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4.1.2-2条规定:水平地震应计入扭转效应。《抗规》5.1.1-3要求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门刚+夹层”类厂房项目应按照整体空间刚架模型计算分析,单纯依靠二维门刚模式计算分析提交图审设计成果,会面临违反强制性条文(即《抗通规》4.1.2-2条规定)的风险。利用PKPM最新的门刚刚架带夹层整体设计模块可解决上述问题。
建筑类型:
厂房
结构体系:
下部钢框架上部门刚厂房
项目名称:
某洗衣机厂房
软件版本:
2025版R2.2
本项目由于一层存在大面积的夹层,所以需要进行三维整体计算复核。
二维门刚建模----模型导入拼装----夹层建模----支撑系杆布置----真三维计算
1)二维门刚建模
和传统的门刚计算方法一致,先完成单榀的模型,荷载信息也可以在二维模型中输入。
2)模型导入拼装
输入轴网开间,并把已完成的二维门刚模型导入到对应轴网上。完全一致的二维门刚模型的轴网处,可设为标准榀。
3)夹层建模
选择夹层建模对应标高处的基面,按PMCAD的建模方式完成梁、柱、楼板等构件的建模和夹层荷载输入。
4)支撑系杆布置
生成墙面屋面后,可分别在【立面编辑】中完成墙面支撑系杆布置,在【屋面支撑系杆布置】中完成屋面的支撑系杆布置。当然,新版本也支持任意位置的系杆布置,可实现复杂屋面支撑系统的建模。
5)真三维计算
模型建立完成后,自动计算纵向导荷,完成纵向风、纵向刹车力和纵向地震力的计算。
生成数据,检查计算长度系数,门刚梁、柱的平面内计算长度和梁面外计算长度会自动读取二维模型的数据。
进行真三维整体计算分析。同时,也可以进行二维计算与三维计算的结果对比,不需要额外建立模型。
整体计算完成后,可直接对接基础设计模块,实现桩基承台、独基承台等多形式的基础设计。
在钢框架模块中按标准层建立整体模型,对比钢框架与三维门刚的夹层结果。
(1) 恒活作用下弯矩基本一致
恒活荷载作用下,夹层的弯矩差异在3%左右,在误差可接受的范围内。
(2) 夹层配筋结果对比
钢框架建模与三维门刚建模的夹层配筋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柱和主梁的结果在钢框架中还会偏大一些,主要原因是钢框架中风荷载是按荷载规范计算,并且风荷载是作用在标准层的楼面处,风荷载偏大考虑了。也更加建议按门刚模块的生成方式添加风荷载。
门刚的对比主要是对比门刚梁、门刚柱在二维门刚和三维门刚两个模块的结果差异。
(1) 门刚弯矩对比
(2) 门刚配筋对比
通过对比,门刚梁、柱在三维门刚和二维门刚的结果基本接近。目前使用的2025R2.3版本的三维门刚暂未计算门刚梁的平面内稳定,近期版本更新后加上门刚梁的平面内稳定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