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淘好片,刷好剧
端午档最让人期待的大片,来了。
“锤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好莱坞当红小花安雅·泰勒-乔伊,领衔主演。
担任过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乔治·米勒执导。
经典IP“疯狂的麦克斯”正统续作。
怎么看都值得一个年度最期待爽片之名。
影片上映后,获得的口碑也的确不俗。
IMDb7.9,烂番茄新鲜度90%,豆瓣评分也有7.5。
然而,影片的票房却惨遭滑铁卢。
上映半个月,全球票房才1.51亿美元,远不及回本标准。
看样子,华纳这次又押错宝了。
至于影片质量究竟如何?闲言少叙,这就来聊聊——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Furiosa: A Mad Max Saga
2024.6.7
经典IP回归
可能还有人没听过“疯狂的麦克斯”这个系列,
所以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
这个系列从1979年到现在,一共拍了五部。
而它之所以知名,
一方面,是因为它奠定了废土世界的视觉风格。
二战及越战之后,以核恐惧与末日生存焦虑为源头,诞生了一大批后启示录题材的电影,
《疯狂的麦克斯》便是属于最早的那一批。
只不过它更偏向于后启示录的子类型,废土类型。
“废土”一词并非《疯狂的麦克斯》创造。
但其大漠黄沙、朋克造型等视觉符号,奠定了废土最初的美学风格。
也影响了诸如《北斗神拳》《辐射》等后续众多废土题材的影视游戏作品。
《辐射》
而另一个让它出名的原因则更简单直接——
系列第四部,《狂暴之路》,拍得实在是太好了。
令人血脉喷张的追车打斗、张弛有度的丝滑调度、酷炫复杂的动作设计......
整个观影体验都像坐过山车一般惊险刺激。
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废镜头。
乔治·米勒让所有观众都体验到了“纯电影”的视听美感。
影片中的弗瑞奥萨,也在查理兹·塞隆的完美演绎下,风头硬生生盖过了片名中的主角麦克斯。
而这次的《狂暴女神》,讲的便是她的前传故事。
《狂暴女神》的故事依然很简单。
年少的弗瑞奥萨在外出游玩时,被四处游荡觅食的摩托帮绑架。
为了救下女儿,母亲杰巴萨单枪匹马,一路追到了反派BOSS狄门特斯的领地。
尽管战斗力惊人,但母亲最终仍然寡不敌众,被残忍折磨致死。
被俘前,母亲叮嘱弗瑞奥萨,
“记得找到回家的路”
。
这句话也成了弗瑞奥萨在《狂暴之路》中的核心动力。
小弗瑞奥萨由艾莉拉·布朗饰演,加上了AI特效以匹配安雅面貌特征
随后,在寻找绿洲的途中,狄门特斯意外得知了不死老乔和末日堡垒的存在。
忌惮于不死老乔的战争男孩军团,狄门特斯没有贸然与其开战。
而是转而攻下了另一处资源重地,汽油镇。
汽油镇,顾名思义,专门供应汽油的地方。
此外,还有专门供应子弹的子弹农场,与供应水和蔬菜的末日堡垒,形成了三镇鼎立的关系。
狄门特斯占领汽油镇之后,哄抬物价,逼迫不死老乔以更多食物交换汽油。
不死老乔本不愿意,却碰巧看上了跟在狄门特斯身边的弗瑞奥萨。
身体因辐射而病变的他,最大的梦想便是得到一个健康的继承人。
就这样,作为交换,弗瑞奥萨被送给不死老乔做了童养媳。
但,弗瑞奥萨从来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一直伺机出逃......
优缺点
先来说说优点吧。
如果只是拿本片与一般好莱坞大片相比,那还是处于中上水平的。
尤其是影片的第一幕,拿来跟口碑最好的《狂暴之路》比,也完全不落下风。
依然是少用解释,多用展示来交代铺陈世界观的极简处理方式。
废土世界,资源短缺,所以里面的摩托也是易于拆卸的组装结构。
同伙被打死,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跑,而是先把同伙的轮胎油箱拆下来带走。
而当弗瑞奥萨吹响警报之时,影片也带到了其部落“绿洲”的全景——
有风车,似乎还有太阳能板,相比其它部落,俨然更加文明。
但,镜头只有不到两秒,一方面是导演够自信,觉得无需展现更多。
另一方面,这也是乔治·米勒有别于普通动作片导演的独特之处。
他不会为了给出一些信息而专门腾出时间。
而是把常常把信息夹杂在动作之中,拍得非常干净利落。
角色塑造也是如此。
我想,看完第一幕,应该很多人都会被这对人狠话不多的母女圈粉。
在争分夺秒的救女儿追击战中,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和台词。
两人的冷静善战,以及母女之间的感情,跃然纸上。
影片的动作戏,相比于大多数电影,也依然还是高出不少档次。
弗瑞奥萨长大后的首战,利用战车的各种装备杀敌,看得人眼花缭乱。
以及后面在子弹农场的狙击枪对火箭筒,最后的沙漠追杀......
说不上有多顶级,但至少看个爽,绝对没什么问题。
总地来说,本片仍然值得一看。
尤其是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个系列的新观众来说。
各种粗犷霸气的车辆装备、废土世界的美学、狂野的镜头调度......
148分钟,绝对值回票价。
如今豆瓣7.5的评分也说明了,不少观众都看得很爽。
但,前面也说了,好看的前提是,与其它好莱坞动作大片比。
如果是和它自己的上一部比,那就差的有点太多了。
一方面,比起上一部里对特效的谨慎使用以及追求自然的风格。
这一部的特效实在是太多,CG质感也太强了。
有很多处画面看起来甚至堪比咱们的普通网大水平,属于一眼假的程度。
另一方面,在动作设计上,这部续作也未能推陈出新,反而像是在吃老本。
最为重磅的公路卡车大战,本质上和《狂暴之路》没有任何区别,而且拍得更差。
此外,令人奇怪的是,这场最为复杂的动作戏,竟然被放在了影片中段。
后面的子弹农场大战,拍得反而更简单。
到了最后的“四十天史诗级大战”,干脆直接放上了混剪。
很多人都说这是反高潮设计,但在我看来,这大概率就是拍到后面,没钱了。
影片的故事和角色塑造也有些混乱。
弗瑞奥萨最初的目标是“找到回家的路”,但到了后面又突然变回了复仇。
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顺便去刷了个副本,打了个支线。
角色心理变化交代不清,于是只好在最后强行用台词来解释给大家听。
上图中安雅躲在十字架形状的门后,明显是象征她在此刻的浴火重生。
然而角色的塑造却未能匹配上这种改变,很难让观众产生共情。
角色上的混乱,有可能还影响到了演员的表演。
有网友笑称本片里安雅的演技等于“眼睛瞪得像铜铃”,全程几乎没什么变化。
个人猜测,这很可能是因为安雅对于角色核心的理解,只有复仇状态下的愤怒。
甚至在女主被反派用车撞断了手臂之后,安雅也只有一秒钟的痛苦。
下一秒,安雅眼神坚定,仿佛没事人一样。
而反观《狂暴之路》里的塞隆,情绪表现便自由灵活得多。
别的且先不说,至少在被匕首扎伤后,那种生理上的痛苦,她演得让人感同身受。
以及偶遇一个好人的情节,从敌视到怀疑到信任的转变,这两部电影里都有。
但对比一下便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安雅的演绎,细腻和丰富程度差了塞隆太多。
弗瑞奥萨是冷静,并不是冷血,不知为何,安雅似乎没能搞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