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这样的变化,教育产品的设计逐渐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着眼于提升实时音视频技术,到更多从学生在教育场景中的真实需求出发,为其提供既可以全能辅导学习,又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专属老师、智能学伴。
近日,北京市教委等四部门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5年,本市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AI)场景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学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治理模式创新5类典型示范应用项目场景基本建成并逐步开放使用。
相关政策的推出确实肯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品的前进方向。芥末堆也注意到,近年来,市场中出现了众多基于AI概念的伴学产品,这其中有基于学习桌、台灯等传统硬件的产品,同样也有基于学习机等移动端硬件的伴学场景。
尽管教育科技领域重新受到关注,但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市场过热,重新陷入过度的同质化竞争,最终变成以逐利润为导向;如何真正从需求侧出发,面向学生真实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仍是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难题。
事实上,学生们如今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不仅来自于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新要求,同样还有社会价值观改变等带来的多样的心理压力。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在对全国范围内超过三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总体上,抑郁、孤独、手机成瘾得分有随着年级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2023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的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的演讲中也提道:“我们的教育今天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学生厌学,是学生不想上学。”
为满足新一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洋葱学园拆解了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杨临风认为,现如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分为“想不想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么样、学累了怎么办”等五个环节。洋葱学园也正是基于这五个环节,构建了一整套的体系化、标准化学习流程,设计了AI智能学伴产品,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力。
值得注意的是,洋葱学园是少有的围绕学生需求研发设计产品的教育科技企业。
在过去一个阶段的教育数字化产品设计中,教育企业们主要集中于解决如何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到教师和学生,常常忽略教师和学生们如今在新教改的情况下的真实个性化需求。
但洋葱学园有所不同的是,自2013年创立之初,洋葱学园便首先深入内容侧,通过拆解学习环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最优质的人机互动教学内容。而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投入,在AI时刻到来时,洋葱学园能更迅速地发现学习者需求变化,并及时推出相应教育产品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当学生不想学,不愿意学习的时候,洋葱学园通过激励体系的设计,从学习行为的设计和分析,找到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再设置各种任务系统、充能系统等,通过激励反馈的方式让学习动机传递出来。“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觉得学习变得好玩、有趣,享受被激励的过程,积累学习的信心。”杨临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