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创 申 明
| 本文作者
金融监管研究院 外汇研究员 周敏
,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2023年以来,国家税务局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金税四期上线试点和税银联网大数据共享等举措,同时税务、海关、外汇局、公安、银行、工商等六部门联动整治,加强了税务管理力度。这些改革措施使得跨境电商领域的财税合规成为必然趋势,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快速、精准地了解各类财税合规政策,并在合规的前提下打造良性商业闭环,已经成为跨境电商行业参与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跨境电商企业的经营者们必须高度重视财税合规问题,以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健地发展。
针对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难点,包括逃税等问题,相关部门如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合规申报。这些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税务监管、提供更便利的税收政策、推动建立更规范的税收征管制度等,旨在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积极履行纳税义务,以推动跨境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这些政策的落实,可以促进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减少财税违规行为,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1.2013年财税96号文件《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了有关跨境电商出口退税、征税、免税的相关政策。
2.2014年1月1日起,跨境电商企业可以享受《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适用增值税、消费税退(免)税政策》。
3.财税2018年103号文件《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货物税收政策的通知》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6号文《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有关问题的公告》明确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无法获取采购发票的可以实行出口免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采用核定征收方式。
现阶段跨境电商行业存在的财税合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无进项票,成本项目不合规:
由于缺乏进项发票或无法合规记录成本项目,跨境电商企业往往无法进行合规结算,导致无法合规结汇,银行账户流水异常过大,甚至触发相关监管机构的预警,同时也给国内公司带来无法正常申报收入的问题。
2.资金走向不明确,存在税务风险:
跨境电商业务往往涉及多方面的资金流动,包括个人账户和公司账户,由此带来的资金流向不明确,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难以确定资金流动的合规性,可能导致税务部门的审查和处罚。
3.财务核算不合规,无法为决策提供参考:
由于财务核算不合规,企业无法准确记录和报告业务收入、成本和利润等财务数据,导致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发展方向。
近年来,不少电商企业被税务稽查,跨境电商成偷漏税重灾区。
在跨境电商领域,一些企业通过个人账户收款、公司零申报的做法已成为常态。这种行为被普遍认为是逃避缴纳税款的手段,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也损害了税收秩序和市场竞争。税务机关也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追缴未缴税款并处以相应罚款,以维护税收的公平和秩序。同时,企业应自觉遵守税法,履行纳税义务,共同维护税收制度的公正和有效运行。
案例显示了电商行业逃税问题的普遍存在,并且也反映了电商行业在纳税管理上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打击逃税行为,维护税收秩序;企业则需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提升税收合规意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电商领域还有另一个“灰色地带”也与上述逃税问题产生关联——刷单。由于大多数电商平台的综合排行和销量排行都是参照“销量”这个重要参数。致使许多电商企业纷纷通过刷单方式提升销售记录和排名。刷单属于虚假交易,税务机关在检查时,一旦发现平台销售数量和金额与会计账簿记录不一致,必然会怀疑企业存在隐瞒收入的行为,存在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的风险。
跨境电商财税走私是指跨境电商企业以非法方式运输和销售货物,违反海关监管和税收规定,逃避相应的关税和税款。这种行为可能涉及虚报货物价值、伪造文件、偷运货物等手段,以获取非法利益。
目前,一些跨境电商企业为了规避高额税负,采取了将收入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汇入境内个人账户的方式,以规避企业所得税。这种做法属于典型的偷税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有权追缴纳税人未缴或少缴的税款及滞纳金,
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税法规定,积极履行纳税义务,避免采取违法行为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现阶段,与跨境电商进出口通关直接相关的监管模式主要有五种,分别是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跨境电商B2B出口海外仓、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A。
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渐增长,所需的品类也越分越细,越来越多的终端销售商喜欢通过电商平台小批量采购中国商品去销售。由此对外贸易方式正在向小单化、碎片化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新业态发展,海关总署增设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710”。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与境外企业达成交易后,通过跨境物流将货物直接出口送达境外企业,并根据海关要求传输相关电子数据。
2020年6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第75号公告,增列9810模式。9810模式全称“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海外仓”,境内企业先将出口货物通过跨境物流运达海外仓,再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交易后从海外仓送达境外消费者。海外仓有自营型海外仓、第三方海外仓、亚马逊物流模式三种类型。
1.第三方海外仓
第三方海外仓模式是指由第三方企业(多数为物流服务商)建立并运营的海外仓,并且可以提供多家跨境电商企业的清关、入库质检、接受订单、商品分拣、配送等服务。谷仓海外仓还可提供仓储、转运、分销、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实现本地销售和本地分销的跨国物流形式。
2.亚马逊FBA仓
指依托平台建立的仓储配送物流体系。FBA仓是亚马逊提供的包括仓储、拣货打包、派送、收款、客服与退货处理的一条龙式物流服务。FBA仓的物流水平是海外仓行业内的标杆,FBA仓的日发货量、商品种类、消费者数量都远远超过第三方海外仓,可以想象到FBA面临的巨大的管理难度,但是除了运费贵、退货麻烦外,FBA的物流几乎让卖家无可挑剔。
3.自营海外仓
即卖家自己建造的海外仓库,自建仓卖家可以自己掌控和管理仓库,十分灵活;但与此同时卖家也需要自己解决仓储、报关、物流运输等一系列问题。此类自建仓一般都是由大型电商企业或大型进出口企业设立的,对企业自身实力要求较高。目前,第三方海外仓的服务水平还比较初级,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有不少电商企业选择自建海外仓。另外,FBA也非尽善尽美,所以有不少跨境商家企业选择自己建立并且运营的海外仓,仅为本企业的产品提供仓储、配送等服务,但是自营海外仓的成本较高,一般只有做大大体量的公司才会去做自建海外仓。整个跨境物流过程都是由跨境商家企业自身控制。
海关总署于2014年增列了监管代码为“9610”的一种通关模式,主要是为了便于小卖家的发展。“9610一般出口”模式下,境外消费者通过平台下单后,电子商务企业或其代理人、物流企业通过“单一窗口”或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分别将“三单信息”实时传输给海关。
境外消费者下单付款后,企业将交易、收款、物流等电子信息实时上传到海关,海关审核该包裹的《申报清单》,查验后放行包裹,再通过国际运输、境外配送交予境外消费者。
企业采取“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方式办理报关手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零售商品出口,可采取“清单核放、汇总统计”方式办理报关手续;对不涉及出口征税、出口退税、许可证件管理且单票价值在人民币5000元以内的商品,企业申报4位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