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舰载教练机是航母上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机种,但若是没有它们,飞行员的训练周期和训练风险将会极大的增加。目前世界上较为成功的舰载教练机主要有两款:美国的T45舰载教练机和俄罗斯的苏25UTG舰载教练机。这两种飞机虽然都是舰载教练机但其实区别还是很大的:T45其实不是原装的美国货,而是美国人在大表弟英国的“鹰”式教练机的基础上研制的。该机于1991年1月交付美国海军。与原来的“鹰”相比,进行了诸多改进:驾驶舱改为串列双座、尾部加装了阻拦索挂钩、前起落架增强为弹射型、加强机体结构等。虽然看起来简单,但美国人花了近十年时间才搞定。
相比于T45根正苗红的教练机血统,苏25UTG更像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该机是前苏联在苏25强击机的基础上研发的双座舰载教练机,通过采取加装尾钩,移除瞄准系统、武器控制系统、减重等措施完成了从攻击机到教练机的转变。和美俄比起来,我国在这一领域还一片空白。现在的辽宁舰上除了歼15就是各种各样的直升机了。那么有可能登上辽宁舰的山鹰舰载型的又是什么来头?网上戏言“米格21还是上舰了”有没有依据呢?虎哥就来给大家好好捋一捋。90年代初,我国从俄罗斯引进了苏27飞机,苏27作为一种高机动性的第三代战机,国内的歼教7无法很好的模拟三代机的飞行特性,满足不了空军日益迫切的训练需求。因此,贵航公司在歼教7的基础上研制推出了山鹰教练机,随后又推出了多种改型山鹰,包括空军型、海军型、出口型等。这次曝光的山鹰舰载型其实就是在海军航空兵使用的海军型的基础上改进的。这样一看,“米格21还是上舰了”也不是没有道理。
山鹰舰载型为了达到上舰要求,做了诸多改进,在气动布局和机体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的不同。为了提高升力缩短滑跑距离,舰载型山鹰用可折叠的梯形翼取代了原本的双三角翼型。为了提升大仰角飞行能力和中低空机动性能,该机采用了DSI进气口,机翼前缘也安装了机动襟翼。进气道唇口和机翼之间加装了类似苏-27的边条,通过这些改进,该机的飞行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可以部分模拟歼15的飞行特性,着陆速度可以控制在200公里左右,滑跑距离也相应的缩短了。但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山鹰系列存在着很大的先天不足,舰载型山鹰能否在辽宁舰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还很难说。
首先,由于骨子里脱胎于歼教七,山鹰系列在立项之初就主打“成熟、经济”两张王牌。该机的内部空间十分局促,对于加装上舰所需的舰载设备可能心有余力不足,未来的升级潜力也不是很大。其次,山鹰在最开始的时候采用的依然是机械操纵系统,即便为了上舰改装成电传操纵系统,该机也只能部分模拟歼15的飞行特性,换而言之该机在战术训练上可以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山鹰系列的机身强度能否达到上舰要求?山鹰为了维护方便,采取了两段式机身,主结构由4根大梁36个主格框组成,纵向强度很可能承受不了拦阻索带来的巨大拉力,必须对机身结构进行补强。最后,作为一种单发飞机,山鹰上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保证吗?单发飞机上航母不是什么稀奇事,开头提到的T45就是一种单发飞机。山鹰采用的涡喷13系列发动机技术成熟、性能可靠,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是有保证的。单发的最大硬伤在于不能进行发动机空中重启等特定科目的训练。
当然了山鹰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更重要的是它赶上了一个好时候,第一艘国产航母离下水服役已经为期不远了,现在这种万里挑一、优中选优的舰载机飞行员选拔模式远远满足不了海军的需求。放眼国内,另一款高级教练机双发的猎鹰L15,国内编号教练10,虽然各个方面都压山鹰一头,但是猎鹰价格昂贵,发动机还需进口,本身也没有舰载型的改进计划,即便是现在就改,海军也等不起。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舰载型山鹰,歼15宝贵的机体寿命不能都用在最基础的起降训练上。在虎哥看来,舰载型山鹰可能会先进行舰载机地面模拟训练工作,随后再进行真正的航母起降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极大的缩短训练周期、提高训练效率,使飞行员们在短期内就可以掌握航母起降技术。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的航母,需要更多的舰载机飞行员。
舰载型山鹰的服役将极大的加快我国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速度,完善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称它为孕育海空雄鹰们的摇篮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