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鸿观
中国财经界最权威大号,金融,货币,财经,历史,世界,观鸿观,知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上海又双叒叕让你上头了?来说说原因! | 话题征集 ·  8 小时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西峯_突然之间://@李迅雷:说明一下 ... ·  16 小时前  
央视财经  ·  =͟͟͞͞大=͟͟͞͞风=͟͟͞͞+=͟͟͞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鸿观

所有的抑郁症,到中国就好了

鸿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4-14 14:04

正文

关注 鸿观 一起涨姿势~

来源:中国社会学(sociology_cn) 本文原载原载《中国新闻周刊》


所有的抑郁症,到中国就好!


据说,高度文明的美国社会,正掀起全民抑郁的新高潮。


抑郁症,大概就是觉得活着哪儿哪儿都没劲,生活不刺激。


比方说,开车,根本没有机会堵车,到十字路口,大家拼命礼让,一年都没机会按个喇叭。上了地铁,人和人离得特远,根本品尝不到人挤人的乐趣。人们见了面都假惺惺地笑,骂人的丰富词汇基本用不上了。厕所丝毫没有臭味儿,就跟饭菜没有香味儿一样。什么时候抬头看天全都一个色儿——蓝的,人生变得平庸,重复,枯燥。


为了治疗抑郁症这种富贵病,美国医生开始号召病人:“到中国去!”


因为所有抑郁症,到中国就好。



北京秀水街。一位芝加哥来的美国教师。体重四百,人称四百先生:


“我一回美国就抑郁,一来中国就全好。我一下飞机,必须立刻去北京地铁,兴奋地跟着一望无际的人流,一小步一小步地从二号线走进一号线。往前看黑压压一片,往后看如麦浪滚滚的人脑袋。北京人从来不抱怨,因为有微信,多慢多挤都不着急。”


“这种人气是我在美国感受不到的,它让我出汗,让我有机会接触其他人类的肢体,让我终于闻到人的味道,体会到一种群体和归属感。这会儿就是天塌了我也不怕,因为要死大家一块死。我不再孤单。不再抑郁。”



西单大街过街天桥。一位洛杉矶白人妇女,指着身边十一岁的男孩:


“我儿子胆子很小,精神不集中,医生诊断说严重抑郁症,必须去中国治疗。我们让他每天在北京街头过马路,锻炼他的胆量。北京的车就跟让子弹飞似的,它要求我儿子必须集中精神,否则瞬间就可能被各种车辆撞飞。”

“敢在北京大街上穿行,别说抑郁症,连老年痴呆症都给治好了。我儿子现在不用回头,就能听出身后飞来的是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三轮车,甚至连是不是黑车都听得出来。”


“他现在回美国,只要一上公路,所有汽车全停,让他大摇大摆地先过,神了。我真不相信这是我那胆小如鼠的儿子。我感谢中国,给了他重生的勇气呀!”(她激动了,开始擦眼泪。)



长城饭店。一位美国商人,每年都来中国:


“美国的街景二十年都不变,你在美国呆过你是知道的。老看一样的景色,就造成了我的抑郁。看看你们中国,天天都在变,每天都能看见新高楼新公路。按照导航开车是很危险的,有时候会把你导到桥下边去,因为桥是昨天刚拆的。


“就说我住的长城饭店,经常早晨一抬头,整个饭店看不见了,只有楼顶闪现在云雾里。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写意山水画,迷雾蒙蒙的,美死了。”




首都师范大学。一位美国女士,讲一口特别流利的中文,连古文都看得懂。


问她也有抑郁症吗,她说有,是一种特殊的抑郁症。


“我看腻了美国人那种见面微笑彬彬有礼的虚伪,我身体里有一种渴望-----就是骂人,可是在美国我没有这个机会,这加重了我的抑郁症,我都自杀两次了。”


中国能治你这种抑郁症吗?


“太能了。我的老师帮我在中国开了个新浪微博,这个真的救了我。现在我不论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感觉郁闷了,就上新浪微博开骂,反正是匿名,谁也不知道我,我可以跳着脚的撒开了花地骂。”


你骂谁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