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血洒雾灵
我家在燕山主峰的雾灵山下,那是山高林密,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战时期更是共产党人打游击的好地方,是片英雄辈出的土地。青山有幸埋忠骨,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抗击侵略者,倒下了,他们就留在了雾灵山上。
三年前,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者深入山区缅怀先烈
生长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身上也就有了红色的血脉。在我们小镇上有个叫做雾灵碑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前往雾灵碑园开展祭扫活动。而我,每年清明时节都会去哪里看看先烈,没有礼炮,没有掌声,一朵鲜花,一个少先队员的敬礼的足矣。
后来,我去了县城求学,在中学生党校学习了家乡党史——中国共产党在密云,学习了解了大量英烈的事迹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看到的万里晴空其实是硝烟散尽后的和平气息。有习近平主席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当代佘太君”、英雄母亲邓玉芬,有抗战时期牺牲在北京地区的八路军最高将领白乙化。
白乙化,是我最崇拜的抗日英烈,不仅是因为他为了抗击日寇,为了密云的解放牺牲在了密云,更是因为他所担任的团长的那个团被称为“知识分子团”。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是由七七事变前后响应党的号召而投笔从戎的号召平津一些大中学校的学生组成,于1939年底改编为八路军独一无二的“知识分子团”,白乙化任团长。该团有72名大中学生,排以上干部几乎都是大学生。
华北烈士陵园白乙化烈士墓
知识分子能打仗吗?在“知识分子团”组建之初,提起这个团谁都有这个疑问!在白乙化的带领下,这支部队经过两个月的刻苦训练,平西楼儿岭一仗,“知识分子团”打死打伤日军130余人,日军大岛大队长当场丧命,逼得奥村中队长等3名军官逃进山神庙自尽。这样的战绩在抗战刚刚进入相持阶段还是很罕见的。
年轻的战士在抗洪抢险一线
我至今都记得,当我第一次踏进白乙化烈士陵园,当我第一次看见那纪念碑上一个个用力刻下的名字;当我第一次看见,那陈列柜里摆着的简陋枪械和物品。我突然懂得了:纪念,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缅怀烈士就是要继承他们的精神。有人说95后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遭遇国家困厄时期的负面影响,相比于80后、90后,95后不够坚强。可现在部队的战士多为98后,在去年的抗洪抢险中,他们冲在了第一线,接受住了考验,在抗洪大堤上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今年00后都能参军了,我相信他们会成为优秀的战士。以为我们的“知识分子团”用自己的顽强拼搏将自己从文弱书生蜕变为合格的战士,我们传承先辈的精神携笔从戎定能成长为新一代革命军人。
今年清明,我在南京,我最牵挂的还是革命烈士,但牵挂的不仅是白乙化一人。想起来了在雨花台烈士陵园,驻足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一个小朋友用奶声奶气的音色问我“这个雕像是谁呀?”
我竟无语凝噎,我面前这个雕像他有时是老师,有时是农民,有时是......有的留了名字,有的陨落在黑暗里,但他有个不变的名字叫做战士,我们都在不断成长而他长眠于此有不变的年纪。我们有时只有在清明节才有想起他,但他们一直与我们同在,他在雨花台,他在歌乐山,他在无名的山坡上。
埋骨何须桑梓地,青山处处埋忠良。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烈士坟茔渐渐被人遗忘,鲜有“后人”祭扫。那些散落在乡村僻野的坟茔,更是鲜有人至。那些不曾留下名字的故事,那些无法复制的青春,被岁月冲刷洗涤,悄悄地被荒草湮没。缅怀,是为了铭记血与火的历史,是为了尊重每个为国为民牺牲的个体,是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需要冥纸,不需要礼炮,只要到这些墓前走一走,不曾遗忘,这就够了。
先辈用自己的精神与信仰、青春与热血,推动艰苦卓绝的革命取得胜利。忠贞烈胆,先辈英魂,怎敢忘却,继承遗志,奋勇担当,当是青年官兵之责任。
我最牵挂的就是为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的先烈。若那天我为国捐躯,遇到先烈,先烈问起:“今日中国如何?”
我会回答:“很好!”也许这就是唯一的答案。
这山河繁盛,如你所愿。
为祖国昌盛,我们继承先烈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