我为例,我是个新手妈妈,结合自己喜欢写的爱好,会有意识地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写文章来纪念一下孩子的成长,一方面是实时的记录,另一方面也是育儿过程中的反省和思考。

素材呢,自然就来自于自己的实践经验了,同时我还有一个十余人的新手妈妈群,都是我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因为人数少,大家就比较熟悉亲密,遇到什么问题就会在群里大家一起讨论,或是焦虑孩子的发育,或是吐槽婆婆老公,或是倾诉自己的烦恼……这些都成为了我写“育儿札记”的相关素材。

当我写这类文章的时候,因为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写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激发起自己的情感投入,进而引起读者尤其是同为新手妈妈的人的共鸣。

现在有个很热门的说法,把阅读叫做“输入”,把“写作”称为“输出”。都说“足够的输入才能保证足够的输出”,这句话用在写书评和拆书稿上是最准确不过的了。无论是书评还是拆书稿,它们的立足点都是书本原文,你必须看过这本书,才能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延伸阐释。

如何写书评呢?如果是小说类的书籍,可以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哪个情节最出乎你的意料,哪个人物最能引起你的情感波动(讨厌/喜欢/厌恶等),选一个小的切入口,延伸开来,进而评价整本书所体现的作者的价值观。如果是工具类的书籍,自然就要得出可操作的方法论,这样对读者才有帮助。

没写过书评的小伙伴一开始可以试试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用800字将这本书带给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不用考虑逻辑也不用考虑行文布局,先写下来,再进行修改完善。关于书评的写作,以后会另外写文分享。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记类散文自然是需要走出去观察体验的。其实,旅行并不一定是要去别的城市,即使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可以去探访,比如我之前写过探访广州古村落的文章,其他诸如逛博物馆、看展览、郊游、徒步等,都可以写。

每次我出去旅行,都会很用心地去体验当地的生活,像个当地人一样吃饭、出行,同时不忘拍一些好看的照片,回来之后整理写成文章。

b.资料搜集

一篇文章,灵感只是它的核心,材料是它的骨架,而文字则是血肉。所以,光有灵感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材料来支撑。

比如,书评需要结合书的内容进行延伸阐述;育儿札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一些操作性强的结论;游记呢,要么图片丰富故事精彩,要么能够结合历史和现实有比较深刻的思考。这都需要我们有搜集资料的能力。

互联网时代,教育壁垒已经被打破,我们能够轻易地获取到很多信息和知识,平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搜集资料和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而不是看了就看了。

有的人习惯用印象笔记,有的人喜欢用微信收藏功能,还有的人喜欢copy到word里进行保存。无论哪一种方法,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好方法。

重要的是,你点击收藏保存后,记得一定要定期进行整理分类,否则这些资料和信息就永远只能躺在你的收藏里,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c.开始写作

有了好的idea,也有了足够的素材,接下来自然就是动笔写啦。

说到写,这是个既简单又不简单的行动。说简单,是因为,自从电子设备普及后,尤其是大屏的智能手机普及后,写作就不再是读书人专有的活动了。任何人,无论你学历高低,从事何种职业,哪怕字都认不了几个,只要有一台支持语音输入的智能手机,都能进行写作。

为什么又说它不简单呢?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我下定决心每天要写几百字,今天下班回家,啊好累不想写了!明天周末,朋友约吃饭出去high,回来又是深夜,啊没有时间了!后天,好不容易打开电脑,登陆一下qq,接收一下邮件,再看一下微博,逛一下淘宝,一个下午就没有了,最后看着空白的word文档,整个人都不好了……忍不住开始质疑自己,或许我真的不是写作的料?

其实,有这种问题,是很正常的。毕竟,人的本能就是懒啊。那么,怎么解决呢?

我现在采用的办法是,用番茄钟来督促自己实现短时间的高效率。比如,我今天要写完这篇分享稿,做好准备工作后,我会开一个番茄钟,在番茄钟结束前告诉自己不可以离开电脑也不可以看其他网页,集中精力写。一个番茄钟结束后,可以允许自己休息五分钟,喝点水,看点别的。下一个番茄钟开始后,继续集中精力做这件事。

如果是新写一篇文章,我会先列一个提纲,防止在写的过程中思路太散而没有中心,然后就按照提纲开始写,中间尽量不要中断,因为一旦中断灵感就容易受到打扰。

如果电脑不方便呢,就用手机,备忘录也好,印象笔记也好,或者简书app也好,都很适合在手机上写作。大家可以都尝试一下,看哪个用着顺手,慢慢养成习惯。

有人会问,写的过程中是一气呵成还是边写边想呢?

如果是一些论述性和说理性比较强的文章,可能在写的过程中会需要不断地查阅资料和数据来充实文章,那就会写写停停。

而情感类的文章,我会比较倾向于一气呵成,这样文章中的情感才是连续而饱满的。如果中途被别的事打扰而中断了,再续上去,写出来的文章总觉得读起来有点怪。

d.修改和发布

文章写完之后,就发表了吗?不,还有一个环节叫做“修改”。鲁迅曾说,“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怎么修改呢?小到最基本的错别字、标点符号,到病句的修改,大到文章的段落和篇章,都可以修改。我在简书审稿的时候,每每看到那些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乱用的,都特别想给他改过来。其实这种错误蛮影响文章的阅读体验的。

现在各种网络术语非常流行,有时我也会在写东西时使用流行语,这样才能有更多受众嘛。但正儿八经的写作时,比如写书评、拆书稿之类较为严肃的文章时,我会非常仔细地斟酌每一个用词,尽量不用口语、俚语和流行语。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小习惯哈。

文章写好后,我建议不要立即就开始修改,因为刚写完时你其实还沉浸在文章所带来的那种情绪里,看不出什么问题,甚至连错别字都发现不了。最好是放一夜,第二天再看,这时你已经从那种情绪中脱离出来了,阅读时会更佳客观、理性,能发现很多问题。

文章除了自己修改,也可以给别人修改。相熟的朋友、一起写作的文友,都能提出修改意见。或是几个小伙伴组成一个写作小分队,互相提意见,共同提升。

修改好后就是发布啦。除非编辑约稿,一般我的书评会发在豆瓣,游记、散文、日记之类会发在简书,公众号则只发成型的文章。这是我的习惯,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布平台。

3.我的收获和建议

a.写作带给我的收获

首先,写作让我拥有了一颗敏感的心。这个“敏感”,不是林黛玉那种多愁善感,而是对生活的一种感知更加细腻了。我会更加关注自己身处的环境,和周围的人,有任何想法我也会及时地记录下来。

当你认真去观察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很精彩。季节的交替,流云的变换,日出日落,人来人往,花开花谢,都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感触。进而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不再单调无聊,而是丰富多彩起来了。

我比较深刻的体会是,有段时间因为家里出了事,我的精神压力非常大,经常在夜里哭醒。后来,通过每天写晨间日记,我把这些负面的情绪一笔一画地写到了纸上,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渐实现了自我治愈的过程,最终从非常糟糕的状态中走了出来。

其次,写作让我更了解自己。写作也是自我分析和反省的一种手段。无论写哪种题材的文章,我们都避免不了会把自己带入进去。写散文,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写干货,分享的是自己的经验;写小说,也带有自己的好恶习惯。

第三,写作让我收获了友谊。尽管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上不了台面,但却一直有小伙伴喜欢,他们的欣赏和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信心坚持下去。非常感谢你们喜欢我写的东西。

第四,写作能锻炼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每次写东西之前,我都会简单列一个提纲,这样不至于写得太过松散,使得文章有内在的逻辑。而且,写得多了,对文字的敏感度也会有所提高,口头表达上就会尽量减少流水账式的口水话。

b.一点经验

很多新手说,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写作,我的建议是,先从短小的段落开始,描写自己熟悉的人和物,或是记录一件小事。

一开始就要求自己写长篇大论,难免会有心理压力,很容易就放弃了。但若是规定自己每天用140字描述一个人、一件事或自己今天的心情,会不会就容易很多呢?140字不过是一条微博的长度,很多人平时发朋友圈恐怕都不止这个长度。然后一天比一天增加50~100字,很快你就发现自己能写几百字的文章了。同样,这个方式也可以帮助你培养起自己的写作习惯。

一开始如何找到自己擅长的写作方向呢?如果不知道自己适合写哪种,可以每一种都尝试一下,选定一个平台,每一种题材都尝试写几篇,发出来,看看数据怎样,结合数据和自己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就能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不过,有个问题就是,有的时候数据好的文章不一定是你最擅长的类型。所以,不要单看数据,也要看自己写的过程中是否得到了愉悦。

当你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有了一定的文章累积后,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平台投稿。比如写理财的,有理财平台,写手账的,有手账公众号,写小说的有各大小说网站,写书评拆书稿的,也有各种公众号。现在确实是知识变现的好时机,但重点是,你是否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能够抓住这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