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部手机。一部iPhone,一部Mate20。后者用的莱卡镜头,长得很像浴霸。
丑死了。
但拍照效果是真的好。
德国人造的东西通常都很贵。
他们做事细致。细到每一根刻度线的宽度都有具体规范。
日本人也一样。
为了降低成本,莱卡在日本设立了工厂,和美能达合作。美能达在日本是非常有名的光学仪器公司。即便如此,他们生产出来的第一批镜头,按照徕卡标准,只有20%的合格率。经过很多年的改进,才满足了莱卡的要求。
后来还有“发烧友”反映日本莱卡的质量不如德国。
所以,他们干脆就把日本的生产线关闭了。
高品质,也需要顺应时代。
从1990年开始,数码技术崛起。传统相机的市场占有率,在2004年下滑到了17%。很多传统厂商在这一波变革中被淘汰出局。
经营了100多年的日本品牌柯尼卡美能达在2006年被迫退出照相机市场。
徕卡差一点在这波浪潮中死去。它不得不通过裁员生存下来。并终于在2006年推出了Digital-Module-R,得以渡过难关。
虽然徕卡的转变有点晚,但终究是赶上了这波技术变革的最后一趟班车,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柯达就没这么幸运了,这家几乎控制了影像行业各个方面的公司,于2012年宣布破产。
事实上,早在1976年,斯蒂文.赛尚就向柯达公司提交了一份题为“未来相机”的报告。并且用很少的经费制作了一台可使用的原型机。
但是公司的高层却认为,人们肯定不想在电视机上看照片。他们认为“打印的照片更好看”。
只对过时的技术进行改进,是无法重新夺回市场份额的。相反,这样做只会让你在面对新的市场机遇时,贻误战机。
对我们来说这也许是个好消息。
那意味着再大的公司都会死亡。
马云说,他有一个愿望:“我们要做一家生存102年的企业”。
马云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在大的趋势面前,人的力量非常渺小。
那些善于经营的人,总是费尽心机去研究、寻找可能出现的“运气”,把握商机。
1970年的时候,日本经济刚刚崛起。
那一年的世博会在大阪举行。
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创始人也去参加了世博会。就是用鸭子拍广告的那家。
他发现日本的当地人非常富有。
很多人都戴着口罩,以防止被传染上流感。
他敏锐的发现了这里面蕴涵的巨大“商机”:富有而又害怕风险。这不正是保险公司的大好良机吗?
他们整整花费了4年才在日本取得经营许可证。但约翰的商业嗅觉取得了丰厚的回报。现在,美国家庭人寿保险公司140亿的年收入里,日本市场占了2/3。
“
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军之石。
”
这句话是雷军讲给傅盛的。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立足现实。在事实的基础上思考。
主观的推断,并不可靠。
2006年1月28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说,全球气候将会变冷。我们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以避免新的冰川世纪的来临。
2006年2月4日,美国矿产管理能源报告却说,北极熊的死亡是全球变暖的有力证据。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想要的结果扭曲事实。
这是人类的本性。
我每年都会购买、订阅大量的数据报告。
通常情况下那些数据都是冷冰冰的。它不会告诉你具体要干什么。你必须自己分析,独立思考。
相比政治,体育新闻更加可信。
当凯尔特人与湖人的比分定格在120:107时,我们可以确信凯尔特人赢了,不管是因为伤病还是更衣室问题。
比分不会骗人。
他们已经5连败了。
我们完全可以推测,未来,3月15号,湖人和猛龙的比赛。
猛龙会赢。
也许会爆冷。
比赛的魅力就在于此。
但是如果你把赛程拉长,连续投一个赛季。你就会发现相信爆冷不如相信数据。
虽然我也是詹姆斯的球迷。
如果你关注产品的品质,就一定会获得回报。如果你能顺应趋势,切实解决人们的问题,也一定可以获得回报。
不过,现实生活中,
人们更愿意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判断。同时还非常懒惰,喜欢把思考这种事也外包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