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陕西工人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色影无忌  ·  摄影启示录 |为了商业的艺术 ·  15 小时前  
色影无忌  ·  2024年是自2017年以来,全球相机销量增 ... ·  昨天  
图虫APP  ·  获奖公示 | ... ·  15 小时前  
成都日报  ·  成都,列车驶向春天丨成都画报对话DeepSeek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陕西工人报

我和陕工报的故事丨李军:奇妙“邂逅”

陕西工人报  · 公众号  ·  · 2025-02-17 17:12

正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奇妙“邂逅”

李军


在日常忙碌奔波中,文字成为我记录工作心得、抒发感悟的窗口。那是一段被各种任务和项目填满的日子,我在工作领域不断深耕,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参与一场又一场的会议,为了共同的目标与同事并肩作战。每一次成功完成一个项目,每一次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心中都有许多感慨,而这些,都被我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我工作历程中的珍贵回忆。


一次,我有幸获得参加一个重要活动的机会,然而,主办方提出特别的要求——当年必须在省级刊物发表一篇文章才具备参与资格。这要求让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这是一个难得展示自己的机会,紧张的是省级刊物发表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不想轻易放弃,经过一番筛选,我将目光投向了《陕西工人报》。


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开启了创作之旅。那些日子,下班后的夜晚变得格外漫长,我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仔细梳理工作中的经历。回顾每一个项目起始与结束,思考其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这些思考与见解精心整理成一篇文章。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我都反复斟酌,力求用最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成初稿后,我又多次修改,从语句通顺到内容的逻辑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将饱含心血的文章发送到了《陕西工人报》投稿邮箱。


等待的日子里,起初还满怀期待,每天都会查看邮箱,希望能收到好消息。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邮箱始终没有动静,我开始焦虑不安,工作时也会走神,脑海中会突然冒出“我的稿件是不是石沉大海了”的念头,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文章不够出色,无法得到编辑的认可。


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带来惊喜。没过几天,在一个忙碌的工作日间隙,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点开《陕西工人报》电子版。当熟悉的版面映入眼帘,我瞬间愣住了,紧接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惊喜与激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的文章竟然刊登在了上面!那一刻,我感觉周围一切都安静下来,只剩下内心的喜悦。我反复看着自己的文字,那些曾经在脑海中构思、在键盘上敲下的字符,此刻变成了铅字,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不仅是对我写作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我工作成果的一次公开褒奖。它让我明白,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是有价值的,那些默默耕耘的日子并没有白费。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陕西工人报》是广大职工展示自我的广阔平台,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接纳着每一位职工的心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发声的渠道,更在无形中激励着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在工作中,我开始更加注重总结经验,将每一次经历都转化为宝贵的财富;在文字里,我沉淀智慧,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分享给更多的人。


我深知,这份报纸承载着无数像我一样普通职工的心声与梦想。它始终秉持贴近职工、服务职工的宗旨。通过她,我了解到了其他行业职工的工作日常,学到了他们的优秀经验和创新方法。未来,我期待能与《陕西工人报》有更多的交集。我愿继续用文字记录工作中的点滴,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教训;用笔触描绘行业的发展,见证每一次进步与变革。我相信,在报纸的激励下,我会一天天成长,我将与陕工报共同见证陕西职工群体的奋斗与辉煌,书写属于职工的精彩篇章。


她给予我力量

段育霖


作为一名企业职工,陕工报就是我们了解行业发展的窗口,也是抒发心声的平台。2012年,我当选公司工会主席后,曾到省总工会接受一周的培训学习,从而和《陕西工人报》相遇。


从此,经常翻阅《陕西工人报》。我特别喜欢文化、生活版面及文学副刊内容,那一篇篇反映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生活百味、人生感悟的文章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读着读着,我也试着给报纸投稿。我至今仍铭记着自己的随笔《民歌盛宴》刊登在《陕西工人报》副刊后那种无比喜悦的心情,这是我的文字第一次刊登到报纸上。这篇随笔主要记述了参观陕北民歌博物馆后的感悟。当一位好友发消息说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时,我觉得如一缕春风拂过心田,有些许微醺的美妙。从此,我和陕工报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了,我既是陕工报的读者,也想做一名报纸内容的提供者。


后来因孩子上学需要,机缘巧合住到了省总工会高新家属院,也结识了居住在这里的老同志。其中有位王老先生曾在《陕西工人报》供职过,他过去经常到企业一线采访,还专门采访过我所在单位的一线工程建设项目,回想起来,他感慨颇深。王老先生热心、勤快,经常默默为小区后勤和卫生做着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让我很是敬重。还有位杨老先生,也是老陕工报人,他学识渊博,为人也谦虚,在陕西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有不少著作,当和他谈论相关话题时,他仍然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我体会到,每位陕工报人都有像山一样伟岸的身影、有一颗高尚的灵魂,他们的精神鞭策着我,让我学会作文和做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