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译文】项羽自己明白楚军颇为缺乏援助力量,而且军粮已经全部吃完,韩信又在进兵攻打楚军,为此十分忧虑。汉王这时派侯公前来劝说项羽,请求接汉王的父亲太公回去。项羽于是就同汉王定下条约:二人平分天下,以战国时魏惠王所开的名为“鸿沟”的运河为界,鸿沟以西划归汉王,鸿沟以东划归楚王。九月,楚军将太公、汉王王后吕雉送归汉王,项羽随即领兵解阵而东行归去。汉王于是也想西行回国,张良、陈平便劝他道:“汉国已经得到了大半个天下,诸侯又都来归附,楚军却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让我们灭亡楚国的大好时机啊。如今放走楚军而不去追击,这即叫作‘饲养猛虎给自己留下后患’呀。”汉王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解析】鸿沟议和是个众人皆知的故事。但是背后的逻辑是权谋家赤裸裸的利益算计。
一、权谋家眼里协议就是一张纸。
1、没有筹码的协议是一纸空文。
项羽送还刘邦的老婆孩子,签订协议,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回家了。毛主席评价项羽不懂政治,真的很到位,任何协议的执行都是依靠实力和筹码。项羽丧失了筹码之后,其实也就失去了对协议执行的控制力。一个没有控制力的协议只是一纸空文。
2、撕毁协议是因为利益最大化。
一纸空文的协议是执行还是不执行,就看筹码拥有方的态度,仅凭道德信用压力,很难起作用。每个人都需要对违约的责任进行利害计算。张良和陈平立即就指出了,趁着协议签订,项羽已经没有斗志和防备,应该果断出击,决不能养虎为患。利益最大化,才是权谋家追求的。
3、背信弃义方案最好别人提出。
以刘邦的为人,这种招数,他不是想不出来,但是这个他也只是做做要走的姿态,没有任何的辩驳就采用了张良和陈平的意见。甚至没有问“人家说我不守信,我该如何办”这类的必要问题,有人提建议,立即同意,这就是刘邦作为老狐狸的高妙。这种事情,自己提出,有损高大上形象。
二、面对道德信用压力权谋家通常三步走
1、计算利害
作为权谋家,内心是没有什么道德或是信用负担的,核心的就是厉害计算,计算守信的成本低还是不守信的成本低。普通人,把道德和信用价值排在利益之前。而权谋家都是把利益放在所有虚拟价值之前。只有利益才是最永恒的追求,不怕千夫所指。
2、做好掩盖
既然要不守信,要违约,这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和台阶。太赤裸裸的利益表达,会让人恐惧,所以,要学会掩饰,做好掩盖工作。权谋名著《君主论》里说道“这个社会充满了肤浅的人,他们会被事情的结果和表象蒙蔽”。所以,很烂的借口,都会有效掩盖。
3、实施行动
有了计算,和掩盖,就能够实施行动了。要不不做,要么做绝。既然要实施违约,这就要把行为做彻底,让对手不能够彻底翻身,张良和陈平正是看到了项羽缺乏外援,粮食也吃完了,韩信大军也攻下下后方。这时候项羽能够彻底击败了,才下次狠手,不然,会被报复起来,更加残酷。
三、这段给我们什么职场启示呢?
1、人以成败论英雄
社会是崇拜强者和成功的。所以成功后,谁在在乎你的是不是当初不守信用呢?社会上的人总是健忘的,很多权谋家都是先成功,在洗白。成功了,就有任何机会抹黑对手,有更大的发言权,有更大的形象塑造的资本,所以,先求利在求名,普通人,都搞反了。
2、道德是弱者枷锁
强者都是把道德啊,信用啊,什么的,当成工具。能够用的时候,就拿来用,没用的时候,放在一边。而弱者会道德当成枷锁,深怕别人说自己失信,无德。在丛林规则下,弯道超车的人,总能够比循规蹈矩的人更容易达成目标。
3、没有筹码就失控
为什么大家都不怎么相信合同,原因就是没有实力支持的合同都是白纸一张。想控制一个事态的发展,重要的就是要手里握住筹码。一旦没有了筹码,就要做好被攻击的可能性,提前做好防御,不然,没有筹码,又毫无防备,只能够永远不能翻身。
通过权谋网上述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来,项羽的不成熟,和刘邦的老练。不过马基雅维利在《论君主守信之道》中告诫道,“假如有可能还是不要背离善良的道德,而如果形势所迫,那必须着手知道如何作恶”。权谋家,对于违规操作,讲究一击必杀而不是频繁操作,切记!
权谋网,让你的职场少走十年弯路!
www.quanm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