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4日(星期日)05:28:25
农历腊月十九
太阳黄经315°,斗指东北
立春节气交节
《七修类稿》: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时节,江南一带开始变得春光明媚,那些冬季里沉默的植物,也被阳光和春风召唤得慢慢苏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北方依旧寒冷干燥,但阳光已然比大寒时候温柔了许多。
春风东来,消解着冬日的凝冻。
河湖的冰面开始融化,
睡了一冬的小虫醒了过来,鱼儿也乘着春意,从水底游到水面。
初候 东风解冻
(2月4日~2月8日)
冰,冻结于冬天,遇到春风开始消解。这里不说春风,而说东风,是因为《吕氏春秋》上说,东方属木,木生火,火气温,所以可以解冻。
二候 蛰虫始振
(2月9日~2月13日)
蛰居的虫类慢慢开始苏
醒。
三候 鱼陟负冰
(2月14日~2月18日)
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发陈,为藏久外达之势,就是利用春阳发泄之机,退除冬蓄之故旧。也就是说,此时正是自然推陈出新的时节,就趁机把这温暖一冬积蓄的内热清理出来吧。
待春阳上亢,肝气升发的日子,便不会被便秘、痘痘、上火、流感、皮疹、嗓子疼、头疼这些事情困扰了。
保护阳气,舒畅心情
春季开始,天地间封藏地下之阳热,渐渐升出地面,气始温和。人体阳气也蠢蠢欲动,开始生升。平日生活要注意保护阳气,不要因为有太阳就过早地脱去厚衣服。春属木,养生也要像树木一样,有春气之条达,舒畅心情,不可压抑情绪,有不满就发泄出来,有开心的事就要笑,多分享,不要一个人偷笑哦!
多吃粗粮,推陈出新
立春后就要减少鱼肉滋补了,多吃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粗粮,因「春为发陈」,是自然推陈出新的季节,也是身体清洁的大好时机,保持便便通畅,防止内热上火。春寒料峭时,做好防寒保暖,可以少感冒。
每朝梳头,勿令壅塞
《养生论》曰:「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塞。」每早以手指或桃木梳子按摩头皮,日久可以改善头皮出油、头屑、脱发等问题。
两手手指自然屈曲成弓形,自前额发际开始,经头顶向后,至颈后为止,轻抓头发一二百次。梳头时动作宜柔和缓慢,由轻到重,轻如鹅羽拂面,重以不痛为准,全身放松,不要用指甲刮头皮。按摩头皮为主,长发不必拉到发尾。
立春正值春节,肥甘厚腻吃得多,来一碗红红火火清身补气的红颜粥。补血祛湿,益气养血,调和脾胃,清肠养颜。哪一天闲下来,一碗粥就好,不吃别的试试。
材料:
红米、红豆、红枣、红衣花生、糯米。
做法:
1.食材简单洗净,清水浸泡4小时。
2.所有食材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
3.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煮1小时。体寒可加1小片生姜。喜欢甜口,可加红糖调味。
五辛盘
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金箔图神燕,朱泥却鬼丸。梅花应可折,倩为雪中看。
——《岁尽应令》
五辛盘是用五种辛味的食材做的一道菜。《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立春之后,阴消阳长,人体也需要舒展一下。辛味食物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能。吃」五辛,能生发五脏之气。气温,味辛。有阴虚上火、发烧等热症的人不宜食用。
《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曰:「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上面提到的「蓼(liǎo)」是指水蓼,不太好买到。五种辛味的蔬菜很好买,除了李时珍提到的,还有萝卜、蒜薹、韭黄等等。
材料:
葱、蒜、韭菜、茼蒿、芥菜适量
调料:
盐、芝麻油、酱油少许
做法:
1.将韭菜、茼蒿、芥菜用沸水焯一下。(喜欢生吃韭菜的不必焯水)
2.葱切丝,蒜拍碎,韭菜、茼蒿、芥菜切成段。
3.将菜放入盘中,撒少许盐,淋入芝麻油和酱油少许。
拌好之后,只是闻着辛香的味道都能令人精神大振,再吃一口,全身仿佛都舒展开了,鼻腔感觉更通透,空气仿佛都比往常新鲜了。
咬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王,菜传纤手送青丝。
——【唐】杜甫《立春诗》
立春吃春饼生菜等,俗称咬春。《四时宝镜》:「立春日,唐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唐朝时,立春日有制作春盘的习俗。昔时立春日,朝廷用春盘颁赐臣下,制作极为精巧,宋朝、明清均如此。宋朝苏轼有:「青蒿黄菲试春盘。」
冯应京《月令广义》:「春饼者,薄剂煿菜肉裹食也。」江南通称为「春卷」,大多在油锅中煎炸而成,也有用面粉烙成薄饼,卷物而食之,所以又叫「薄饼」。《随园食谱》有记载:「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
《御制上林冬暖诗》
御製上林冬暖诗。蓬島雪融瓊液。瑶池水泛冰澌。晓日初臨東閣。梅花開遍南枝。宣德六年十月廿七日。賜郎中程南雲。
明宣宗爱好翰墨,工于绘事,不但热衷书画创作,所作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得造化之妙,而且常以书画作品赏赐近臣。
本幅为宣德六年(1431)赐给郎中程南云的作品,结字近于赵孟頫,反映出明初以来的风尚,但运笔较为快速,起笔收笔不加修饰。他的书法成就往往为画名所掩,后人评其书法曰:「能于圆熟之外,以遒劲发之。」(摘编自国立故宫博物院)
《春莺啭》
《春莺啭》是唐代著名的四大曲之一。「啭」的意思是美妙的歌声。唐代《教坊记》记载:「高宗晓声律,闻风叶鸟声,皆蹈以应节。尝晨坐,闻莺声,命乐工白明达写之为《春莺啭》,后亦为舞曲。」
唐高宗李治通晓音律,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鸟儿鸣叫的声音,都可以按着节拍舞蹈。有天早起,听到早莺鸣声宛转,非常美妙,就命令龟兹乐工(今新疆库车)白明达谱成曲子,又依曲编舞。
此曲曾传入日本,现在日本雅乐有《春莺啭》。国内的《春莺啭》演奏器乐不同,风格不同,用笛子来演奏最能诠释春莺鸣叫的感觉。以打击乐来演奏,节奏鲜明,最适合腰肢柔软的姑娘来跳一支舞。
投壶
投壶,射礼之细也,燕而射,乐宾也。庭除之间,或不能弧矢之张也,故易之以投壶,是故投壶射类也。
——《投壶仪节》
投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就已经是贵族间的一种游戏,通常用在宴会上,作为娱悦宾客的重要内容。《礼记·投壶》:「投壶者,主人与客宴饮讲论才艺之礼也。」
简单地说,就是站在离壶一定距离的地方,用箭投入酒壶之中。投中者胜,投不中者接受处罚。接受的处罚由投中者定,吟诗作对、饮酒、歌舞皆可。春节家宴之时,可与亲朋玩乐。
▼
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立春风物
回复「
立春
」即可欣赏
戳原文,
红红火火红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