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brain stimulator implantation,DBS
脑深部电刺激(DBS)
,
是治疗
帕金森病
的
最常用的外科
手段
。
脑深部电刺激
,
能
减轻
晚期帕金森病
相关运动
症状波动
和
异动症
的
、
两个
主要靶点
,
分别
是
丘脑底核
和
苍白球内侧部
。
来自
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
表明,这两个
脑深部电刺激
靶点
治疗后的运动结局相当
。
作用机制
脑深部电刺激
,
需通
过
立体定向脑外科手术
植入
单侧、或双侧电极
,
经过
皮下隧道
,
将
植入的导线
、
连接至
位于
锁骨下方胸壁内
的
、
脉冲发生器
内
。
开机
后
,
电池驱动的脉冲发生器
会向
苍白球内侧部
或
丘脑底核
发送
高频电刺激
。
由于
脑深部电刺激
能
产生安全
的
、
完全可逆的生理效应
,且不破坏脑组织,
所以,在
晚期
帕金森病
的治疗中
,
脑深部电刺激
已基本取代了
毁损术
,
即
苍白球毁损术和丘脑毁损术
。
手术操作
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
通常需植入双侧
脑深部电刺激
。
在
特发性震颤
患者中,通常仅
植入单侧电极
。
脑深部电刺激
装置
,
有
3个主要元件
:
①
多触点颅内
四极性电极
②
可程控单通道或双通道
体内脉冲发生器
,含电池组
③
连接
脑深部电刺激
电极和
IPG的
延长导线
。
整个手术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
1阶段
,通常
在局麻下,
将电极植入脑内靶区。
第
2阶段
,
在全麻下,
经皮下隧道
、
将电极和延长导线
,
从
顶枕部
颅区
、
引
至
右侧的
锁骨下区域,并在此处与可程控
脉冲发生器
连接
。
第
1阶段完成后可立即行第2阶段,也可在之后单独进行。
大多数医院待电极植入后
2
~
4周才开始进行刺激;新近植入电极周围的水肿(称作微损害作用)
,
可能干扰术后早期临床症状的评估。
介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