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 小愚 措大
Via | 综合整理自 poynter、CNKI
根据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美国),约20%的人在一生中经历过性暴力。
悲剧报道,尤其是性暴力和谋杀都是创伤性很大的事件,同时又因其具有显而易见的新闻价值而受到媒体关注,因此,在是否报、如何报的新闻选择上,媒体需要格外谨慎,以免报道沦为黄色新闻,招致批评,并对受害者及其亲友造成二次伤害。
报道这些犯罪需要非常谨慎、细致入微,保持对性侵犯受害者的尊重以及对自己精神健康的关注。关于报道中如果拿捏尺度、把握其中的细节,这里有几条建议。
给受害者足够时间和空间
很多性侵受害者并不准备与人谈论被侵犯的事,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记者应该尊重每一个受害者的应对方式,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处理事件、面对自己。同时,性暴力事件还会影响到受害者的整个家庭、亲人、同事、社区、工作场所和学校。
新闻采集上,尽量规避侵扰。谈论此类事件往往伴随极度痛苦——在复述时,受害的幸存者甚至会重新体验在遭受创伤时的相同情绪。
2012年普利策特稿写作奖颁发给了《西雅图最勇敢的女子》,来自另类周报《陌生人》。这是一篇关于西雅图一对同性恋伴侣在住所遇袭,惨遭强奸,其中一人被杀害的特稿。
案发后,记者在当地进行了深入观察和走访,从法院和警方调取了相关资料并观看了疑犯实施犯罪之前所有的听证会视频,旁听了此案的审判,由此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受害者的生活点滴细节以及嫌疑犯的生平了如指掌。报道内容全部建立在警方报告、庭审记录、法院文件、录像资料,对周边邻居、专家、警方和法院发言人的采访及记者自己的观察之上,但除通过邮件采访了受害者侄子之外,没有一处以受害者及相关的人为直接消息来源。
注意细节描述
过分披露案件受害者个人信息与事件细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也有博眼球、获取利益的嫌疑。在文本上,记者应谨慎写作,对细节十分克制。
仍以2012年普利策特稿写作奖《西雅图最勇敢的女子》为例。在无法避免细节描写时,记者先巧妙地邀请读者以陪审员的身份检视这件惨案。
对罪恶的细节描写非常克制:“这一天的一些证词不会在本文中转述。”但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受害者的遭遇,记者描述了法庭现场:“接下来发生的恐怖情节使法院记者双眼含泪,使法警哭泣……陪审团传递着一盒纸巾。公诉人静默许久以平复自己……”
“在创伤报道中,读者成为目击者,并且同意作者‘这不应当发生’的观点。如果读者和作者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或者如果作者失败了,报道就会成为窥阴癖的实践。”
其他问题
►利用数据
记者可以将性侵的数据放到报道中,表明这是个普遍问题。比如直接指出,有80%—90%的童年性侵受害者,在告诉人们后,曾受到了不正当地责怪。
►后期处理
媒体应尽量在报道中使用化名并且对被害人的视觉形象进行模糊处理,避免对受害人产生不利影响。
►照顾好你自己
报道性暴力也会影响到记者自己。报道这个话题的记者应该清楚类似事件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记者可能这样想比较好:通过你的报道,不仅能对受害者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更大范围的人们起到警示作用。
近期好文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