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大气网
中国大气网是大气行业专业门户网站,专业、及时、全面地报道国内外大气问题等的行业动态,提供深度的大气研究网上专题、资讯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DeepTech深科技  ·  AI仅用两天攻克超级细菌“十年难题”,内含六 ... ·  3 天前  
爱范儿  ·  OPPO Find N5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大气网

“最严治霾季”诞生新风口:工业大气治理市场或超5000亿

中国大气网  · 公众号  ·  · 2017-10-17 17:30

正文

 文章导读


最为乐观的券商预测,工业环保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万亿。其中的工业大气领域,光大证券测算市场空间超过5000亿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危昱萍


“史上最严”秋冬雾霾治理,或将拉动工业环保行业走向新的拐点。


9月,环保部等十部委联合河北等六个省政府,印发了首个专门针对秋冬季制定的方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与此同时,多个城市也陆续召开会议,布置更为严格的治理雾霾措施。


环保部还于9月15日起开展攻坚行动的巡查工作,为期4个月8轮次,将出动2480人次,而且还将采取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为一体的环保督察“组合拳”。


而这将改变一个行业的生态——工业环保。 9月以来,多家券商发布的行业研报表示,看好行业发展。业内也认为,工业环保市场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问题是,这一行业的规模有多大?


最为乐观的券商预测,工业环保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万亿。其中的工业大气领域,光大证券测算市场空间超过5000亿元。 对此,E20环境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环保企业提供的监测和治理只是工业环保市场的一部分,工业企业内部的工艺清洁化等跟环保企业无关。万亿元的市场空间中,环保企业能占据的空间大概在千亿元级别。


工业企业补“环保课”


许多券商分析师认为,随着环保压力逐步加大,很多工业企业都需要对其“补课”。


而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环保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2000年-2015年,我国环境治理投资快速爆发,但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力度薄弱,2015年占比还不到10%,远不及市政环保。


2015年起,中央环保督察和各种专项督查启动,配合环保机构垂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环保“高压”自上而下传递,很多企业也面临环保整改。


今年8月,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开始,涉及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实现了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督察组的反馈意见中,钢铁、煤炭、有色等工业企业被频频点名。


一方面是环保督查的威力,另一方面,国家也在提高企业环保标准。


比如,今年6月,环保部发布《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20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的征求意见稿,将钢铁烧结环节的标准提高为颗粒物20mg/m3、二氧化硫50mg/m3、氮氧化物100mg/m3,提升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正是多种政策“组合拳”的影响,使机构预测,工业污染治理拐点已至。综合来看,他们认为主要原因包括环保监管加严、提升排放标准、上游企业盈利能力改善、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广等。


“环保监管高压常态化,加上污染物排放标准将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主动寻求环保设施改造升级。”有分析师指出。


而作为工业环保市场的需求方,钢铁、有色、石化等高污染行业盈利能力增强,也使他们有能力加大环保投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7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增长45.6%。


此外,环保部大力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等市场化手段,也将有效释放工业企业的环保治理需求。


“环保督察压力下,工业企业纷纷上马环保设施,都快到饥不择食的地步了。原来工业企业环保达标率很低,这种市场释放相当于补课。”薛涛认为,工业环保市场的释放目前看来应该是相对短期的。他预测一年后工业环保市场会进入平稳期,之后以运营维护、技术更新等需求为主。


同时,薛涛提醒,在工业环保领域推广第三方治理难度较大。和市政环保相比,购买方工业企业的市场行为会偏分散、理性,大规模推广比较难。而且,第三方治理的责任归属问题也尚未理清。


不过,永清环保(300187.SZ)董事长刘正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很早就涉足了工业大气治理领域,也做过第三方治理。“对于责任归属,双方在合同里面划清责任的界限,都按照合同执行就不是问题。”


环保部不久前公布的《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也明确界定了污染治理责任,指出排污者承担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第三方治理单位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排污单位的委托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合同约定的污染治理责任。


非电行业治理成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工业环保市场中,当前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工业大气治理。


在往年的工业污染治理中,废气项目也是投资最多的。2015年773.7亿的投资额中,治理废气为521.8亿元,占比达67.4%。


据光大证券测算,包括电力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非电领域烟气治理、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无组织排放等在内,这一市场空间将超过5000亿元。


在9月19日下午举行的“中国煤电清洁发展与环境影响发布研讨会”上,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介绍,截至6月末,我国燃煤电厂已完成5.7亿千瓦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60%。其中,京津冀地区已经全面完成,东部地区也已基本完成。


不过,电力已非大气治理的重点。 刘炳江表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在内的非电力行业,是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非电行业污染治理的基数、管理的能力与电力行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的排放量占全国四分之三以上。


以脱硫脱销为例,9月初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公布的《脱硫脱硝行业2016年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钢铁行业脱硫脱硝设施的安装率在90%以上,但市场混乱,简单模仿、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现象普遍;防腐、外保温、副产物处理等环节缺失;设施运行效果不好,普遍缺乏有效的运营维护,设备故障率高,投运率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