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主要内涵是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新时代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因"非镇非区"特征而担负着特殊角色,既有望成为践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又有条件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特色小镇具有"非镇非区"特征,并不是行政建制镇,作为创新创业平台,有的在城市内部、有的在城市郊区、有的在产业园区内、有的在建制镇内。特色小镇与行政建制镇的发展思路和功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将二者等同,在实际建设中,势必会产生对生产要素的错误引导、对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违反发展规律、降低经济效率,使本来是个好事物的特色小镇,发挥不出潜力和作用。同时,还会产生政府债务、土地浪费等许多负面问题。
特色小镇创建是2016年初从浙江兴起,随即在全国快速铺开。2016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将127个行政建制镇认定为"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将276个行政建制镇认定为"全国特色小镇"。在此引导下,各个省份也开始推进本区域内的特色小镇命名或创建工作。据有关统计,被命名为"省级特色小镇"的行政建制镇数量,多达500个以上。2016年以来,部分特色小镇建设,存在一些乱象乃至变形走样的问题。一方面,数量过多、概念不清,出现了一些滥用概念的虚假小镇、缺失投资主体且没有动工建设的虚拟小镇,出现了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概念混淆问题。另一方面,质量不高、特色不显,一些特色小镇对产业论证不到位,产业特色不鲜明、层次低、技术弱,没有形成集聚效应。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若干规范管理措施。截至2018年12月31日,各省份共淘汰整改了385个"问题小镇",其中:在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名单中淘汰整改了70个、暂时保留996个。在市县区级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名单中淘汰整改了174个,在政府创建名单外市场主体自行命名特色小镇中淘汰了141个。在3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了特色小镇名单中,住建部将403个"全国特色小镇"更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国家体育总局的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淘汰整改了34个、暂时保留62个。国家林草局公布50个国家森林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的初心与使命,是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发展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环境,打造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型平台。但在发展中,有些地区直接将行政区划概念上的行政建制镇命名为特色小镇,让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有所混淆,违背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规律。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 刘春雨:如果把特色小城镇当成了特色小镇去发展的话,有可能会错误引导各类要素、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流入到远离市区的小城镇。这样有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资金浪费,会建设一大批低效的基础设施。
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建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在最新一批公布的名单中对行政建制镇形式的特色小镇进行了淘汰整改。
特色小镇创建将设动态调整机制
今后,特色小镇的发展将设立动态调整机制。整改后的特色小镇如效果良好,将可能在下一次动态调整中再次进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据了解,淘汰整改的小镇大概有两类。第一类是名不副实的小镇,指的是行政建制镇概念的虚假小镇,以及缺乏投资主体、并未动工建设的虚拟小镇。第二类是发展质量不高的小镇。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 刘春雨:还有一些小镇对特色产业的论证不到位,产业特色不鲜明,也没有主导领军企业,产业的规模小、链条短、技术弱,还没有形成集聚效应,这些小镇是淘汰整改的对象。
目前全国共保留了996个省级创建的特色小镇,同时设立了动态调整机制,一年内经整改且发展效果良好的小镇可重回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 刘春雨:每个省都会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工作程序和步骤去进行创建名单的调整,优胜劣汰、动态更新。
清晰产业定位发展特色小镇
在国家发改委推广的“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中,清晰的产业定位成为发展路径。未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继续通过市场化手段,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支持动力。
在浙江省杭州市的梦想小镇,以发展创新创意产业为核心,吸引3000多家企业入驻;山东省济南市的中欧装备制造小镇,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吸引10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就有将近50家。清晰的特色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是特色小镇的成功引擎。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 刘春雨:一共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包括形成了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引擎;开辟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开拓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空间;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打造形成了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平台。
今后,国家发改委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更好地发挥政府与金融机构的作用,采取市场化方式,缓解特色小镇建设前期资金投入缺口大、用地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打造形成更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
项目当前处于哪个阶段?
1、
意向介入阶段
想介入但不了解项目发展前景,以及是否适合自己做,想要系统学习了解
2、
初期拿地阶段
对项目有初步构想,需要与政府谈判取地,但不知道如何立项及资源整
3、
项目进行阶段
已完成取地,但不清楚下一步如何落位推进,找了不少机构,效果不理想
4、建设落成阶段
项目已落成,但没达到预期效果,不知道如何盘活,投了不少钱,进退两难
操盘手面临的难题
取地难
如何和政府谈合作条件,签订有价值的协议?项目如何申报立项?和村集体签署流转协议哪些有效?
实操难
参加不少学习,依然没思路?开发商/产业类公司如何操作该类项目?没有文化产业/山水资源的项目如何操作?
融资难
如何拿到政策性银行资金?民营企业如何找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联合投资?自投资金占比多少为宜?
运营难
已经“入坑”如何盘活?如何打造自己的IP?项目如何招商引流制造爆点?如何打造四季全时爆款?
乌龙入坑
没有策划 生搬硬套 创新过度 只玩概念 盲目选址 缺乏学习
建设部城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有
国有企业改革、宏观经济分析、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农村经济政策变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民收入与消费、农户和政府涉农部门行为、农村财政与金融等。
作为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参加过 49 项课题研究,其中国家级 6 项,部委级 15 项,国际合作 8 项。
参与起草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讲话 23 篇,参加撰写《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和《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中国投资协会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大健康委员会特聘专家、
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研究院特聘智库专家、
中国客天下乡镇城研究院特聘智库专家、执行院长。
国内著名策划专家、资本领域实战专家,在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文旅康养、产城融合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被众多业内人士称为“乡村振兴项目百科全书”。
主持策划宇翔盛泰天空之城特色小镇、保定漕河综合治理田园综合体、广东嘉士利郁南万亩无核黄皮文化特色小镇等百余个项目。受到地方政府与市场的高度认可
文化旅游行业实战专家。
自 1996 年进入文化旅游行业至今已有 22年的行业经验,
参与策划了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深圳华侨城欢乐谷、北京欢乐谷等多个国内著名主题乐园的前期筹划以及策划运营,精熟国内外文旅项目的研究和运营。
2014 年起,担任华谊兄弟实景娱乐公司长沙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总经理。主要负责前期筹划、政府谈判以及策划、开发、运营等工作,搭建了完整的运营管理体系。
现为清华大学总裁班文旅专题客座教授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旅游专项课题客座教授,并做为多个国内主题文化旅游及特色小镇开发研究相关专业论坛特邀专家。
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副院长、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副理事长、蓝城检测集团总裁。
谷老师是蓝城农业板块的推动者和实践者,用 7 年间完成蓝城农业、蓝城农业研究院、蓝城检测、蓝颂供应链等生态体系搭建和落地。在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期间参与中国工程院在三农领域的三项重大课题研究,在宏观政策、产业环境、市场态势、运营赋能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美国 FIDA 文旅亚太区总创意策划师、总裁。
曾任职 2005深圳东部华侨城及茶溪谷的总体策划、总体设计和项目监理。
2006 年参与周庄今后五十年的规划和发展;
2007广州番禺长隆旅游度假区的整体改造的设计。
其主要设计领域是在主题游乐园、休闲度假产业项目的总体策划设计、特色小镇的总体策划设计。
2012 年出任翼天文旅总经理,担纲策划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里老家】总监制,开创“旅游 + 演艺 + 度假 + 康养” 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新模式,带领项目荣获国家 AAAA 级景区、全国百强优选旅游项目、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重点项目、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级特色小镇等荣誉 ,并将【梦里老家】打造成婺源旅游度假的集散地和目的地,填补了婺源夜间旅游市场空白,实现一站式家庭度假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