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创刊于1952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报章。关注港澳暨海峡两岸,聚焦环宇财经风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LOOK客路旅行  ·  日本 | 岚山赏枫2种打开方式!超详细游玩攻略 ·  4 天前  
地道风物  ·  不会吧,还有人不知道秋天的脆桃巨好吃! ·  5 天前  
显微故事  ·  从爆红到迷茫:景德镇瓷人面临的时代抉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商报

港深地名故事丨一湾“梅沙”:鹏城的集体回忆与海洋畅想

香港商报  · 公众号  · 旅游  · 2024-10-20 11:20

正文




深圳大鹏湾有大梅沙、小梅沙,隶属梅沙街道,而梅沙街道属盐田区。盐田区本就不大,在深圳9个行政区中是面积最小的,四舍五入才75平方公里,其中又有三分之二是生态用地。梅沙街道就更小了,而且没有什么产业,在深圳这个以GDP为王的“搞钱”之都,似乎可有可无。曾听梅沙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调侃,在盐田区四个街道中,沙头角街道有中英街,盐田街道有港口,海山街道有城区,梅沙街道就只剩下一湾沙滩了。然而,正是这湾沙滩,承载着一代深圳人的集体回忆。笔者也因为一个偶然机会,从这湾小沙滩里看见了一个大世界。


梅沙海滩海景。



超乎寻常的大鹏湾之旅


那是一个周六的上午,机关工会组织了一场参访活动,参观深圳第一艘大型海监船并考察大鹏湾。是日清晨,旭日方升,我们就早早地从政协机关乘车赶往盐田港,开启了这场超乎寻常的大鹏湾之旅。


大鹏湾位于深港两地之间,北据深圳最美西部海岸线,南临香港最美海景公园印洲塘和塔门岛。湾内最大岛屿东平洲属于香港,但距深圳大鹏街道的金沙湾度假村只有两千余米。驻港期间,笔者曾数次登上东平洲,为其原生态海景所陶醉。到深圳工作后,又多次前往大鹏半岛调研考察。


我们的考察路线是从盐田港启程,出沙头角海后往东,沿海岸线至大鹏半岛西侧,绕行东平洲驶入香港水域,再自东向西回到起点,全程55.7公里。两个多小时的航程,高天丽日,白浪青波,海湾周边群峰绵延,岚雾缭绕,美不胜收。不时可见装满集装箱的万吨货轮,缓缓驶出盐田港。


从梅沙尖眺望大鹏湾。


正是在这样一个特别环境中,笔者看到了梅沙街道的山水全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从连绵逶迤的群山中挺拔而出的梅沙尖。作为深圳第四高峰,梅沙尖海拔并不高,但峰形尖突,好似一把巨大的利锥切割着缕缕流云,动静相宜,风光无限。大梅沙、小梅沙海湾被一条号称全世界最长海滨栈道串连起来,如一个舒展的M形标志,静卧在群山脚下。绵延的山峰与海湾之间,是掩映在一片绿野中的建筑物,错落有致。飘带一般的盘山公路,仿佛流动着生命能量的经脉,让一方山水灵动起来。


古人把海边细腻的滑沙称作“糜沙”,并用以指代他们繁衍生息之地。大、小梅沙原住村民属客家民系,多为大鹏所城士卒后裔。本地方言称梅沙话,与大鹏军话同源。在梅沙话中,“糜”与“梅”同音,遂改“糜沙”为“梅沙”,沿用至今。清康熙版《新安县志》就有大梅沙村、小梅沙村的记载,表明这方水土与大名鼎鼎的“深圳墟”是同时进入历史视野的。



小渔村的四十年蝶变


为了更好地感受梅沙片区的山水文脉,大鹏湾之旅结束后,专程走访了梅沙街道。这是一个很小的街道,面积不足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只有8800人(常住人口约2.45万人)。建制于1983年,时属深圳经济特区的沙头角管理区,1990年随沙头角管理区并入罗湖区,1998年划归新成立的盐田区。


不过,早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前,梅沙海湾就已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79年,小梅沙开旅游风气之先河,在沙滩上用几个货柜起家创办了内地第一个沙滩假日度假基地——小梅沙度假村。以此为起点,经40余载接续奋斗,梅沙街道已拥有大梅沙海滨公园、小梅沙度假村、东部华侨城、海滨栈道、大梅沙8号仓奥特莱斯等一大批“网红”景点,从改革开放之初区区数百人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文旅重镇,年接待中外游客2000余万人次。特别是地铁8号线于2023年底开通后,乘坐地铁来这里听海踏浪逛夜市成为休闲新选择,梅沙创下了单日游客20万人次的新纪录。


在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一核四区”格局中,梅沙独占两区,即东部华侨城片区和小梅沙片区。梅沙还是盐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核心承载区,号称“鹏城最美后花园”。在盐田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基于得天独厚的文旅条件。2004年,深圳市大张旗鼓评选“深圳八景”,与历史上的“新安八景”相衔接。其中三景,即梧桐烟云、梅沙踏浪、“一街两制”均位于盐田。如果考虑到当地原村民多为大鹏所城屯军后裔,而大鹏所城名列八景之首,那么,在深圳的一流景致中,半数与这片海湾有了渊源。


梅沙的发展成为深圳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成就的生动体现和精彩缩影。深圳市正发力将梅沙海湾打造成“东方夏威夷”,使其成为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有道是:


梅沙尖下梅沙洲 梅沙洲里埋土丘


土丘挖出陶瓷片 片片史前或春秋


咸称此地好风水 山海连城冠九州


亘古流光终不负 青峰碧浪一湾收



花开三朵 各领风骚


梅沙街道现有四个社区,除了作为行政管理中心的滨海社区,其他三个社区分别依托三家国有企业成片系统开发:大梅沙社区由盐田的区属国企开发,小梅沙社区由深圳的市属国企开发,东海岸社区则由中央企业开发。


大梅沙海滨公园始建于1999年,在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肆虐后重建。公园建设之初即作为深圳市政府年度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免费向公众开放。目前,整个大梅沙旅游度假区包括18万平方米沙滩、1.3万平方米太阳广场、4000平方米月亮广场以及其他旅游服务设施。2010年底开业的大梅沙8号仓奥特莱斯,作为华南首个世界级滨海名品折扣购物广场,拉动大梅沙商圈,联动广深莞惠,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已然成为大众化旅游、休闲、购物一站式度假新地标。


大梅沙8号仓。


小梅沙海滩对标世界高端滨海旅游度假区,处于整体蝶变升级的关键期。2019年,小梅沙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作为深圳市首个旅游业态城市更新项目,集山海、时尚、活力于一体,统筹规划面积390万平方米,坐拥89万平方米小梅沙新城、37公顷黄金海域和38公顷郊野森林,总投资近200亿元(人民币,下同),拟于2025年全面建成。今年“五一”期间试营业,反响热烈。从新近落成的美高梅酒店望出去,前有碧波荡漾的大鹏湾,后有绿荫葱茏的小梅沙生态公园。这片生态公园历史悠久,曾是小梅沙村的后山,是村风水林(龙座林)所在地,迄今已逾400年。风水林的植物群落保护十分完好,物种多样,古树资源丰富,已成为珠三角及华南地区珍贵的森林遗产。


不同于临海的大、小梅沙,东海岸社区全是山地。坐落在峰峦沟壑中的东部华侨城堪称主题公园的现象级存在。想当年,华侨城集团斥资35亿元,在这片近900万平方米的山体上,精心打造了内地首个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户外运动、科普教育、生态探险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珠三角旅游名片,享誉20年。据悉,华侨城集团已启动150亿元追加投资,用于东部华侨城升级改造,拟聚焦生态、康养、文化、体育四大产业,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旅游度假标杆。


上述三个片区各有特色,构成了梅沙新一轮发展的主要载体。硬件建设持续升级换代,海陆空一体化的旅游新业态不断拓展,夜间经济、婚庆经济、低空经济、水上运动等蓬勃涌现。以文旅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模式,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促进了梅沙的国际化建设。东海岸社区是深圳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首批试点八个社区之一,梅沙街道先后被评为深圳市首批国际化街区、深圳市首批国际人才街区。一片山海之地,成了国际学术交流碰撞之地,多年来承接了系列国际会议及相关交流活动。这里还是国际山海赛事集聚地,音乐节、国标舞、摩托艇、公路单车等多个国际知名特色赛事相继举行,激发出梅沙独特的山海禀赋。与此相应,梅沙高标准为海内外人士提供最佳服务体验,被誉为“深圳市最幸福街道”。



来自大海的呼唤


从梅沙街道的国际视野,再次想到前段时间的大鹏湾之旅。整个旅程中,山海大观扑面而来,同事们冒着骄阳,在甲板上流连忘返,不忍辜负一湾好景。返航时,大家在船舱里观看了海监船执行任务的纪录片——我海监巡航编队在休渔期巡航中发现一艘外国渔船驶入中国海域偷捕,无视我方多次喊话警告,拒不停船接受检查。对峙中,海监船打开高压水炮,持续喷射的高压水柱使该渔船设备受损,被迫停了下来,执法人员从船上搜出大量海产品。高压水炮的巨大威力及其呈现出来的力量感,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此次乘坐的海监船,正式名称为“中国渔政44002”,是目前地方最大执法公务船。


海监船上的高压水炮。


作为深圳市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船上配置了两台世界最先进的MTU8200kW主机,可由柴油机和电动机分别驱动可调螺距螺旋桨推进,同时设有首侧推装置和直升机悬停平台。海监船被视为现代海上城管,这样一艘高配置的海监船入列,无疑大大增强了深圳的海域监督执法能力,有助于更好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同时,可以充当中国南部海疆的巡航者,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守护南海平安作出自己的贡献。


香港的海洋意识与生俱来,并且作为资深国际航运中心,在船舶注册、融资及管理、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仲裁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领先全球。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2020年宣布将香港列为继伦敦、纽约、新加坡之后第四个指定仲裁地,表明香港已跻身世界顶级海事仲裁中心之列。相信随着深港海洋合作深度推进,海洋文化对深圳城市形象的模铸功能将全面激活。抚今追昔,别有感触——


偷得浮生半日闲 相邀飞艇赴云天


结缘四四零零二 踏浪御风巡海湾


漫空碧色盐田港 如缕流霞梅岭尖


但见双城融一域 烟涛百里出千山



作者简介

木木


文史学者、专栏作家。北京大学博士,研究员。曾赴欧美多国游学,出版论著、随笔、游记多部。在巴山蜀水间生活了24年,旅居北京、香港各16年,现供职于深圳。主要著作有《藏在地名里的香港》《深圳十峰》《缘于行走》《文明之约》《走出荆棘林》《热话题与冷思考》《激进温和还是僭越》《恩格斯传》等。



来源:香港商报

编辑:乐钊

封面:荷洁

审校:金霞

审核:Zoe

监制:Oriole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香港商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