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资本杀手投资分析
发布资本杀手(Capital Decimator)对宏观经济、股票投资的观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照此操作,后果自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资本杀手投资分析

中央注意到了“企业内卷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但解决方法值得商榷

资本杀手投资分析  · 公众号  ·  · 2024-07-31 08:1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企业过于内卷,是投资回报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一)企业过于内卷,压低了ROE
此前我在长文《蘩華漸逝》中说,各类真实因素导致TFP、自然利率下降,进而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是导致经济跨越“黄金增长阶段”、进入“被追赶阶段”的根源。这个规律对各个经济体都适用。
国内投资回报率下降,且缺乏低成本的劳动力,导致企业在国内投资无利可图,只好出海投资,导致制造业空心化。投资回报率下降到一定程度,特别容易发生“资产负债表衰退”。
具体到中国,这些真实因素包括:改革滞后;国企民企二元结构、政府胡乱干预市场,扭曲资源配置,导致效率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恶化;要素成本上升;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此外,还有中国企业更习惯于模仿而不是创新。等等。
此外,在讨论股市那一部分,我还提到另一个原因: 产业化的效率太高,过于内卷,压低了ROE,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并且我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腹 背受敵阶段”,投资回报率将继续下降,企业为了争夺利润, 势必更加内卷
(二)中国企业产能过剩的原因
此外,我此前专门关注过欧美学术界、政界、媒体对“第二次中国冲击”的看法(点击 1 2 3 ),并且认为,中囯新兴产业产能扩张乃至产能过剩,有多种原因( 点击 ):
第一,中囯政府将“双碳”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试图重塑整个经济社会。
第二,地方官员为了体现自己的执行力,从当地利益最大化考虑问题,紧跟中央战略,打造产业集群,客观上导致了: 【1】地方政府倾向于扩张产能,铺摊子、摊大饼,先追求做大,再考虑做强。 【2】地方政府会相互竞争攀比,导致同一产业的产品线都被大量投资。
第三、扩张产能,也是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因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压低成本,甚至压低ROE,迫使竞争对手退出市场,并防止潜在竞争对手进入。
第四,在“囯进民退”的大背景下,大量成熟行业已经被囯企占据,民企不得其门而入。当一个新兴产业刚出现时,收益率较高,且国企尚未占领,民企会蜂拥而入进行投资, 相互内卷
第五,中囯广阔的囯内市场,导致产能很容易扩大。
上述第二、三、四、五条,其实也是企业内卷的原因。
并且我认为,在大部分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是一种常态。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迭代,投放新的产能,挤掉旧的产能,这样促使技术进步,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中央注意到了“投资回报率下降”问题,但解决方法值得商榷
(一)中央注意到了内卷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问题
2024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纪要,有这么一段:
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瞪羚企业是指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规模不大,增长快。独角兽是指那些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这些企业当然越多越好。
但这段引文后面紧接着是:
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 内卷式 ”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这是中央政治局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到“‘内卷式’恶性竞争”。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中央很担心,我们扶持起了一大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之后,它们会陷入“内卷式”的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二)解决方案有待商榷,可行性不高
中央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1、强化行业自律。
我理解,就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防止企业重复投资导致产能过大、过剩,最后被迫恶性竞争、打价格战。
但是,行业协会有点类似于联合国。是五常牵头建立了联合国,不是联合国建立了五常。联合国只是提供了一个吵架的平台,它能调解小国之间的矛盾,但无法调解大国之间的矛盾。
类似地,小公司看协会脸色,协会看行业龙头的脸色。它可以解决小公司之间的矛盾、大公司与小公司的矛盾,但无法解决头部企业之间的矛盾。设想一下,协会要求头部企业别再投产能了,不要打价格战,大家会听它的吗?
理论上,各公司可以一起开会,形成价格联盟,大家一起赚钱,但这样又有悖《反垄断法》。
2、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使落后低效产能能够顺利退出。
制造业的常态是:总有一部分过剩产能存在,成本不一。当需求上升、产品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这部分过剩产能也会开工生产。
以石墨电极行业为例,在2017年之前,石墨电极的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价格很低,很多公司成本太高,无法开工,但产能没退出。2017年国家发改委开始打击地条钢,炼钢高炉产能又被严格限制,很多钢厂不得不转而采用电炉炼钢,对石墨电极的需求大增,导致石墨电极价格暴涨(我在2017年5月初推荐过方大炭素)。价格上涨之后,高成本厂商有利可图,纷纷开工,导致后来价格下跌。
问题是,
【1】如果行业已经在恶性竞争、打价格战了,那就意味着,那些“落后低效产能”已经无法开工了。它们退不退出,都不太影响低成本的头部企业继续打价格战。
【2】如果要一部分产能退出的话,那么谁退出?国企还是民企?这里面有很多文章可做。当前如果像2016-2018年那样用行政手段强制去掉一些产能,会导致经济更加萎缩,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打击消费。并且如果未来产能持续过剩,频繁地用行政手段去产能,会不会导致制造业空心化?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点击 查看我以前的讨论)。
总之,我觉得这两个办法看起来很美好,但可行性值得商榷。
但无论怎么说, 中央注意到了 企业内卷问题,注意到了 “投资回报率下降 问题, 这是好事。
你要问我有什么好办法?我觉得除了深入改革,改掉那些压制企业ROE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在要素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别无办法。
如果经过改革,去掉了压制企业发展的因素之后,企业享受了优惠政策、融资成本又不高,它还是活不下去,被其他企业恶性竞争卷死了,那它就不是真正的瞪羚和独角兽,它的竞争对手才是。应该去扶持它的竞争对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