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教育企业来说,他们终于拿到了这张门票,进入公立学校预算系统。但真正理解体制教育的需求,和相应的匹配,依旧有漫长的路要走。
「破壁」来的如此偶然。在线教育从未像今天一般「热闹」,公立学校也从未像今天如此需要在线教育。
随着全国各地开始在网上开学,2 亿多中小学师生陆陆续续涌到在线教育平台。疫情期间,钉钉支持了全国超过 30 个省份 300 多个城市的大中小学开课。网易有道旗下智云开放平台大概接到 2800 所学校的需求,服务覆盖超过 200 多万的学生。
这是一番全然不同的景象。过去,无论教育信息化进程如何火热地推进,直播教学始终一直是「冷门」的需求,因为从教学形式上来讲,过去体制内教育并没有发生过实质性的改变——线下面对面授课。
如今当疫情切断了物理连接,公立学校最为薄弱的一环也被击中。从「直播教学」为起点,互联网教育企业和公立学校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对于公立学校来说,他们迈过了一个门槛,进一步体验了互联网教育企业所提供的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对于互联网教育企业来说,他们拿到了一张门票,进入公立学校预算系统,加深对理解公立学校的需求之后,为将来做深 B 端产品打基础。
切口:直播教学
所谓教育信息化,通常是指以校园为单位,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和学习过程数据化,进而优化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伴随 2018 年教育部一纸文书《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对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企业逐渐渗透公立学校的各个场景中,To B 业务迎来飞速发展。面向教学场景,有课件准备,作业批改等,面向学习场景,有学情分析,错题整理等,面向智慧校园,有人员考勤和管理,数字图书馆等。
比如被孩子们打一星,「无辜中招」的钉钉在 2019 年 3 月发布教育信息化产品「钉钉未来校园」,钉钉未来校园作为一套「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校园智能硬件」的整体解决方案,覆盖校园管理、教学教研、智能教室等多个公立学校场景。原本深耕在 C 端的好未来,也在 2017 年启动智慧教育事业部,在硬件、软件工具和资源集成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之外,好未来也将在 C 端跑通的双师模式向公立学校输出。
但是当公立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够基本解决校方、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需求时,教育信息化部署基本充当外围的辅助,很难迈进体制内教育的核心。当还处于迭代中的教育信息化被疫情突然按下了加速键,好未来智慧教育事业部总裁王伟说「首先,公立学校的教学模式正快速向信息化迭代。」
「底层的逻辑是,常规化的授课模式被打破了,师生教学必须在线,并且由此引出了一系列信息化需求。」他判断,疫情之后直播录播的产品会成为学校的基础配置。2 亿多中小学师生涌入直播平台是表像,如何将作业场景,家校沟通,备课资料,讲义课件等等线上化,是由直播教学衍生的最直接、迫切的需求,这类教育信息化产品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保利威创始人谢晓昉对极客公园说,「我对于 K12 整体曲线的预测是疫情期间达到一个顶点,经历慢慢回落之后,再慢慢上升。」
试金石:经得住考验的公司才能拿到门票
疫情不仅成为了教育信息化的加速器,也成为了放大镜。
很多地方原来采购的系统因为并发用户数和带宽有限,派不上用场,或者出现多次崩溃的情况。判断一款在线教育工具优秀与否可以有多个维度,但是当大批量师生同时在线时,谁能提供稳定、流畅的系统就属优秀。
「跨省的访问和连接已经非常阻塞了,如何实现本地化的流量消化和命中,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谢晓昉告诉极客公园。疫情期间,保利威为江西省赣教云提供视频云服务,接纳全省 700 万师生。在 2 月 10 日当天,保利威整体访问达到了 1100 万并发,这期间增长的大部分流量产生于公立学校的在线并发人数。
「至少商业公司体验到了,公立学校市场到底有多庞大,2 亿多师生在线,各种紧急扩容之后,才能基本支撑住现在的状况。」网易有道副总裁、智云开放平台负责人金磊坦言,「疫情期间一些传统技术公司的技术并不管用,过去提供给公立学校的系统往往是比较封闭的系统,导致公立学校的互联网教育仍然处于早期状态,如果只是把内容『堆』在网页上,这仍然互联网 1.0 的产品。而现在互联网公司搭建的系统是活的,不仅能够不断适应外部的变化,也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互联网教育企业进校,最简单的是弥补公立教育体系不擅长的这部分技术能力。反过来,这也对互联网教育企业提出更高维度的要求。传统教育和新信息化教育之间存在天然的门槛,门槛来源于教和学的模式脱离了老师和学生原有的线下习惯,这成为互联网教育企业进校的一大难点。
王伟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教育信息化进程极大的延展了老师的知识储备空间,助力老师开展教学任务。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前期需要老师付出额外的工作量。「如果想用信息化的手段给学生反馈,老师批改完作业需要扫描,或者给学生配备平板。这时候改变了他们的习惯,我们正在努力让这个过程更简化,学生仍然用纸笔写,但是通过轨迹识别,再用答题器把答案反馈给老师。用技术的手段降低门槛,教育信息化才能真正地跑起来。」
直播教学不是体制内教育的「终极」
不可否认的是,借着疫情更多公立学校会看到互联网教育的力量。
虽然现阶段,公立学校被一股脑搬到线上,但是金磊认为,体制内教育不能从一个「极端」直接走向另一个。体制内教育如何「互联网化」需要结合线下的实际情况来看。网易有道希望从技术层面切入,有道智云先从作业场景切入,利用 OCR 技术、学情大数据技术,辅助老师批改,让学生有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但是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场景,公立学校体系庞大,师资和学生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并不是一种设备或者一种方法就能解决的。」
这就要求提供不同场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相互补充和融合。因为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教」和「学」永远是核心,技术的更替和迭代是表面,本质是教和学的变革。谢晓昉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技术公司和提供内容、课程、教研的互联网教育企业更多是协同关系。「体制内教育最终指向的是结果,而他们进入体制内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把我们带到赛道里面去。」
然而从内容层面切入往往是商业公司的难点。公立学校有自己的一套运转体系,当互联网企业作为「第三方」出现,找不准定位冲突就会出现。
王伟说,「公立学校和教育企业本质上都是助力学生的培养,而教育企业应当成为体制内教育的有益补充。」过去,好未来 To G 业务主要围绕教学服务与教育信息化集成,前者通过双师模式为公立学校提供教学内容,后者提供纸笔课堂、阅卷扫描、教师备授课系统的教学服务。但是王伟告诉极客公园,疫情让好未来进一步反思智慧校园业务。公立学校是一个标准体系,内容相对基础和普适,但是教学和学习又需要个性化,企业恰好能够补充这一块内容,但是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资源。相较于之前智慧校园的商业逻辑,未来好未来短期内不要求高回报,而是更加看重长期发展,「比如花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老师最底层的需求当中,把老师高频使用的东西做深做重。」
对比纯 To B 业务,To G 业务的决策链更长一些。比如决策方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对业务了解是教研组组长,使用的是老师,受用的是学生,这也加剧了商业公司进校开展业务的难度。
如今全国中小学师生直播开学,不过是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节点,最终体制内教育发展成何种形式仍然无法预见。疫情会不会成为互联网教育和体制内教育真正破冰的开始,还要看互联网教育企业能否把内容和数据做深做透,真正建立起教育行业的壁垒。
责任编辑:卧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