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报
做报纸,也懂互联网,这里是《IT时报》(IT Times)微信版。作为上海一份IT类周报的新媒体产品,这里汇聚了关注全球IT业的魔都资深IT记者。我们追求原创独家新锐,以及读视听多种表达方式。ps. 使用IT产品有问题?留言与编辑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于东来:胖东来超市公司决定在郑州开店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雷军发视频秀 SU7 Ultr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报

疫情后,你最离不开的是啥?

IT时报  · 公众号  ·  · 2021-01-02 12:44

正文

又一年岁首,尽管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我们发现生活模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这都源于各类行业的线上“欢腾”:“外卖点餐”“直播带货”已不新鲜;“线上会议”“网络课堂”让上班族和学生犹如在办公室、学校一样;“线上门诊”“远程会诊”拉近了医生与病人的距离……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空间上的距离被克服了,这些App留在了我们的手机中,并且仍将“驻扎”下去。


本期《脱口秀》,听听这些App怎么说。

生鲜到家App 说:

我的存在感太强了

临近午夜,幽暗的房间里,被手机屏幕照亮的陆冰(化名)的脸凝固着,眼睛不敢眨。


随后,他的手指“啪啪啪”直戳屏幕,十几秒钟之后,他长吁一口气,对半梦半醒的老婆轻轻说了一句“买到五花肉了,明天烧红烧肉”,说完,他也安心地睡了, 为了这顿肉,他已经奋战了三个晚上


陆冰是我的主人,我在他手机里已经住了好几年,以前,他只有在有优惠券的时候才想到我,疫情期间,他每天至少会打开我三次,为自己家、父母家屯口粮,让我太有存在感了。


我是谁?我是京东到家,和叮咚买菜、盒马等其他小伙伴一样,成了手机里打开频率最高的App之一 ,毕竟谁也离不开一日三餐。


我挺心疼我的主人,一些紧俏食物一上架就被秒杀,但我也无力帮主人做点什么。有时想想,除了不能送上门,去菜场也挺好,不用熬到半夜抢货,还不一定抢得到。


现在,疫情没那么严峻,我的主人不用每天靠我了,他又有了新方向——社区团购,他常购买的那个团长规模越做越大,群里有300多号人,从一开始只做蔬菜到水产、肉类、水果、烘焙,甚至还有各地小吃,这让我有点自愧不如。


听说还挺便宜,难怪社区团购能火起来,我的存在感好像又弱了。


不过,社区团购麻烦也不少,卖得太便宜了,菜农果农没利润,供应商不干了,关于商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也挺多 ,哎,明明是好事,到最后又闹这么一出,谁会保证社区团购不会像之前的P2P、蛋壳一样最后留下一地鸡毛呢?


是该管管了,有一个名为社区团购“九不得”的新规来了,不知道会不会有效果?我的主人最近好像不怎么参加团购了。

政务App说

神奇的我希望成为历史

我的内心是矛盾的,如果没有疫情,可能永远不会有我,我和其他App不一样,我是疫情独有的产物,虽然疫情造就了我,但我还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能成为历史。


我是“随申码”,在市民云、支付宝、微信和各种小程序中都可以找到我,机场、火车站、医院等各种地方都需要我。


一开始,大家觉得我很神奇,只要我的肯定,大家就能放心,我深感责任重大 。我也知道我的出现减轻了工作人员审核压力,提高了审核精度。


但我也听到很多对我的吐槽,比如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就很难申请、有时显示结果不符合实际、验证识别时多次闪退等。


就在去年12月27日,我“大变样”了,无法给老人申请随申码的问题解决了、名字也可以隐藏,保护大家的隐私,我想你们会喜欢的。


我还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早日实现全国随申码的互通,一个随申码可以方便地跨省出行,我听说有的老人因为担心搞不定外省市的随申码,不敢出去旅游。


在冬季疫情高发期,要尽量避免流动,但也要让生活接近常态,我不希望我成为“绊脚石”。


作为政务类App的一种功能,我有很多兄弟姐妹,就像在随申办市民云中,小到查询三金,大到房产交易,线上功能都在不断完善。


有的业务已经完全线上化,有的业务只是部分功能迁移到线上,但不管怎么说,老百姓感受到了不出门办政务的方便,这是未来的趋势,也希望我的开发者能更多地考虑老人们的体验,让爷爷奶奶们喜欢上我。

远程办公/教育App 说:

要完美,真的很难

我能深深地感觉到,去年当宣布春节假期延长的时候,很多人内心是欢愉的。


但是,这种愉悦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些远程办公/教育App打破的,虽然不用去办公室、学校,在家里该做什么还是要做什么。


会议照样开、方案照样做、作业不会减少……


别怨我,如果每天真的无事可做,也是会发疯的。


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我们都是同类App, 既要互相竞争,也要不断接受来自用户的吐槽,网速、软件运行情况等都会影响对我们的认知,还要开会记录、文件传输、日程管理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们也挺难的


我们也有欢乐,开视频会议时,看到一堆同事有点变形的脸就忍不住想笑,还经常会此起彼伏地响起熊孩子鸡飞狗跳的声音,老板的脸一定是绿色的。


做家长的也不轻松,因为线上课程,家长们又把iPad老老实实交还给孩子。“你家孩子为什么不在线”“就剩你家孩子没交作业了”,家长恢复上班了,孩子还在家上空中课堂,老父亲、老母亲的内心是崩溃的。


下午三四点,办公室里“叮咚”声不绝于耳,那是老师在晓黑板上发作业了,忍不住一通电话回家催孩子赶快看作业内容。


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日常,大家都不容易,我们中有不少是“偏科”的,我擅长线上会议,你擅长文件传输,他擅长即时沟通,不必强求,选一款你最趁手的就好。当然,我们也会在5G等技术的加持下,趋于完美。

远程医疗App 说:

更大的意义在于改善医疗环境

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我们这些远程医疗App是不受待见的,大家都习惯了和医生面对面。但是,疫情期间,说到去医院,不少人会如临大敌,这时该我们登场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