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工农群众具有毛泽东时期的实际生活经历,特别是具有文化大革命的实践经验,这是我国重新回归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条件,也是我国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不同点。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广大劳动群众经历了近30年的社会主人生活。
毛泽东时期的工人、农民,是社会的主人。劳动者具备劳动能力就能劳动,捧的是“铁饭碗”;工人生病有公费医疗,子女上学基本免费,实行单位分房等;集体农民则有“赤脚医生”、“民办教师”等制度,住房有集体分配宅基地等。工人阶级在政治上更处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党从工农中选拔了大量干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人很多是从运动中涌现出的工人、农民,如王洪文、陈永贵、吴桂贤等;以后更提出“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口号;文艺领域则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等等。总之,从社会地位看,不论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工人阶级和集体农民都处于主人公地位。但当时广大群众没有意识到还存在着阶级斗争和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性。毛泽东创立了继续革命理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演习,大大地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了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实现了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工人、农民“铁饭碗”被砸碎,换成了“讨饭碗”,面临解雇、失业的威胁;广大农民则背井离乡,流浪到城市寻找工作;医疗、教育和住房改革以后,工人和农民群众更面临着“看病难”、“上学贵”和“房价高”的新“三座大山”压迫;政治上则更是“一落千丈”,成为社会的最底层。广大群众从历史事实中加深了继续革命理论的理解,更加热爱毛泽东。尽管党中央曾经作出决议,说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都错了,犯了“严重错误”,但人们却以形形色色活动纪念毛泽东,充分反映出广大工农群众对复辟资本主义的反抗和重新回归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强烈意愿。与之相反,被誉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总设计师”,却被广大群众唾弃。对毛泽东的纪念活动和各种各样的维权斗争,是我国社会“地火滚滚”的主要表现,也是进行又一次文化大革命的社会基础和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