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力资源杂志
《人力资源》以关注人与组织协同发展为办刊宗旨,力推“如何思考(看法)、如何操作(干法)、如何生活(活法)”三大主题栏目,竭诚为有品质的HR经理人服务,用心打造职场管理者的心灵读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力资源杂志

“精神式离职”引发争议:为什么在职场“不作为”更可怕?

人力资源杂志  · 公众号  ·  · 2021-03-09 16:27

正文

来源于智联招聘,作者阿敏



小轮最近的状态很奇怪,他没有迫切的生活压力,也没有实质性的人际矛盾,就是想摸鱼和脱离公司的管束。这种状态一度让他的业绩下滑很厉害,他非常苦恼。

 

职场上,很多人称这种状态为“精神式离职”,即在感情上和精神层面都脱离了公司的管束。

 

职场上,很多人正在不知不觉滑入“精神式离职”的不作为状态,他们懂得管理经营、分解任务,但是却不会再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也不再认可公司文化。

 

他们会悄无声息地从努力转变为懈怠,“精神式离职”正在侵蚀每一个职场人。

 

这三种“精神式离职”困局,一定要谨慎!

 

1、看淡职业规划,工作无欲无求只想摸鱼

 

之前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光明区区长孙连胜对于领导李达康下达的任务充耳不闻,他不想升官,也不想辞职,只想摸鱼消遣。

 

孙连胜也不愿利用职位发财,只是对工作无感。每到夜晚就用天文望远镜“探寻宇宙”。这种消极的工作状态,就是“精神式离职”的典型特征。

 

职场上,当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再抱有期望时,便会想尽办法摸鱼。

 

傅首尔在《奇葩说》第五季的辩论中说过,成年人的崩溃都是静音模式的。不辞职、不努力、不确定,当这“三不”来临,你就掉入了“精神式离职”的陷阱。

 

2、蜷缩职场舒适圈,停滞学习成长


电视剧《小欢喜》中,方圆是公司的老员工,公司创立初期他尽了不少力,但是之后他一直追求稳定,蜷缩在自己的舒适圈。

 

那段时间方圆的学习和成长能力都停滞不前,只能停留在原地等待其他同事和新人超越。最终,公司宣布裁员,便把方圆辞退。

 

职场就是如此,自己总是蜷缩在舒适圈,就会慢慢陷入“精神式离职”的陷阱,表面依然兢兢业业“在岗”,实则假装努力,不愿意突破和成长。

 

3、情感脱离公司管束,工作叛逆感增强


徐涛在公司工作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最近工作却一直不顺,领导总是要求他修改非常多且难的项目报告书。他一度认为领导在PUA自己。

 

他看领导越来越不顺眼,这种情绪被他发泄到工作上。他故意不专心对待本质工作,不愿意和团队其他同事协作,任务也总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最后,职位考核晋升时,领导选择了另一位修改完成项目报告书的同事。他领会到,是公司和领导在培养他的能力,为此他后悔不已。

 

其实,职场人总会有叛逆情绪和能力发挥失常的时候,但是如果不及时抽离和排解,就会陷入“精神式离职”的误区。这种情绪会促使员工的行为目标与公司背道而驰,最后脱离公司的管束,走向歧途。


 

深陷“精神式离职”的侵蚀,

如何破局更有效?


1、转换工作环境,外部环境推动正面效应


“精神式离职”来袭时,都是比较隐蔽的,旁人不容易发觉。所以职场人不如借助外部环境,来帮助自己认清当前局面。

 

外部环境可以是朋友之前的沟通,也可以是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变换等等,以此来推动自己改变低效的工作情况。

 

朋友晓磊深有所感。前段时间他的团队进入项目收尾期,作为负责人的晓磊压力非常大,经常失眠。恰巧那时候他的家庭出现了一些矛盾,晓磊情绪非常不稳定,工作也变得很怠慢。

 

那时候,晓磊自知无法单独走出这种“精神式离职”的侵蚀,便找一些朋友散心、短期旅游,他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职场人无法自救时,和亲密好友公开自身的困境,让他人和新的环境来督促自己改变,也是不错的选择。

 

2、提高自控力和专注力,成为自己的思维舵手


在小马宋的《朋友圈的尖子生》一书中,刘丹妮说过一句话:

 

“教育的意义就在教你在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如何看待它。当你对这件事反应的时候,总是有你自己的天性。但是你在这个反应中会有一个哪怕是零点几秒的间隔去思考和审视,这个间隔就是你获得的教育或者经历的意义。”

 

职场中,那零点几秒间隔就是你的专注力,而其中的思考和审视,就是你的自控力。很多时候,摸鱼、拖延等消极状态是人的本能,而正面行为可能会经过大脑的思想斗争后败下阵来。

 

那么,职场人在解决“精神式离职”问题时,不如在选择的节点审视自己的第一反应,并产生清晰明确的行动主张,利用自控力和专注力逼迫自己寻找工作状态,回归正轨。

 

3、摆脱当前局面,跳槽到更加适配公司


社会调查显示,“精神式离职”大多是个人目标与团队愿景不统一导致的。所以当职场人尝试多种做法依然无果时,其实应该换个方向思考。

 

职场人也需考虑是否有公司本身管理的原因,或者是自己职业选择的问题等等,然后找到更加适配自己的职业或者公司,摆脱当前的消极困境,方为良策。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中提到,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所以,我们不妨直面焦虑、欲望,然后摆脱它,找到我们最真实、最期待的职场目标,思考它是否与公司愿景匹配,再进行最终的裁定。

 

当兴趣和职场真实的目标相融合并占据主导时,会使人产生难以想象的工作热情。职场人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工作节奏,一举走出“精神式离职”的负面状态。

 

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在精神崩溃中丢失了能量,我们便无法继续工作和产生价值。

 

因此,避免“精神式离职”的误区,通过思考获得清醒的认知、清楚的目标、清晰的路径和清爽的情绪,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在职场中发展,实现职业生涯的逆袭。


留言说说,你有遭遇过“精神式离职”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力资源》杂志”立场。
















 点击购买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推荐文章
治愈系心理学  ·  “我的妈妈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7 年前
玩转手机摄影  ·  闺蜜照这样拍才有趣!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