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总裁俱乐部
我们专注探索: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商业模式、成功理念、人生格局等领域,每天分享经验、心得,欢迎大家前来交流。
51好读  ›  专栏  ›  总裁俱乐部

层次越高,活得越简!

总裁俱乐部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6-22 11:41

正文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过这样一个短篇故事:


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效甚微。


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停地跑一圈,他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其所有。


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想到天使的话又拼命地再往前跑⋯⋯


有人告诉他,你该往回跑了,不然你就完了。


可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


最终,他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



被物欲左右的人往往只有小聪明,层次较低。


他们没办法拒绝享乐与奢靡,没办法抗拒所有肤浅的事物,所以他们不能静心静气的去学习,故而人生也只能止步于此,无法再上升一个层次。


人们常常被物欲左右,殊不知:朴素,简单,是抵制肤浅与浮躁最好的方式。

 




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驾下的名臣。他不但以勇于进谏、监察朝政而名垂青史,最可贵的是他一生崇尚节俭,持身清廉。

 

陶渊明辞弃归隐,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


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


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

 

当一个人能透过纷呈的世相,探知到内在的本源时,那种真正大彻大悟的心境,便是素简。


层次越高,活得越简。

 



爱因斯坦从来衣着简朴。


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样的大衣,以便与自己的身份相符。


他却笑着回答说:“即使穿得更随便些,同样也会有人认识我。”

 

素简源于优雅的自信。


一个人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行事、作为,这是需要底气、底蕴的。


只有一个充分相信自己,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的人,才敢于向人坦露自己的的真面目。




中国著名作家杨绛向来生活简朴,别人家都装潢精美,可在她生活了近40年的家中,多年依然是水泥地面,从不修饰。

 

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两人各一把。


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


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买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


并且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绸衣,更不置办贵重饰物。


外在形式越简单的东西,智慧含量越高,因为它已经不再依赖形式了,必须依靠智慧。

 


周恩来有一套睡衣和睡裤,颜色都褪光了,可还是穿破了就补,一直穿到他逝世。


他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把它当枕巾。


一顶帽子都破了,他还舍不得扔掉。


一双夏天穿的黄颜色的皮凉鞋,一双春、秋、冬穿的黑皮鞋,穿了20多年,修补过多次,却依然坚持不换,工作人员几次给他换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觉的时间修理的。

 

过素简的生活,能专注,能擦亮敏感度,追求学问是积累、增益的过程。而知识越多,追求的则会越简。




亿万富翁刘永好穿衣很简朴,他根本不注重穿着打扮。


他不穿西装,身上永远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加起来不过几十块钱,脚上穿的皮鞋也顶多就一百多元。

 

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不喜欢抛头露面,从不招摇,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而且生活节俭简朴,作风平易近人,处处体现出他那地道的绅士风度,他上下班从来都是挤地铁,穿的衣服几乎没有上百元的。


这位被称为香格里拉之父的大老板,办公室被客人们戏称为鸽子窝,书桌与沙发仍是十几年前的款式,他说整洁即好。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多年却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他甚至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


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们没有任何自卑感。

 


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祟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靡,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他不断告诫孩子: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后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

 

见素抱朴,大道至简,层次越高,活得越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