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12时许,前往香港的HU707次航班即将起飞。赖姐像往常一样坐在5平方米左右的验证台里,询问旅客情况。只见她拿起证件,人证对照、证件检查、信息校验,快速盖下验讫章,再递还给旅客,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当天是春运的首日。今年春运,是赖姐在岗位上的最后一个春运,到了今年7月,赖姐便要退休了。
赖姐叫赖小宁,是海口美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移民管理民警。1989年7月,赖小宁从部队退伍后,便分配到海口机场边防检查站,先后负责安全检查、飞机监护等工作。由于她工作时间较长,说话时也总是轻声细语,同事们看见她时,总是亲切地喊她“赖姐”。
海口美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移民管理民警赖小宁正在检查旅客信息。记者杨晓晖 摄
由于临近春节,中外旅客旅游、探亲等需求呈现大幅上升趋势,探亲流、学生流、游客流多重叠加,正是美兰口岸的通关旺季。
为了提高旅客的通关效率,美兰边检站开通24小时快捷通道信息采集备案点,采取发放温馨提示卡、摆放宣传展板、大屏滚动播放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外籍旅客选用最佳入境政策。同时,根据出入境客流高峰情况,适情开通18条人工通道,最大限度减少旅客候检时间。
记者现场看到,通关旅客手持有效证件,放在专门的快捷查验设备上,按照提示完成相关操作即可快速通关,过程仅用了15秒。赖小宁感慨,自己刚参加工作时,这样的通关效率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刚参加工作时,我们没有电脑,许多出入境的政策法规全靠死记硬背。”赖小宁介绍,不同国家的出入境政策不一样,适用的政策法规也会有所不同。如何给旅客快速办理通关手续?那时的她们只能靠日常的积累与工作经验,因此耽误了不少时间。“以前出入境手续办理相对复杂,耗时也是比较长的。”赖小宁说,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边检查验的信息化程度更高,民警通过专用电脑的自动提示功能,第一时间判断旅客的国籍、适用的出入境政策等内容。在科技的加持下,如今,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时间最长不超过30分钟,中国公民使用快捷通道通关的时间为10秒至15秒,通关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科技手段在变,但是坚守国门精神始终不变。
上级考虑到赖小宁年纪大了,本想让她休息,不用参与今年春运执勤。但赖小宁笑着说,自己快退休,想在这段时间里,珍惜与同事们一起并肩执勤的时光。
春运期间,保障旅客顺利通关很重要。在赖小宁看来,为旅客提供“情绪价值”也很重要。
在边检工作的36年间,每当看到海外华侨回国时,赖小宁总是习惯性地用方言与旅客打招呼、拉家常。
近日,旅客韩女士乘坐新加坡航班飞往海南,在办理入境手续。正在执勤的赖小宁看到韩女士户籍是海南文昌,便用本地方言与韩女士聊起来。
“我好久没回国了,一下飞机就听到家乡话,马上就找到了家的感觉,真的很感动。”听到熟悉的乡音,韩女士倍感亲切。
除了用方言沟通,赖小宁还时常去海南师范大学学习英语,方便与外籍旅客交流。“赖姐的英语非常好,不仅口齿清晰,还十分流利。”提起赖小宁时,同事张于为夸赞说。
如今,54岁的赖小宁就要退休,她说,这是自己在岗位上的最后一个春运,意义非凡。“我会站好边检生涯中的最后一班岗,在自己钟爱的岗位上,守护旅客平安、守护万家团圆。”
来源:法治时报
作者:杨晓晖
审校:曹飏
内容责任:谭宇村
审核:刘艳 吴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