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重大的事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所有的专家都在贸易方面解读,比如美国进行贸易战的目的是打击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阻碍中国的科技发展等,这种目的虽然昭然若揭,却永远不会成功。
然而,
贸易战绝不仅仅是贸易问题,甚至贸易上的影响是次要的,只属于表面现象。
贸易战不断蔓延将让整个世界的纸币大幅贬值,因此,任何贸易战走向激化的迹象(比如特朗普宣称要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1000亿美元商品征税的时候和中国宣布进行贸易反击的时候),黄金价格都出现了快速拉升。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是初期现象,
当贸易战让全球通胀加速上涨、纸币加速贬值的时候,才是黄金上涨的真正动力所在。
美国发起贸易战的根源是因为美国政府的债务率太高,必须通过增加关税、推动产业回流、开启再工业化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这决定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会逐渐走向深入。即便在第一轮贸易战中打掉特朗普的总统宝座,也无法改变这一趋势。但是,通过观察贸易战热度不断升高之后川普民意支持率的变化,可以看到特朗普失去总统宝座的可能性并不大。
贸易保护对美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原本就是奉行孤立主义的国家。欧亚大陆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带,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但因为各国之间文化的不同,互相之间就会产生剧烈的竞争,而经济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战争作为最终的表现形式。再加上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边界之争、地缘政治之争等,让欧亚大陆战争频发,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此而引发。而远离欧亚大陆的美国,奉行避免深陷亚欧争端、孤立运营美洲的对策,也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所以,
美国十分注重维护美洲的地缘政治稳定,将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区当成自己的“后花园”。
▲
美国具有孤立主义的传统,这个传统从建国初期就开始了
今天,美国基于自身的债务现状,再次奉行孤立主义的政策是一种必然的反应。但这会不断推升世界的通胀水平,因为欧亚国家的低价商品输出到美国,一直在压制美国的通胀,当低价商品输入减少(征收更高关税的结果)之后,美国本土的通胀必然上升。同时,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当美国的商品输入减少之后,资本输出就会下降,各国的资本流入受到制约;同时,
美国发起贸易战的核心逻辑之一是推动本国大企业的资本回流,进而推动本国的经济增长。
这些资本流动就威胁到其它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带来这些国家本币的贬值,通胀上行的压力加大。所以,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会推动全球的通胀上行、纸币贬值。
经济全球化时期,表面看起来是全球贸易增长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但在背后支撑全球贸易活动的是全球资本流动。
2015年和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为17000亿美元和15250亿美元,
这些跨境的投资活动是全球生产要素进行最合理配置的结果,这会持续地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有模型的计算显示,对于金砖国家来说,FDI每增长10%,经济增长率就会提高0.1%。但是,随着贸易战的不断深入,企业担忧跨境投资活动所生产的产品会遭到关税和配额的打击,就会减少对外的跨境投资,压制经济增长。
同时,以往本国企业的视野是全球市场,当关税不断提高之后,就会只关心内部市场,这会降低本国企业的投资欲望,如果一国的内需疲弱,企业的投资欲望将更低,这将进一步减弱经济增长动力。
投资活动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可以实现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当内资和外资的投资活动减弱之后,就很可能让各国经济深陷萧条。由于内需较弱,使这种打击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尤为严重,但对于日本和德国的打击也一样严重,因为它们的内部市场比较狭窄,产能主要是为全球配置的,这一点也决定了它们在未来的外交政策上将很可能是美国的马前卒,因为它们必须依赖美国的内需市场。
当经济因投资低迷陷入萧条之后,各国的财政收支将面临空前的冲击,债务问题恶化,推动通货膨胀和本币贬值。
▲
贸易保护主义将打击企业的投资欲望,而投资活动是经济增长的“心脏”,将直接将全球经济带入萧条。
经济全球化以来,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都基于资本的持续流入建立了本币的发行体系,最典型的是那些兑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也即货币局制度),背后的支撑是自身不断充盈的资本账户。其它一些国家虽然不是严格的联系汇率制度,但其货币发行也严重依赖于资本流入,可以称呼为类货币局制度。
沙特、中国香港是联系汇率制度的代表。
其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制度基本都属于类货币局制度,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盯住美元,或者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浮动。当完全盯不住的时候就会爆发货币危机,2014年的卢布危机即因此而引发。
之所以这些国家不能依托自己的财政收支平衡建立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体系,本质上是因为社会管理效率的问题,无法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的财政收支平衡。此时,就只能依托外汇收入建立本币发行体系,实际是一种信用借用。
当贸易战不断深入之后,一些国家的资本收入就会被压缩,甚至出现资本流出,这些国家的本币就会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
2014年,巴西由于出现贸易逆差,造成资本流出,冲击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再加上财政赤字的压力,让雷亚尔在2015年加速贬值。去年下半年美国政府推动减税、今年贸易战不断升温之后,雷亚尔再次显示新的贬值压力。
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美国减税和贸易战的逐渐升温,意味着巴西的资本账户将再次被收紧,雷亚尔从技术上突破了颈线位置,已经再次进入贬值的趋势。未来,
因中国贸易顺差很可能收缩,基于人民币基本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政策,也就意味着基建等规模将会被动收缩,对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将收缩。
中国加入世贸之后中巴之间基本都是逆差,当中国收缩基建之后,中巴之间的逆差将被动压缩,巴西的资本收入将面临压力,推动雷亚尔贬值。这种资本收入下滑对货币贬值的压力不仅体现在非自由兑换的货币上,也会体现在自由兑换的货币上,只是前者的压力更大。
对于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当资本收入下降之后,外债问题将凸显。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这些国家都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外债,主要是美元债、欧元债和日元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