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学中文,跟身份认同有关。未来国际化人才,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国际的环境中,会非常迷惑。
本文根据蓝橡树VIP家长俱乐部2月课程《顶尖名校校长眼中的升学择校》内容整理编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李萍: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常熟)中国文化项目总监及副校长,获聘于国际文凭组织BO的资深中文科目考官,。李萍老师在IBDP中文教学领域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曾荣获美国芝加哥大学颁发的“杰出教师奖”。
换了3间学校,教了22年IB中文
李萍校长的微信名是“UWC李老师”,她说,这个名称最能代表她的身份,在过往22年里,李萍一直为UWC世界联合学院服务。
1977年恢复高考后,李萍就在那一年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母校教书,厦门一待就是17年。1994年,出于家庭团聚考虑,李萍和女儿在圣诞节那天,听着叮叮铛铛的铃声去到香港。次年夏天加入了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至此,李萍正式开启了她22年的IB中文教学生涯。
2015年,在江苏省昆承湖畔,中国内地第一所UWC诞生,这也是世界上第15间UWC学院。学生给李萍刻了一枚章——“依水而居”,暗合她这30余年,从海边到湖边,夜夜枕水入眠的历程。
UWC的理想主义教育
和李萍老师谈话之前,我们先要说说UWC世界联合学院。
我们一行去常熟那天春雨霏霏,UWC青白色建筑在烟雨中徐徐展开。常熟UWC的校园设计由著名建筑师莫平操刀,莫先生早年师从建筑大师贝聿铭,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学院。校园设计灵感起源于江南古镇与湿地风貌,如果不是校园中不同肤色的同学三两经过,这所盛名之下的国际学校的“国际感”甚至不如中国味。
在校园里,你还能在不同地方看到UWC的使命:“UWC致力于通过教育,联合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这句具有宏大愿景的使命宣言,出现在办公室,图书馆,大门显眼处。与这一使命同样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是UWC的招生宣言“不管是国王的孩子和难民的孩子,我们都欢迎!”
据介绍,常熟UWC目前有学生四百三十多人,其中约近四成学生来自中国内地各省市,且背景各异;另外,约六成学生来自世界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具多元化。
UWC为什么要刻意营造“小联合国”的校园环境?李萍老师解释:世界不是你整天和自己同种族、地域、背景的人打交道,这样很容易让人产生思维局限,限制你看问题的高度。只有在UWC的环境下,学生经常会面临文化冲击和挑战,学会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UWC站在理想化教育的金字塔顶端,它是现有教育中最精英的教育,但又非贵族教育。它的教育理念前沿,毕业生深受美国大学青睐。常熟UWC今年第一届毕业生中,就有一名学生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不过李萍校长也说,UWC令人神往,但也并非适合所有学生。IBDP课程的挑战性,也确实会让一些学生刚开始水土不服。
常熟UWC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
母语学习对国际课程学生来说更重要
UWC的理念和生源是相当国际化,甚至有人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然而,与李萍老师的对话中我们发现,UWC特别强调中文教育,在常熟UWC的课程设置中,IB中文课是一门实打实的必修课,所有学生包括外籍学生都必须要修读至少一门中文课。
事实上,中国学生学习中文,这在IBDP的课程大纲中也有明确规定。即“母语权益政策”,学生需要担当起对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学习和传承的责任,因此必须保证每个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母语课程。这与一些中国家长的设想有所出入。
2016年的11月,李萍校长参加了在台湾高雄义守大学的国际学校华语教学研讨会暨工作坊。80个国家,200多人参会,有大学学者,有国际学校老师。台湾老师说到一个故事:有个家长带孩子报名,老师把课程表打出来给家长看。这个家长说,为什么要这么多中文课?我都送他来国际学校了,还要中文干什么?多拿时间教英文,我有权利提要求。
不光台湾家长这样想,很多香港家长,大陆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误区,觉得既然选择国际教育,就不要中文教育了,有些家长选择国际学校的动机就是孩子不喜欢语文课。李萍在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任教时,经常会遇到那些痛恨中文的香港学生,直言不讳自己对中文的厌恶。
“这些香港学生都被改变了,内地的学生,也必须要找到他的痛点,从而激发他们热爱中文和中国文化。”李萍强调,UWC培养的学生,将来要去世界各地,扮演世界青年领袖和中国文化青年使者的角色,所以他们的中文要学得非常扎实。
“学不学中文,跟身份认同相关,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国际环境中,会非常迷惑。将来不止你自己看不起你自己,别人也看不起你。你是谁?英国同学能讲‘我来自莎士比亚的故乡。’你是谁?你说‘我来自汤显祖的故乡,这个汤显祖比莎士比亚还早,莎士比亚还没写剧的时候,汤显祖的《牡丹亭》已经有了。’学生进入国际环境中,要装备自己。”
事实上,教育与文化本来就应该在母国所处的背景中逐渐理解,然后才能进一步区了解并学习接受其他异文化。唯有从根深蒂固的母国认同中获得多元的价值观,才是国际化教育的本质。
UWC世界联合学院·常熟
以IB中文课考核方式为例,看IB课程培养人才的方向
同样是学中文,IB中文课与国内的语文课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些讨厌语文课的学生,到了IB体系里学习一年半载竟然会爱上中文课?引申出来的问题是,为什么IB体系被传闻是最难的国际课程,但是它的毕业生又如此受到世界名校的青睐?这就与IB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向有关。
我们就以IB中文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IB课程的考核方式,通过考核方式,可以看出这个课程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培养的学生指向哪里。
第一部分是写论文。李萍老师说,她开具的书目包括:海明威的小说;阿尔贝特•加缪的小说《局外人》;最新一本是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的《逃离》。还有一些老师会选择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通过学这些翻译作品中的经典,能引导学生用跨文化视野去阅读和欣赏另一种文学。
读经典,读大家,IB中文课与体制内的语文课差别在哪里?李老师说:“首先体制内中学的语文课读的是一篇篇的课文,或是一部作品的片段节选,而IB中文课研读的是读整本作品;这些作品,都会成为IB中文课程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加以考核的内容。例如:研读三部翻译作品之后,IB中文考核主要是通过写论文,提交一篇480字的个人反思陈述,将你对与此部作品创作诞生相关联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研讨心得和收获,言简意赅加以阐述,此外还要完成针对同一部作品种某一种最值得一谈的艺术表现技法做出评点,写成一篇1800字的长论文。”两篇一长一短的文章,采用限字不限时的考核方式,占总分的25%。
第二部分是课堂上的口头表达。举个例子,李萍选择了张艺谋改编的严歌苓同名小说《金陵十三钗》。根据这个主题,让同学在课堂上做一个Presentation(报告)。“切入点可以是:严歌苓当初写小说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追求?张艺谋有没有改编主题?这种改编你觉得好不好?何以见得?都可以做一个分享。”
课堂上Presentation(报告)的打分依据是,学生的眼神,声调,肢体动作,辅助手段等等。“第一次见到评分标准,我非常吃惊!这种评分标准,有点像在考演员。”由此可见,IB体系培养的人才不仅是要会读很多书,而且要会写作,能表达,擅思考,全方面的能力。这一部分占15%的考分。
第三部分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录音口试。学生随机抽卷子,打个比方抽到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准备20分钟后就开始陈述。陈述时间为10分钟,内容可以是: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怎么样的观点?拥有什么立场。陈述结束后,还有一个老师提问环节。老师会问:为什么杜甫被称为现实主义伟大诗人,为什么他不是浪漫主义?你不觉得诗歌里有浪漫色彩吗?等等。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学过,都被讨论过,甚至做过分享。这部分考核占分15%。
第四部分是作品评论,俗称“卷一”。一首诗,蔡其矫的《祈求》,这首诗写于文革期间。给学生90分钟,写出一篇完整的诗歌评论,限时不限字,少则两页,多则洋洋洒洒八大页。卷一占分20%。
第五部分是应题论文,俗称“卷二”。李萍老师举例说:“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组茅盾文学奖的三部长篇小说。学了这三部小说后,根据题目来写一篇应题论文。如,长篇小说中的人物相关的场景描写,起到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请用你学过的两部作品来做比较分析。”考察学生能不能把学过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起来,用通顺的文字表达清楚。
这五种不同的考核方式,各自占20%、25%、15%、15%和25%,总合成100%,打出最后的分数。所以,IB的课程设置、要求,对衡量孩子通过2年学习,在这个科目上的收获和成长是合理而公平的。不过也能看出,IB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完全不同于传统学习的学习模式。因此,李萍老师再次强调:“虽然IB非常高大上,确实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
申请UWC需要哪些条件?
家长和学生需要哪些准备?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IB课程?
在蓝橡树VIP2月的课程中,李萍老师都给出了独家解读。现在加入蓝橡树VIP家长俱乐部,我们将免费赠送李萍老师的讲座录音文字稿!详情扫码或点“阅读原文”查看。
........................................
成为“蓝橡树VIP家长俱乐部”会员后,我们将为您提供顶尖导师教育咨询服务+8个主题总时长不少于1800分钟的课程+政策热点解读+上百个导师已经回复的家长提问+精编干货文章。
帮助家长,成就孩子,这是我们的使命。加入“蓝橡树VIP家长俱乐部”,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每天加入的前3名会员,享受2988元优惠价!(原价3688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立即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