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每天一本书
”专栏系列连载的第
32
篇文章
大家好,欢迎打开
#每天一本书#
专栏,
每天花
5分钟
阅读一本书,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
今天要分享的书是——
《硬派工作:以压倒性努力正面突破困境》
本书作者,
见城彻
,日本出版业的畅销书之神,42岁时零起步创办自己的出版社,14年间策划出版了14本百万销量的畅销书,后面跻身为
日本五大上市出版社之一
。
这本书介绍了作者从近五十年工作经历中总结出的硬派工作术原则——持之以恒地贯彻
做人、做事和交心
,进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突破困境和打动他人的心,最终收获成功。
01 获得他人信任的做人方法
关于获得他人信任的做人方法,作者提出了三个原则,分别是:
一、对小事“耿耿于怀”
所谓的对小事耿耿于怀就是
关注细节
,因为它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以客户签业务订单为例,比如与某个大客户在商谈结束闲聊客套时,如果发现业务员对于过往项目一问三不知或不专业,会引起客户产生怀疑,担心业务员无法承担重任,甚至认为公司无法能很好地实施工作,毕竟对于客户来说是冒着巨大风险而选择合作的,容不得半点差错,最终可能会导致客户取消订单。
二、坚持正直和开放的心态,最大限度激发员工潜力和积极性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虚荣心,领导者也是如此。在领导管理团队的时候,领导者更多的是靠驱动团队来达成目标,因此领导者在
自我表现与激励员工中需要找到平衡
,否则一味地表现自己的优秀和“邀功”,或许能一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满足感,但却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比如无法获得真正的支持、打击下属的积极性甚至引起不满等。
优秀的领导者,不仅有着开放心态和正直品格,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依靠他人帮助提升业绩,因为他们知道靠自己一个人是没办法做到,必须借助团队力量才可以。
三、以结果为导向,付出努力,不在意他人评价
作者认为,
始终以目标为导向,付出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才能称之为努力
。至于他人对结果的评价,则与我们努力的过程无关。那些能做出真正成果的人,是从来不会天真地寄希望于别人的评价来获得慰藉,因为他们的目标只对准结果。
作者以自己和一些作家交往的经历为例,来说明他是怎么付出常人难以达到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出版社起步初期,他很想邀请一位很难邀请到的名流作家出书。为此,他努力背诵这名作家的文章内容,并在一次偶遇时,在对方面前背诵,对方最后只好苦笑着答应和他出书。这种看似很笨也很厚脸皮,甚至被别人嘲讽根本不可能实现,但他选择按自己的方法努力去尝试,而当他成功后,别人反而都说是他的运气很好。
对于他人的评价,作者并没有加以解释,他始终坚持
“以目标为导向,付出努力”
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至于别人的评价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02 突破困境的做事方法
一、走出舒适区,挑战大多数人认为的不可能
当我们熟练了某项工作或技能后,就容易进入舒适区状态,这个就是经典的
“心理三圈理论”。
在舒适区,你会一直重复自己熟悉的、得心应手的事情,但也会因此停止成长,而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只有经常
主动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和挑战区
,去学习和挑战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不断试错并反省,才有可能突破困境,进而创造超越常人的成就。
作者创业后,不满于现状,为了说服名人和自己合作,他曾每天写五封信,连着写十天,寄给各领域内资深权威和新人,包括了作家、演员、歌唱家……不同的是,他在给作家写时,会重新阅读对方的所有作品,而在给歌唱家写时,则会听完歌唱家所有专辑。作者正是靠这样用心的努力,在出版社创办短短时间内,就和日本几十名作家和名流签约,最终创造出销售奇迹。
二、转变心态,将困境视为激发潜能、做出决断的机遇
身处逆境时,转变心态、积极应对是关键。困境更容易激发人的潜力,积极探索应对策略,更容易突破困境,实现蜕变。
作者分享了出版社上市的心路历程。2003年上市时,书业市场处于最低潮,一致所有出版社都回避上市。但在他看来,这恰恰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股市上,稀少肯定是有利的。
这种思维其实和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思维很像——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
经过深入考察分析后,作者调整心态后毅然决定全力筹备上市。最终,当月上市的公司只有作者公司这一家,而上市当天股票就涨了30%以上。
三、凡事善于创新、敢于标新,才更有机会成为人生赢家
与其他出版社专注于某一领域不同,作者的出版社不仅没有专注而且签约的作家们也显得杂乱:歌手、演员、词作家等。在外行人看来,这些人似乎都是与世人格格不入的少数派,但在作者眼里,他们敢于标新立异,身上具备了畅销的潜质。正是靠着这样的“另类”创新,成就了他在日本出版业
“畅销书之神”的美誉
。
03 打动人心的交往方法
作者一直认为与人交流的本质是
触及到对方的内心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合作的机会。对此,他提过了三个方法,分别是:
一、信守承诺,建立信赖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是信用,就像存钱罐一样,
你的信用积累的越多,你的“财富”才会更多
。
因此千万不要轻易做出不能履行的承诺,一旦做出承诺就要尽心去履行,否则就像给对方开了张空头支票一样,如果你总是失信他人,你的信用迟早一定会“破产”,那么最终会失去了一段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首先必须了解对方
从人性角度来说,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他人了解、认同、倾听。
戴尔·卡耐基
在其著作
《人性的弱点》
里,就特别提到每个人就是渴望被他人理解。
因此你要避免在和别人沟通时,一味地夸夸其谈说自己,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样做只会让对方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想远离你。所以,只要有机会,你应该尽可能去多了解对方,从中和对方找到共同的
“契合点”
,进而让对方觉得是找到了
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是知己
,对方也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和你深入交谈下去。
三、无偿行为总能给你带来最大利益
俗话说,世上最难还的账是“
人情账”
。因此也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尽量不要动用人情
。
在我们工作中很大程度上存在基于感情的
“借贷”
,人际关系就是建立在达成平衡的“借出”和“借入”之上。
你无偿帮助别人越多,意味着你借出的越多
,如果某天你需要别人帮助时,只要你提出的请求不是非常过分,那么对方就一定会尽力帮助你,
以此偿还自己的“债”
。
以上这些硬派工作的法则,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并没有什么特殊或创新之处,但为何作者就能通过这些法则在日本创造出奇迹呢?
最主要原因是,作者不仅能够认知到做人、做事、交心的这些法则和各个细节,并且
知行合一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并内化成为自己的
“习惯”
,最后获得
时间的复利
。而这种方法可以说正是日本的“工匠精神”的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