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相约新会
新会人,新会事,尽在“相约新会”——新会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运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公共DV现场  ·  地震时背同学逃离的男生,获嘉奖! ·  23 小时前  
黄埔观察  ·  黄埔首个四代住宅,穷人的恩物? ·  昨天  
广东公共DV现场  ·  溢价150%!今天第一天,很多人拿到转手就卖 ·  5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新年首个亿元大奖诞生!奖金超5亿元,坐标广东!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相约新会

【新会风物】涨知识,新会方言“担杆”实为“担棍”

相约新会  · 公众号  · 广东  · 2017-02-18 17:18

正文

“百事通”林老师又开讲啦↓↓↓

很多人将新会方言所称扁担、担挑记作“担杆(音罐[ɡǔn])”,包括1995年版《新会县志·方言》。其实,新会方言的“担杆”实不是杆,因为“杆”是指细长的竹、木、铁或类似的东西,如旗杆、笔杆、电线杆,此“杆”新会话音“贯”,而不会念成“罐”。这个“担杆”的“杆”本字应是“棍”,因为银洲湖西岸以至台山那边,棍读音“罐”,扁担、担挑实为“担棍”。这是话音从乡下“返销”到县城。



▲《担杆》By 青藤@紫筠

“担棍”(扁担)是用来挑担的传统工具,可用于单人挑或双人抬。旧社会没有田地但有力气的农民,有的做“担仔”(挑夫)谋生,靠一条“担棍”走四方。

“担棍”制作材料有实木的、竹的,方言称作“木担棍”、“竹担棍”。“竹担棍”用半边粗竹做成,也是扁的,不同于担禾草用的“禾束”。新会人旧时割禾后,在田中将稻草捆束成一束束的,用一条削成两头尖的圆竹,两头分别插进草束,肩扛着挑走,这种担挑方言叫做“禾束”或“禾担束”。新会唱时文《武吉卖柴》中就有句“禾束一条随山揈[fànɡ6]”。“竹担棍”更不同于“竹升”(升音醒),竹升是“咕喱”(旧时搬运工人蔑称)使用的碗口粗大的竹扛,由于“扛”方音“降”,而习俗喜升不喜降,改口叫“竹升”。


此外,还有“铁担棍”。“文革”及之后一段时间,不少四乡农民骑自行车入城收购尿水,车尾架上横放一条“担棍”,初为木棍,后渐为铁棍,铁棍更实力耐用,串着两个大尿桶,成为当年“标配”。

谭侠华 摄


“担棍”旧时不只是工具,而且是最简单而又实用的“兵器”,家家户户必备,“担仔”随身就有,可以随时抽出来用作自卫,尤其是扛尿桶的铁棍,有气有力的农民把它作为一件很好的武器。


旧时新会民间习武,舞“担棍”是必修的武功。新会民俗中有“舞担棍仔”“舞担棍神”的活动。在晚间燃香,舞动担棍演武,传说舞者舞兴正浓时,便有“担棍神上身”,旁观者见其功夫渐渐出神入化,超乎日常水准。笔者儿时也曾见过此项活动。


会城话中的“乡下音”

 从此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新会方言代表的会城话,不但受强势的“省话”(广州话)“入侵”,而且在影响着县内各乡村“乡下话”的同时,又反过来受到“乡下话”所影响,融合了一些乡下口音。又如:

会城话“转[jìn6音贱]寒转冷”实是“阵寒阵冷”的乡下话音反传到会城,银洲湖西边读“阵”音“贱”。

会城话“终该”是毕竟,到底的意思,实则是乡下话“终归”的读音反传到会城话中,“归”的双水、罗坑、崖门乡下话音“该”。


“掉猪骨(骨音括ɡūd7)”——一种荡来荡去的儿童游戏,实为双水、罗坑、崖门乡下话“掉猪骨[ɡūd7]”原音“搬”到会城话中来。童谣:“掉猪骨[ɡūd7],掉猪囊,掉上床。”


“醒[qiánɡ2]头”是很突出的意思,也是乡下音“抢[qiánɡ2]头”反传回会城话中,成为会城方言词汇。


“大口包包”(包音wǎo)”形容口大而松驰不紧,比喻其人说话浮夸,做事不落实。崖西话“包”读音wǎo,显然,这是崖西口音融入到会城话中来。

“修修攸攸”会城话是很轻松的样子,这应是“逍逍遥遥”的“乡下音”。


上述乡下话的“归”、“骨”、“抢”、“遥“等,又明显带有北方话口音,反映出各地徙入新会移民原来的语音,留下了语音迁移变化的痕迹,特别有趣。 

版权声明
公众号如需转载“相约新会”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你喜欢

🔗【重磅】图解2017新会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每一项都与你息息相关……

🔗【惊险】小冈桥上“巨无霸”相撞!比起塞车,我更关心桥的受损情况……

🔗【奇葩】新会交警查获!这个“9D9”的粤J车牌要火!

🔗世相|今天,新会人这样过情人节(文末有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