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合
智合,一个有温度的法律新媒体。以敏锐慧眼洞察行业起落,以法律视角解读社会热点。行业研究,律界波澜,热点时评,实务技能,我们只传播有价值的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廉蓉城  ·  镜头丨一线监督护春耕 不误农时不负春 ·  昨天  
清廉蓉城  ·  濯锦风丨廉说三国——义薄云天关云长 ·  昨天  
成都本地宝  ·  扩围!2025四川家电和数码产品最新补贴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合

就业严峻、收入微薄,你还要让孩子报法学院吗?

智合  · 公众号  ·  · 2024-06-13 18:30

正文

作者 | 刘元坤

来源 | 智合研究院



举国关注的高考近日落下帷幕,各地考生陆续从紧张备考阶段转入谨慎填报志愿阶段。

就在考生们在认真抉择人生道路的时刻,法学生的就业情况传来一丝寒气。

其实,即便跨越了就业大关,前路仍有重重大山:青年律师收入微薄、法检员额数量有限……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干了一辈子律师的父母, 你还会让自己的子女填报法学志愿,继续律师的职业道路么?

赛道拥挤,法学就业再亮红灯

法学可以说是就业红牌榜上的常驻专业,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被归结为全国众多法学院校办学条件和质量参差不齐且盲目扩张。

不过,在当前的行业趋势与就业形势下,知名法学院校也面临不小的就业压力。

近日,网传某五院四系院校的某二级学院2024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恳请校友通过 提供长期或灵活岗位等方式 协助落实毕业生就业去向。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北京大土豆


法学生的就业严峻形势其实已经有了相当一段时间。该校2021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 93.19% ,2022届的数据暂未通过官方渠道检索到,但其他机构转载的该校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这一数据为 86.81%

另外一所五院四系院校的就业情况也出现一些波动。该校法学院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3.84% ,落后了不少其他院系,此前一届这一数字甚至曾达到 66.57%


图片来源:某高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就业形势之严峻、就业压力之大,让很多院校官网公布的 就业报告停留在2021年

就业出现压力不难理解。

从供给端而言 ,法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就业市场。

2022年,全国有 22.27万 法学生毕业,相较2007年的12.85万增长了73.3%。



在校生的规模更为庞大,截至今年3月,全国国内法学在校生总计 92.24万人



但是 从需求端而言 ,法检方面,系统内编制和容量本身有限,2017年员额制改革告一段落后,全国 21万多名 法官减少到 12万多名 员额法官,直到2022年仍维持在 12万多名 的水平,而2022年全国员额检察官仅 6.9万余名

律师方面,虽然近年来中国律师增长较快,但是增长总体保持在相对稳定的速率,2018年以来 平均每年新增约4.7万人 。而且受外部整体形势与法律服务市场限制,律所所能吸纳的授薪类律师数量也受到影响。



在企业法务人员方面,各类企业感受到的寒气已经从员工传递到社会。根据职友集对各招聘网站的统计,2024年法务招聘职位量约为 6.3万个

收入摊薄,青年律师低于社会平均

选择法学道路或是出于对理想的追求,或是综合了现实的考量。

理想离不开现实生活条件的支撑,而现实是律师的生活并不理想。

近年来,法律服务市场增长的速度赶不上法学院批量输送律师的速度,青年律师收入步履维艰。

根据各地律师协会发布的调研报告,青年律师年收入多数集中在 10万元以内 ,相当一部分青年律师年收入 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标准


在北京, 近20% 青年律师年收入低于10万元;

在杭州, 超30% 青年律师年收入低于10万元;

在辽宁, 55% 的青年律师年收入低于10万元; 20% 的青年律师年收入低于5万元;

在四川, 超55% 的青年律师年收入低于10万元;

在重庆, 近70% 的青年律师年收入低于10万元, 超30% 的青年律师年收入低于5万元,低于重庆市社会平均工资标准的超过三分之一;

在贵州, 超70% 的青年律师年收入低于10万元, 近40% 的青年律师年收入不足4.8万元,低于贵州省平均工资;

在山西, 超88% 青年律师年收入低于10万元, 超50% 的青年律师年收入低于5万元。

(注:以上数据为各律师协会基于部分调研样本得出)


如果将10万元与5万元的年收入换算为 月收入 ,则分别 略高于8000元 4000元

另一方面,即便是高收入律师群体,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受外部环境与律所经营影响,以高收入为其显著标签之一的“红圈所”“3万元”俱乐部去年以来采取了包括但不限于调整绩效等各类薪资调整措施。

结语

随着高考的落幕,考生们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对未来职业道路的抉择。

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考生们更倾向于根据对崇高职业的向往、对法治理想的追求、对兴趣偏好的坚持作出选择。

但是面对法学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青年律师的微薄收入,家长们,特别是作为律师的家长们不禁会反复忖度: 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律师职业是否依然是一个可以兼顾理想与现实的妥当选择?

当然,选择专业和职业道路不应该仅仅受限于当前的市场状况,更要计之深远。

当前在选择专业与职业道路时所面临的困扰,或许只是阶段性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法律服务需求或将持续增长,法治人才仍存在缺口,律师也始终会是一份具有崇高使命感、荣誉感的职业。

对于考生自身而言,克服纷扰、坚定地遵循内心选择,也是成长路上需要学会的面对人生的魄力和勇气。

只是,人生不仅需要魄力,也要对自己所作选择将面对怎样的局面, 要做好准确的认知和充足的准备。



本文作者

刘元坤

智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关注律师行业政策与律师在法治建设中的贡献。



关注智合

和百万法律人同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