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开《造房子》这本书之前,其实是有点犹豫的。
因为有一句书评,这么写道:
“不喜欢他骨子里
狂傲与戏虐
。一个真大师,带来的应该是平静与宁合。”
他,就是《造房子》的作者,也是
首位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
——
王澍
。
今天为你推荐这本
“建筑界的狂人日记”
——
《造房子》
。
王澍狂吗?
书序的第一段里,他毫不遮掩地写道:
我在东南大学上到大二,已公开向老师们宣布:
没有人可以教我了。
在外界看来,王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
敢从梁思成一直点名批评到自己的导师
的人。
是一个会
指着街上行走的人,说这些人已经全部死了
的人。
是一个
宁可不要硕士学位,也不愿改动毕业论文一个字
的人。
但是佛有百脸,人有千面。
或许你不知道,王澍同时也是一个
谦虚又儒雅
的人。
苏州的园子,他能
不厌其烦走上几十上百遍
。
每每谈及自己尊敬的老师和前辈,他
必尊称先生,无一例外
。
他常说自己
“首先是个文人,碰巧会做建筑”
。
又狂傲,又谦雅。
看似矛盾的两极,却都是王澍。
书如其人
,这本《造房子》也像王澍一般。有的文字带了
铺天盖地的狂气
,而有的篇章
平缓柔和
,甚至还会
带点文人特有的可爱
。
在《造房子》里,
当王澍说起中国建筑的现状,说起传统文化的传承,言辞凌厉又严肃
。
比如在《循环建造的诗意》中,他直言:
“事实上,面对中国建筑传统全面崩溃的现实,更需要关注的是,中国正在失去关于生活价值的自主判断。”
而
当他谈起学术、自我、生活,笔调温和又真诚
。
比如在《素朴为家》中,他缓缓写道:
“你能看到,春天,草变成很嫩的绿色,心里一痒。当我用一种缓慢的、松弛的、无所事事的状态来看它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和营造、传承和教育的书,这本书还关于
态度、顿悟、世界和人生
。
这本书,是王澍
向这个急着摆脱过去的社会的反思
,是
一本温和又真诚的反思书
。
《造房子》在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价49元
(日常销售价55元)
7月8日23:59特惠结束
全书主要分为3个部分:
意识、语言、对话
。
❶
意识
温和又真诚的反思
这一部分收录了王澍十多年来重要的建筑文化随笔。
这里有他的个人成长轨迹、代表作的诞生过程,以及他对传统文化、东方美学的经年探索。
在书中,王澍谈园林的审美情趣、传统人文情怀,探讨传统文化的当代路径,更流露出对于现代城市建造的危机意识。
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面对世界的态度比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
——《造园与造人》
实际上,人这个东西,几件事情,几张图,就足以指引他的一生。
——《自然形态的叙事与几何》
我在各种场合曾反复宣告:每一次,我都不只是做一组建筑,每一次,我都是在建造一个世界。
——《营造琐记》
我们认为,如果想现在中国所发生的情况,传统只是指那些存放在博物馆中的东西,那么传统实际上就已经死了。传统是活在人手上的东西,是活在工匠的手上的。
——《循环建造的诗意》
❷
语言
用建筑说话
象山校区的曲折回廊,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南宋御街的骑楼与小博物馆……
这一部分主要是以图片的方式,展现王澍的3个著名建筑项目:
● ● ●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 ● ●
宁波美术馆
● ● ●
中山路
带你近距离感受房子的呼吸,也重新体会纸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