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纸上建筑
有趣的时事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见“字”如面,好久不出“手”了? | 睡前聊一会儿 ·  17 小时前  
纸上建筑  ·  退圈不退役,樊振东何意? ·  1 周前  
纪法指引  ·  【镜鉴】王帅、王剑,被查! ·  3 天前  
人民日报评论  ·  贺词启示录之五: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纸上建筑

女性车厢靠谱吗?

纸上建筑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09 20:34

正文

嘀咕了很久的女性车厢,终究还是非要试试,试试就试试,试完一地鸡毛之后,也就死心了。

楼主不赞成女性车厢,这种基于性别的隔离与当代价值观背道而驰。虽说名为关爱女性,但很多女权者并不买账。男同胞更是不明就里,说不清这算是歧视还是反向歧视。

包括咸猪手、或各种安全理由在内,女性车厢不解决任何问题。

首先,解决性骚扰要靠法治,而不是靠隔离或者躲避。先把当前“取证难、维权难、惩罚力度太低”等老大难问题解决掉,才是正经途径,车厢里多安几个摄像头,让弱者可以在任何地方得到保护,都比这些邪门歪道靠谱。

拥挤的不光是地铁,还有公交车、商场扶梯等等,不可能全都隔离万事大吉,不去想办法震慑违法者,反而把受害人关进笼子里?

一列地铁通常挂有6~8节车厢,仅仅设一两节女性车厢,除了象征之外没太大意义。妇女能等半边天,根据调查,地铁出行的男女比例是差不多的,一两节女性车厢根本不敷使用。那么该谁先上?是自觉有风险的妙龄少女吗?彪悍大妈会不会把她们挤出去?

女性车厢虽然不多,但是足以破坏普通车厢的正常男女平衡,无疑给那些无法进入专用车厢的女性造成更大压抑和风险。通常女性遇到骚扰问题,最容易展示同情的往往是女性;而当女性遇到昏迷、怀孕、痛经等突发事件,最方便出手相助的也是女性。如果在一个女性比例奇低的车厢里,孤立无援会成为更显著的问题。

当然不是说男人不肯保护女性,但是由于性别特质,女性在调处纠纷时更趋于动口不动手,其实是事件激化的缓冲剂,同时在七嘴八舌中令当事女性获得心理安慰。而男性不出手则已,出手了很难获得和平理性的结尾。但是如果碰上强悍的事主,男性则可能衡量实力之后不敢发声,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涉事女性可能要么面对忽然打作一团的窘境,要么被彪悍男性肆意欺侮而无人干涉的绝境。

这种情况下中年阿姨却敢张嘴,老头老太太可能敢张嘴,现实就是这么奇妙,一物降一物,只有性别、年龄均衡的社会才能正常运作,像这样的临时小社会也是如此。

靠女性车厢解决咸猪手问题是扯淡,那么解决安全问题就更不靠谱。高峰期地铁的拥挤确实恐怖,确实存在一定的挤压踩踏风险,而如果要以人身安全为理由,最危险最应当被优先照顾的,却并非妙龄女性,而是儿童、孕妇、老者、残疾人等,在被挤丢、踩死、挤流产、心脏病发作……这些正儿八经的人身危险面前,咸猪手还排不上队。

所以,这是个难题,一旦设立女性车厢,老幼病残的问题会立即被提出质疑,怎么办?是不是再单设一个老幼病残孕车厢?还是开一个口子,允许儿童、老人、残疾人进入女性车厢?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65岁的老人还能咸猪手呢,挤在女人堆里岂不美坏了?……可以说问题无穷无尽,楼主的建议只有一个,别找麻烦。

要致力于把每一节车厢都变成美好的人间,而不要指望什么“特区”。

在主流的欧美国家,几乎没有女性车厢,想都不用想,尽管很多城市的地铁也很拥挤。这可能跟欧美地区极为高调的女权运动有关,也可能跟更为高调的性骚扰严刑峻法有关。欧美的女人就是要穿成那个骚样,挤在男人堆里,你还不能碰我,碰一下叫你身败名裂吃牢饭……在这么个背景下,可能女性车厢也就是多此一举。

也确实有一些国家开通女性车厢,但恐怕咱复兴大国不屑与之为伍,譬如印尼、伊朗、埃及、巴西、墨西哥等,要么是宗教隔离,要么是实在乱的没招。

要说发达国家或地区也有几个,全都在东亚:日本、韩国、台湾、香港,都是传统上男尊女卑,迄今女权运动也不太发达的地区,其试验期才没被口水压垮,然而其普遍探索的结果,大都不甚理想,要么因为无法阻止男性的涌入而失败,要么由于涉嫌双向歧视的巨大争议而烂尾,只在拥有世上最循规蹈矩族群的日本得以续存。

二由于存在老弱病残这个死结,多数地方的女性车厢都是“原则”而非强制,包括日本,包括我国筹备中的探索方案也是“倡议”。那么,如果达不到日本人那样整齐划一守规矩的程度,最后一定是一地鸡毛,东亚列国都已经试验过了。而我们作为居民素质最参差不齐的国家,连机动车斑马线让行这起码的规矩都搞不定,试验的前景不可能乐观。

搞这些没用的花絮不是不可以,但是千万别掩盖正题,别迷失了健全法治的正道,靠隔离来解决性骚扰难题,那就是个笑话。

作者:纸上建筑

2017年6月9日

敬请关注公众号“纸上建筑”

 

二维码打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