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  20 小时前  
中国新闻周刊  ·  这一次,轮到潍坊了 ·  21 小时前  
央视新闻  ·  跨越3300公里,他们终于有了一张全家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想表达好一个观点?光讲逻辑还不够!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0-28 21:50

正文

许多读者都对评论的写作过程感到好奇 ,对兼具思辨与人文关怀的评论文字充满向往。


为此,《南方周末》联合《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澎湃新闻等6家媒体的一线评论员,打造了 《南方周末评论写作实战课——怎样表达一个观点》 ,将一线评论员们多年积累的写作经验倾囊相授。


在众声喧哗的时代,拥有 拨开迷雾、独立思考的能力 尤为重要。


不信你回忆一下, 遇到热点事件时 ,你是静下来抽丝剥茧地分析事情始末?还是上网点赞意见领袖们的说法,然后搬过来当成自己的观点?


想要表达的时候 ,你是条理清晰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是转发一篇认同的文章,用别人的思考代替自己的思考?


如果你是后者,那长此以往,很容易 习惯性停止思考,丧失了判断事实、分析逻辑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就像看到 电商直播非常火 ,你关注的是最近又有哪个明星上了直播,但有的人则会看到相比普通电商,带货主播具有议价优势——主播的粉丝越多、聚合的购买力越强,能从厂家拿到的折扣就越高,从而可以给粉丝更低的零售价。


哪怕是面对生活中“ 老人逼让座 ”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也能拉到“道德-权利-义务”的逻辑框架下去审视,做出“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的分析。



真相就像是一座冰山,对于习惯了点赞和转发“深度好文”的大多数人而言,只能看到浮在表面的一角,而有看法的人却能透视海面下数十米的冰层。


当你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再次阅读一篇刷爆朋友的文章时,你想的不再是“他说得真对,和我想的一样”。


你会发现 以前看文章只是在看表面,如今你能看到文章的骨骼、肌理和脉络 。作者藏在文章里的任何一丝谬误都无所遁形。

在用点赞代替思考的舆论场中,如果你也想 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许可以尝试跟着评论员们学习,用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个有说服力的观点,离不开完备的 知识体系 、理性的 逻辑推理 和准确的 语言表达 。而评论,就是培养这些能力最好的方法。

当你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的结症所在和破局方法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调动批判性思考能力。倒逼自己输入更多增量信息,积累新的思考模型,锤炼表达的文字功底。


今天,我们请到了7位深谙观点表达之道的 媒体评论员 ,汇聚 《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澎湃新闻、《杭州日报》 等知名媒体的评论老手。


他们将用十数年的评论经验,告诉你如何通过表达观点,成长为一个有看法的人。


截至目前,已经有7000多名学员跟着他们学习了 如何选择话题、组织素材、理顺逻辑、搭建结构、雕琢文本


如果你也想得到评论员的点拨,欢迎加入我们,共同学习。


七位 活跃在一线的 评论员、作家

十数年 评论写作经验 首次倾囊相授


原价 199
双11限时优惠立减30元!
仅需169元!

一顿大餐的价格
点击下方按钮,立即订阅课程




01

怎样捕捉一个好选题?




说实话,刚入行时,我也常常因为找不到好选题、错失一些重要选题而苦恼。后来,每天写评论、编辑评论,慢慢摸索出了捕捉好选题的方法。


评论要为公共事务而写,这是选题的一把标尺。 评论与新闻一样是易碎品,但我们可以写出独家评论,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出圈、捞干货、带私货、向评论大家学习,每一种方式都是好选题的探寻之路。


宏大如世界形势,细微如饮食男女,都需要有清晰的参考和指引。如果我们能够在这里有所作为,前途应该还是光明的。




02

怎样用核心论据说服他人




我很小的时候,就相信笔下能产生震烁山河的力量,于是从法律人转向评论界后,我执着于“笨拙”地探寻论据, 努力把每一篇评论的写作,看成寻找真相的过程


我相信这些用键盘敲下的火星,这些从世界角落觅得的论据、新知和视野,在为汉语世界提供“信息增量”。


也许,用不了几年,我的观点会落伍,但我 有了更多 观测世界的模型和工具,有了观察世界笃定的信心 ,而我在评论中提供的那些信息增量,也会在提升社会共识的水位,成为更多人眺望世界的窗口。


这就是我所相信的,评论的力量——它不是靠浮泛的词藻去煽惑人,而是 靠“高势能”的新知,冲击你的成见




03

怎样练成别人杠不赢的强逻辑?




2008年,我还在武汉上大学,很喜欢看《南方周末》、《新京报》、《中青报》的评论,看多了也想“激扬文字”。


那年12月,我 考四六级考试时,英语听力很嘈杂,考完之后我就写了篇评论 ——《四六级考试公平不应只在考场内》,投了出去。


第二天发在了《长江日报》上,成了 个人的媒体评论处女作 。之后在文字论剑的快感和稿费的激励下,我笔耕不辍,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直到今天,我写了13年评论,我写的评论也经常被评论,我深切体会到, 要想让自己的观点在价值分化的舆论场中站得住脚,就要讲逻辑 。也正是这么多年的逻辑训练,治好了我的口吃,让我在跟人争论时争得有底气。


也许你没怎么写过新闻评论,没关系,练好评论逻辑,也能让你 在微博、朋友圈里发表观点时,击中问题要害,避免说一堆不痛不痒的废话 。这也是评论人要做的—— 努力拨开速朽的文字骸骨,在无声中显意义,于逼仄处见胸怀




04

怎样把握结构美感?




我在2005年通过校园媒体招聘进入媒体行业,并始终待在南方报业集团。


十几年的从业经验,让我意识到,一个热点事件出来后,要让读者愿意读你的文章, 就要做到比其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挖得更深,给读者提供高含金量的观点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挖掘信息背后的深层次逻辑。所以, 我们要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 ,让知识在大脑中自动“归位”,学会编制一张张意义之网。同时, 找到有价值的概念与解释模型 ,举一反三,用这些概念与解释模型让我们的评论变得更深刻。




05

怎样写出准确又深刻的评论?




我在孩提时代就喜欢写作,没想到最后真的凭借这一技之长过日子。


在成为专职评论员前,我曾任校长秘书,当过机关干部,也做过镇委书记。但最后我 弃政从“闻” ,怀中揣着“写作者的初心”,赤手空拳地从丽水“飘”到杭州。


后来,我当上了新闻部主任,但两年后,我 再次辞去主任职务 ,做回了专职评论员。


正是这两次放弃,才能让我安心写评论,并先后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等逾百项奖项 ;而从校园到政坛再到基层的经验,也赋予我的评论更厚实的阅历感。


在十数年的评论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识、言之有情、言之有人、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开世界眼光,立中国高度,接足下地气,拥人间情怀,尽华彩内容,写悦读文章!




06

如何构建评论员的专业视角




财经评论员,最重要的两个字,一个在评,一个在论。 “论”是摆事实,讲证据,“评”是讲道理,下判断。


一般财经评论员常犯的毛病是:沉浸在论述里不可自拔,太过执迷于数据化。这种操作容易让简单复杂化,和简约形式无法调和。


以我之见, 财经评论员的重心应当放在“评”上,用简单的、通俗的论,来达成精辟、犀利的评 。谁能够用生活语言,表达财经分析,谁就掌握了财经评论员的通关密码。




07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评论员




一个合格的评论员,要 言之有物、持之有据、言之成理、问心无愧


评论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要有所依托,不能自说自话,这需要我们调动自己储备的论据去“格物”,加以比较、借鉴,这个“据”,是理据,是依据,是根据,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评论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投射,所以致力于评论写作, 一定要忠于自己内心中最可信赖的那个地方 。我们可能无知,可能偏离,但写作时内心不能有杂质,掺杂私欲或明知道的偏见。问心无愧是对自己评论的最高评价。




在众声喧哗中,拨开迷雾、独立思考,并非易事。但 纵横 舆论场 年的评论老手们,却已经练就了一身理性表达的技巧


但今天,我们将他们都邀请至此,倾力打造 《评论写作实战课—— 怎样表达一个观点》


△沈彬老师课程试听片段


如果你是 媒体从业者 或是 新闻系学生 ,那么你必然需要这套宝鉴;

如果你是 自媒体人 ,更需要对你的观点进行投资;

即使你并非专业,当你在 职场中 向上司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在 各类考试 写议论文时,也可以将评论的技能应用其中。


如果你也想在用点赞代替思考的时代, 洞察逻辑之美,发现思想之真 ,欢迎加入我们,做一个敢表达、懂表达的独立思考者!


七位 活跃在一线的 评论员、作家

十数年 评论写作经验 首次倾囊相授


原价 199
双11限时优惠立减30元!
仅需169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