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学术要闻或社科要闻,该公众号依托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学术媒体,集学术思想性、理论权威性、资料知识性和公共服务性于一体,及时发布全球重要的学术资讯,追踪和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前沿、学科趋势和最新成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为什么春节叫“过年”?古人在春节期间都吃什么?一文了解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公众号  ·  · 2025-02-01 20:00

正文


百岁年为首。春节,也叫“过年”,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什么春节叫“过年”?古人在春节期间都吃什么,做什么?


古人以天文物候作为“计年”时间变化的参照。《尔雅·释天》中有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岁指星行一次;祀指四时一终;年指锄禾一熟;载指物终更始。

《说文》中有记载:“年,谷熟也”。古人把五谷生长周期叫作“年”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考证,“年”是寓意丰收喜庆的美好日子。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年”最早在甲骨文里面字形是一个人,背着一个成熟的禾往前走,《春秋谷梁传》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叫作五谷皆熟曰有年,五谷大熟曰大有年,“年”的意味和丰收还是挂在一起的。

汉武帝实行“太初历”,规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以正月初一为新年的第一天,当时称新年为元旦。此后各朝代直至清末,一直延续这个历法,“春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秦汉时期,春节饮用由花椒、柏枝所酿制的椒柏酒。

南北朝时,椒柏酒加入更多香料演变为屠苏酒。

魏晋时期,过年流行吃大蒜、小蒜、韭菜等五种香辛蔬菜的“五辛盘”。

唐代家家户户过年要吃用麦芽制成的粘牙甜食,叫胶牙饧。

宋代流行在盘中放柏枝、柿子和橘子,取谐音“百事吉”。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饺子和春节和过年联系在一起,其实是明清以后的事。元明之后,饺子被称为扁食。明代的文献里可以看到一些说吃扁食的一个说法。在《燕京岁时记》里面,说到过年这一天吃饺子,白面作成角。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互相拜贺,更换桃符,劝饮屠苏,观看百戏。除延续至今的民俗,古人还有自己庆贺新年的方式,从“生旺火”象征全家兴旺发达,到“闹嚷嚷”把金纸折起戴在头上期望吉祥如意,这些美好寓意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 任昳霏:合家团圆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家国情怀。过年不只是一个辞旧迎新或者是希望平安幸福的一个节点,更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以一种传承方式把古老的年味保存下来,以一种新的形式让这种年味传承下去。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 刘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邮箱账号:[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