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个独立的省市,京津冀三地长期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办事流程、规章制度都存在不同和差距。如果不破除其中的层层阻隔和障碍,就意味着生产要素三地之间流动,依然要“翻沟过坎”,跨越重重关山,那么还谈何协同发展,建立一体化的市场?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三地开始跳出“一亩三分地”,拆除相互之间看得见、看不见的篱巴墙,市场主体的三地布局,从此搭了更多“大站快车“
障碍的破除,给市场注入了怎样的力量?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改革经验,又将给区域发展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系列报道《京津冀,这三年》
第六篇
《北京“飞地”制药在沧州》
A 记者:这一片都是咱们的厂房吗?
Q 王海明:对。
A 记者:原来咱们原料药的生产车间有多大?
Q 王海明:就相当于这一个小建筑,700平米,很小。现在这两栋非常大的建筑物都是我们的车间。
王海明,北京万生药业工程建设负责人。早春时节,明亮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站在竣工还未投产的沧州新厂区,王海明感叹,自己已经等了六七年:
我们有所有原料药的批文,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车间和设备,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我们已经开始了原料药生产基地的选址考察。但是药品生产的转移是严格受控的,要进行国家药品批准文号的转移,做很多验证,至少要两三年,而且成本投入非常大,每个品种至少一千万以上。
北京万生药业厂区
也就是说,按照当时的既有政策,万生药业想要实现自产原料药的愿望,就只能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内选址建厂,于是五年来,万生的愿望始终就是个愿望,直到2015年,王海明说,幸福来得太突然。“2015年,这个利好政策落地之后,我们迅速就到沧州开发区之后开始建设了。虽然是两个省市,但我们在沧州临港开发区的这个基地,在药品监管这个行业里,就相当于我通州工厂的一个车间,所以我们做六个月的稳定性试验就可以了。”
王海明口中,让一切柳暗花明的这个政策利好是什么呢?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二局局长沈玉堃给出了答案:
“北京疏解产业目录里的化学原料药和中药提取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这些医药企业的诉求就是想要保留住北京药这个身份,另外在2017年底前要完成疏解。
最后北京食药监局和我们河北省药监局一块给国家药监总局打的报告,最后批复了这种延伸监管的模式,北京食药监会专门分一个机构过来,监管咱们这边。”
延伸监管,这个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先例的政策,在河北沧州的渤海之滨创造了一片“飞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迅速赢得了北京药企的青睐。
沈玉堃回忆,仅延伸监管落地后的几周里,就扎堆涌入了20多家北京企业完成与园区签约。
截至目前
园区一期共签约北京药企53家,占到了全部66家签约企业的绝大多数。华润双鹤药业、北京四环制药、悦康药业、泰德制药等知名药企都在名单之列。
除了土地成本大幅降低、发展空间大幅拓展,产业集聚还给王海明们带来了许多意外之喜。沈玉堃:“每一个医药工厂,都要使用到蒸汽。比如我们集中供应蒸汽,在北京我们了解最低也得350块钱一吨,我们就是160块钱,生产成本能节约不少。”
事实上,药品监管的延伸,仅仅是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众多体制机制创新中的一个点。
2014年7月1日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正式启动,走出了全国范围内通关一体化的“先手棋”,货物跨关区报关提速一倍。
2015年6月,京津冀网上办税统一平台上线运行,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为企业加快三地布局创造办税便利。
就在不久之前,保监会宣布开始在京津冀地区试点跨区域经营备案制,为中小险资企业迅速拓展京津冀市场开辟通途……
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破解的机制难题,并无先例可循,三地还专门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随时应对协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难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海臣:“设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小组和九个专项工作小组,推动建立三省市常务副省(市)长定期会晤、京津冀协同办主任联席会议、各部门常态化会商的三级会商。”
2016年,京津冀三地实现专业技术职称互认,正是常态化会商取得的众多成果之一。天津市人社局人才流动开发处副处长祝露介绍,三年来随着产业转移的加快,已经出现的北京人才向天津、河北流动的新趋势,为加快和鼓励这种趋势,三地人社局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京津冀三地其他区域的人才,来到咱天津工作,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是可以互认的,我们就不再进行复聘或者是重复的确认了,省去了这么一个流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要有真抓实干的政府助力,但最终能够让这个区域成长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核心力量,依然是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其中就明确,要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为的就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越来越多制度藩篱正在拆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运用企业大数据所做的监测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呈现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相互投资增长迅猛、联合创新大幅攀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等新动向。
2015年,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唯一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域。这里有北京积累的优势经验、有河北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有天津自贸区这样的试验田。
国家发改委原主任徐绍史说,作为区域协同的先行者,京津冀三地的探索必将为其他区域发展留下宝贵的经验:“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正是要在人口经济密度非常密集的地区,怎样调整经济结构,怎样调整空间结构,走出一条新路,形成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不但可以提高这个城市群的发展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未来像中关村、天津自贸区等都还会产生一批成果”
离开医药园区时,已经接近正午。王海明指着生产车间外头,蓝天之下,几组簇新闪亮的设备说,有了足够的空间,新厂区的环保设备也全部都是“高配”,处理过的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数甚至可以低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水平。
A 记者:您觉得向您的同行,他们有多少也愿意来到河北?
Q 王海明:只要是北京的,有自供原料药需求的企业,都会愿意来。
采制:央广调研行报道组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