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媒体已经习惯于曝光太多成功,而我们立志”去魅“。我们力求还原真实的职场人物,描述那些光鲜背后更为坚定的力量。正是那些和你我之间无差别的焦虑与奋斗,成就了他们平常却又不平常的人生。
撰文:季星、于蒙
编辑:于蒙
|
如同每一个正常的人类,丁磊有自己的轨迹。他也曾年轻过、失落过、甚至一波三折过。
2017年6月23日凌晨,丁磊在电话铃声中醒来,秘书告诉他,网易股价上涨2.28%,盘中最高报327.26美元,创公司历史最高。
今年是网易成立20周年。
1997年,丁磊在8平米的小屋子里创建了网易,那时候网易还是个BBS。20年后的今天,网易总市值达到425亿美元,在美股中概股中间的股价位列第四,前四名是阿里、百度、京东。
挂了电话,丁磊的手机界面回到了前一天他在网易云音乐的分享:“这音效听醉了,一定要戴耳机!”
就在前一天,丁磊以普通用户的身份在网易云音乐上推荐了歌手Dosem的纯音乐作品Beach Kisses,获得了1255个赞,这首歌现在已有383条评论。
|
丁磊在网易云音乐上的昵称是“网易UFO丁磊”,他还有个外号,丁三石。
为庆祝网易20周年,网易云音乐发布了献礼歌曲《网易爸爸颂》:我网易爸爸 / 大气低调奢华 / 他音乐社交 / 匠心来磨打 / 啊感谢爸爸感谢爸爸 / 你像表情包令人神往 / 网聚了人民的力量 / 带领儿女开辟天下。
“网易爸爸”今年46岁,距他登顶“福布斯中国首富”也已经过去了14年。
门户没落,BAT崛起,小米、京东在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觉得丁磊“落伍了”、”太保守“、“是移动时代最大的失意者”。除了游戏和“有态度的新闻”,网易似乎不再亮眼。丁磊养猪,被人议论笑话了八年。
但就在过去的2016年,网易全年总收入及净利润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丁磊归来,前两年喷他的人,此时又开始歌颂他。
如同每一个正常的人类,丁磊有自己的轨迹。他也曾年轻过、失落过、甚至一波三折过。
撇开网易在各个阶段做的不同产品与各种模式不谈,本文截取三个丁磊的起落片段,我们得以一窥丁磊每次怎样“爬起来”,又是什么让他能够“爬起来”。
“
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
1971年10月1日,丁磊出生在宁波奉化,父亲是一个科研机构的工程师。
奉化这个地方除了出过蒋介石,还是一个商人的孵化地。丁磊以外,出生、成长在这里的商人还有银泰的老总沈国军、华信的老总徐旭昶。
初一的时候,丁磊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能接收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在当时属于非常复杂的设计与组装。在奉化那个不大的小县城,“丁家神童”一时传为佳话,人们说丁磊一定是当科学家的料子。
1989年丁磊毕业于当地最好的高中——奉化中学,后以第一志愿考入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小时候丁磊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能跟父亲一样,做一个电子或者电气工程师。
在电子科技大学,丁磊担任班里的团支书,成绩中上,笑呵呵的,是个体面的学生。丁磊大学时代的辅导员张陈兴老师讲,丁磊经常到图书馆翻阅外文科技尤其是计算机书籍,“他比别人早一步得到最新的世界科技动态,有关互联网的信息也是从那里得来的。”
|
熟悉丁磊的校友回忆,那时候的丁磊身形纤瘦,总是扶着眼镜扎入书海。
丁磊大学导师的冯林老师也曾回忆道:“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2年冬天,丁磊大四上学期,我搞了一个电磁场CI软件的成果展示。丁磊和其他几个同学下来主动找到我说,他们对此十分感兴趣,如果交给他们做,一定能把这个软件做得更好。那自信的模样让我感动。”
似乎看起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人生,然而在大学毕业之后,丁磊依从父母建议回到家乡进入电信局工作,做技术工程师。
但之后的那几年,却是丁磊人生中的第一个低谷期。
电信局在当年是最好的工作,体制内,旱涝保收,待遇很好。但丁磊却觉得工作异常辛苦,每天都在浑浑噩噩地呆着,想学点东西但是觉得好像不努力也可以这样混下去。
一直熬到实在熬不住为止,他主动提出了辞职。父母强烈反对,但丁磊去意已定。
“
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丁磊这样说。
|
对刚刚毕业两年他来说,没有稳妥的去处,被家人反对,甚至可能打破了家人为他规划好的未来,这代价并不轻松。
失去了家里的支持,
之后丁磊一个人南下广州,连续去了两家IT公司打工,第一家是Sybase的广州分公司;第二家是广州一家ISP,名叫飞捷。
这几年丁磊过得相当不容易。
Sybase广州分部刚刚成立,丁磊进去之后,除了每天安装调试数据库之外,也没任何长进,于是又离开。到了飞捷,
由于面临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电信收费,这家公司几乎无法生存下去,丁磊又只能离开。
就是这么一个宁波人,背井离乡,主动辞了电信局的工作,父母反对,一个人在语言不通的地方奔波,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又似乎没有方向。试水,跳槽,再遇到困难,跳槽。
一帆风顺的丁磊,在广州的头两年,似乎把好运气消耗光了。
如果我们去观察一个成功人士的成长,你会发现他们总是能在低谷之后遇上好运气,为什么?
因为他们在逆境之中也在坚持、毫不松懈。只要坚持下去,总有这么一点好运气会重新找上门。
在宁波电信局那两年,丁磊不是只有单纯的苦闷,他至少一边苦闷着一边熟悉
了Unix和电信业务。“我几乎天天晚上12点才离开单位,因为单位有Unix电脑。网易后来的成功,和我很早就掌握了Unix精华分不开。”丁磊说。
在飞捷,就算在逆境之中,丁磊还是利用空余时间架设了Chinanet上第一个“火鸟”BBS,并由此结识了很多网友,积攒下了创业的人脉。
走投无路了,丁磊决定自己拿着给人写软件攒下来的钱办公司。所谓的”公司“,加上他只有四个人,这家公司叫”网易“。
创业其实是被逼上梁山。
|
90年代在网吧上网的价格是15元/小时。丁磊创办网易的初心就是让中国人上网更容易。
“公司除我之外只有3个员工,他们家都在广州,每天最晚9点就回家了,
我一个人趴在电脑前都要工作到1点、2点,就连坐在飞机上或者坐在出租车上,甚至是吃饭时,我想的都是Internet。
女友对我这一点非常反感,但是还是毫无怨言地陪伴着我,我加班到几点她就陪到几点。那时要是没有她的陪伴与支持,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下去。”丁磊回忆道。
几次想要放弃,但只要再坚持这么一点点,就能熬下去。后来,网易从一家BBS,发展了免费邮箱,再到门户网站,成为中国的hotmail,丁磊只用了两年。
1998年,网易每天有10万人的访问量,
广告销售额就达到了10多万美元。次年,网易的广告收入达到了70万美元。
由此,网易成为中国最著名的门户网站之一。丁磊和搜狐的张朝阳、新浪的王志东,一时被称为”网络三剑客“。
|
时代更迭,现在如果有网络三剑客,那非这三位莫属了。
“
最后没卖网易不是因为心气高,而是财务审计有问题,别人不肯买。
2017年是网易赚大钱的时候,大概只有少数人还能记得,网易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的第一天,就遇到了破发。
2000年6月30日,网易上市纳斯达克。“当时主要想通过公司上市,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丁磊说。
在网易上市前,中华网和新浪网上美国股市时,正值纳斯达克狂炒网络股的风口;而2000年6月,当网易登陆纳斯达克时,网络股在美股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丁磊时运不济。
欢天喜地地上美股,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结果上市当天截至收盘,网易股价跌至15.12美元,跌破了15.50美元的发行价。
破发带给丁磊非常大的压力。之后,网易的局面日益糟糕,最后一步步走向深渊。2001年初,丁磊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想把网易卖掉。
|
丁磊几乎已经放弃网易了。
2001年5月初,原本计划以8500万美元收购网易的香港有限宽频在签字前夜,由于不信任网易的财报,突然终止一切收购行为。
当时的媒体报道,网易的虚假财报可能是因为管理层的操作。
上市前夕,为了把网易从个人企业转型为国际化公司,丁磊请了三位背景各异的职业经理人出任高管:来自香港的CEO黎景辉、来自台湾的COO陈素贞、来自大陆的CFO何海文。
然而,此三人似乎并没有和丁磊同心同德。黎曾在网易内部发公开信抱怨丁磊权力太大,而陈素贞和何海文更是将丁磊吵得经常躲到广州去。
2001年5月1日之后,网易员工就没再看到陈素贞的身影,6月12日,黎景辉辞职,8月28日,何海文辞职。丁磊后来感慨,“网易的最大教训就是人!”
但丁磊无暇难过,9月,纳斯达克以财报存疑为由,宣布网易股票停止交易——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在美股被停牌。
一停牌,丁磊再想卖网易也卖不掉了,股价定格在64美分,“垃圾股”一支,真是狼狈不堪。
“上市之后就很迷茫,连卖掉网易的心都有过,最后没卖不是因为心气高,而是财务审计有问题,别人不肯买。”丁磊说。
|
接连的打击,让丁磊的30岁过的异常艰难。
丁磊在多年之后接受采访,坦言当年创业就是想赚点钱改善改善生活,两年就上市斗志昂扬,结果一个跟头摔得惨不忍睹。
丁磊找到步步高的创始人段永平,问他,自己能不能卖掉公司,再重新再做一家。
段永平反问:
你现在就有一家公司,为什么不把它做好呢?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于是,丁磊硬着头皮,收拾烂摊子、面对老问题、尝试转型。这期间他是如何度过内忧外患的每一天,可想而知。
丁磊开始向中国传统文化索取智慧,他看《道德经》,并且习惯把“上善若水”挂在嘴边。几年后,他还和《冬吴相对论》的主持人梁冬一起学中医,拜入广州著名老中医邓铁涛门下。
2002年初,网易复牌,同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丁磊第一步,投资开发了网络游戏《大话西游》;第二步和运营商合作开发短信业务——“移动梦网”,这个业务当年也救活了腾讯。
2003年,丁磊登上中国内地百富榜首位,
而前一年,他根本不在榜上。
|
32岁,丁磊一跃成为中国首富。
丁磊的韧性与坚持又一次救了他。
“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这是丁磊的原话。
丁磊的第二次起落也成就了段永平个人投资生涯中的一段佳话。
段永平在每股0.98美元的价格用100万美元大举买入网易,当时被称为是“雪中送炭”,占股本5.05%;后来段永平在网易涨至100美元左右的时候售出,回报100倍以上。
段永平得了个绰号:“段菲特”。事实上,段永平也是第一个和巴菲特一起吃过饭的中国企业家。
“
你根本不要看竞争对手怎么样,竞争对手犯错误的时间是大把的,不要因为快,把自己搞死了。
丁磊骨子里是个宁波人:舍不得让自己过得太难受,爱好小而美的生意,喜欢实惠一点过日子。比起扩大生意、争取市场的快感,丁磊更倾向把精力花在做出用户认可、精美的产品。
丁磊本人也非常信奉浙商的一套理念,节俭、务实、细节、低调。他曾坦言欣赏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他看来,“连水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宗庆后都能做到如此地步,真是了不起”。
吴晓波曾在《锵锵三人行》中对窦文涛说:
“我见过的中国富豪里面,三分之二以上都是不快乐的,除了丁磊。”
其实丁磊是千帆过尽。
|
经历大起大落之后的快乐,是否才是真正的快乐?
有这么一段时间,网易几乎“不声不响”。媒体上偶有提起网易,也是这样的态度:“完美错过电商、社交、团购、直播,所有风口”的一家公司。
过了门户时代的互联网,比丁磊、张朝阳、王志飞那会儿更热闹,也更复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觉得丁磊“落伍了”、“是移动时代最大的失意者”。网易动作太“慢”,是由于“网易开发新产品,只有获得丁磊的青睐才能聚集资源”、“丁磊太保守,打不过腾讯”……
即时通信方面,2003年网易泡泡就利用“挂泡泡送短信”的大规模促销获得了1500万用户。然而,
当2004年底活动结束之后,泡泡就停止了增长。
直到三个月前,《人物》杂志采访丁磊:你觉得公众和业内人士人对你的最大误解是什么?
丁磊到今天,还是这么愤愤不平:“说我保守。”
在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的领域,丁磊一直都是个后来者。他自称一直信奉一条原则:只要把用户体验做得足够好,就有后来居上的机会。
“我觉得对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不在于进入的早或晚,关键在它愿不愿真的通过技术和创新改变消费者的体验。”丁磊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