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市界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三架齐飞!AG600M完成新春第一飞 ·  17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他们,在“战位”迎新春 ·  17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魏应彪一行春节期间赴驻蓉单位慰问调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市界

上海80岁富豪,挨最多的骂,赚最多的钱

市界  · 公众号  ·  · 2024-07-11 17:30

正文

航空界拼多多——春秋航空上半年又赚了超12亿,同比大增50%。而去年在一众同行纷纷亏损下,它凭借22亿元的净利润已成最赚钱的航空公司。究其原因,春秋航空80岁创始人王正华将“抠门”用到了极致,为了多飞几个人,把机上的头等舱和厨房都拆了,也不发免费餐食和饮料,不免费托运,只卖最便宜的机票,这让他也挨了不少骂。

(上图为春秋航空创始人王正华,2006年)
作者 | 陶婷
编辑 陈芳
运营 刘珊

卖最便宜的机票,赚最多的钱

如果飞机允许站票,那春秋航空的拥挤程度,堪比早高峰的上海11号线、北京的西二旗地铁站。但不得不承认,拥有二十年历史的春秋航空,是一家成功将“绿皮火车”,搬到天上的航空公司。
作为一家廉价的航空公司,春秋航空时不时就用299元、199元、99元,甚至比一顿外卖还便宜的9元,以及1元的票价,帮助天选打工人实现“诗和远方”。比如最近三个月,00后王枫为了去见女朋友,就乘坐春秋航空三四次,往返上海大连这两座城。
往返三个多小时的两个行程,王枫买过最便宜的一次票,不包托运行李含税只要438元。要知道,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单程不含税就要300多元,春秋航空则便宜了好几百元。“用最低的价格,最简单的服务,承载了我异地恋深厚的思念。”王枫告诉「市界」。
春秋航空也从来不缺各种吐槽。多年来,不少人扎堆在各大社交平台,抱怨这家公司过于“简单”的服务:没有免费的餐食、瓶装水;随身行李只要超过7kg,就需要办理托运,费用甚至比机票还贵;座椅前后排距离近、小桌板宽度窄、背靠角度不能调节,以至于乘客身高超过165cm,腿就伸不开合不拢......
空姐、空少的卖力推销,也令人“印象深刻”。今年2月的泰国之行,是南焕第一次坐春秋航空,她对这家公司略有耳闻,但并不知道全貌,以至于事情发生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好不容易摆脱了座位逼仄的不适感,南焕戴上眼罩准备睡上一觉时,飞机上的广播猝不及防地响了,“要做操了!”
那一刻,南焕心想,“春秋航空还是蛮有人情味的嘛!”但做完操没多久,空少一句“下面是购物环节”,整个机舱响起一片哗然时,南焕也意识到自己想多了:空少叫醒乘客根本就是为了推销。一开始,空少介绍的产品,都是欧美一线大牌护肤品。看没有人买后,空少便卖起了便宜的护手霜、唇膏,“也没人买。”
最后,空少放出大招,“什么新春特别福利,高丝面膜100片169元,合下来一元多一片。”南焕向「市界」讲述起那个画面,话里行间都是“哈哈哈”的笑声。最终,全飞机180多个人,空少只卖出了十套。“当时,空少还强调手慢无,想抢的按头顶上的呼叫按钮。”这次啼笑皆非的经历后,再选择飞机航班的南焕,很少想起春秋航空了。
一些人选择不当回头客,但因为真香的“低廉”价格,春秋航空似乎从来不缺乘客。比如为爱奔波于两个城市的王枫,“对我来说,现在省钱是放在首位的,当然哪家便宜就坐哪家。”像王枫一样,对价格高度敏感的人群,不在少数。这也使得过去一年,春秋航空总载运人次超过2400万人次,并以高达89.4%的客座率遥遥领先其他同行。
王枫对廉价航空,有个基本的认知。比如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做。也因此,他能够从内心减少,因为“简单”的服务,而带来的扣分。“你不嫌我穷,我不嫌你挤。”即便如此,王枫也还是向「市界」吐槽道,春秋航空的椅子太难受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拧巴状态中,春秋航空“卖着最便宜的票,有着最多的吐槽,却赚着最多的钱”。这家公司到底有多赚钱?有两个数据可以佐证,一个是2023年,春秋航空以22亿元的净利润,成为最赚钱的航空公司。另一个是2024年7月9日,春秋航空新鲜出炉的业绩预告。
预计上半年,春秋航空归母净利润12.9亿元至13.4亿元,同比增长54%-60%;扣非净利润预计12.8亿元至13.3亿元,同比增长68%-75%。「市界」了解到,春秋航空净利润一骑绝尘,除了客座率居高不下外,还有另两个原因:一是地方政府或民航局,对航空公司有补贴。春秋航空因转站多,补贴也拿的多;二是春秋航空运营成本、费用低。
无论如何,大赚特赚的春秋航空,为王正华的财富值,又一次“添砖加瓦”。王正华是春秋航空的创始人,今年已经80岁了。在2023年,王正华和大儿子王煜,合计拥有财富215亿元,排名胡润百富榜243位。
尽管一直以来拥有不菲的身价,王正华却“对乘客抠门”“对自己更抠门”,这是为何?这位80岁的“抠门”老人,有着怎样的造富往事?

让所有中国人都坐得起飞机
1944年出生于上海的王正华,在体制内为单位开了八家公司后,因为“不想被很多人管”,他决定再就业——下海经商,并于1981年成立了春秋旅行社,“做旅游几乎不需要什么投资。”他认为。由于创业之前就做了研究,王正华将欧美旅游的散客,当做了旅行社的客群主力。
这个结论现在是正确的,但在当时不合时宜。80年代初期,中国旅游业的主力军,是团体旅行旅游。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熬过半年“工资都发不出”的日子后,王正华拓展到了新客源,解决了春秋国旅的生存问题。
80年代末,迅速接受新鲜事物的王正华,凭借着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将吸引到的客流共享到春秋国旅各子公司。旅游生意叠加后来的包机业务,春秋国旅的营业额突飞猛进,从1989年的0.14亿元,上涨到2005年的28.9亿元,前后翻了206倍。这为他后来的航空事业打下了基础。
春秋航空创始人王正华)
到2005年,61岁的王正华不仅买到了第一架飞机,他的新子公司春秋航空也已经成立一年了。王正华不甘心只做旅行社,他有个一直挥之不去的念头:让中国人都坐得起飞机,打造中国版的西南航空。西南航空是美国廉价航空的代表。
于是,春秋航空成为王正华的理想试验田,王正华的航空事业也由此拉开帷幕。彼时,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已经在境外上市。作为初出茅庐的新人,春秋航空并不起眼。好在,王正华从未将春秋航空,经营成高大上的形象,他的目标受众也非常清楚,就是那些对价格高度敏感的人。
春秋航空相继抛出的“1元机票”“199”“299”超低票价,吸引了大量旅客。要知道,20世纪初,国内航空业高高在上,飞机出行是一种奢侈品。国内热门航线的资源,掌握在三大航手里,王正华就去开拓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
一路打拼下来,春秋航空成了石家庄、沈阳、兰州等地的“地头蛇”。市场有了,客群有了,剩下的就是毛利润了。毕竟,票价那么低廉,王正华得保证自己赚钱。“钱一半是赚的,一半是省的。”王正华很多次提及他的造富秘诀。
靠低廉票价走量赚钱之时,王正华在节约成本上,对乘客“抠”到了极致。除了没有免费餐饮提供外,春秋航空就连在登机时也没有欢迎音乐、座椅上方也没有小电视机供乘客观看,“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把你从出发点送到落地点的行程。”王枫向「市界」如此形容他每一次的春秋航空之旅。
甚至,春秋航空还规模化地使用空客A320机型。集中采购同一型号飞机,不仅在价格上有优势,还能在维修、养护等方面,形成规模化的成本优势。只有一种机型,还有另一个好处:在飞行员培养和排班上更有效率,不用特定机场、特定航线,以及特定机型的排班问题,有人就可以飞。这也是降本增效的手段。
春秋航空的机舱内部没有头等舱,只设置一种经济舱位,机上座位从168位增加到了180位。除了单一机型、单一经济位,还有“两高两低”——高客座率、高飞机利用率,低营销费用、低管理费用。“对员工的出差成本也很压缩,有员工一个人干几份活。”一名接近春秋航空的人士曾透露。这都是春秋航空做廉价赛道,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法宝。
王正华也将“抠门”二字,用在了自己身上。他的办公室十分朴素,一张小小的沙发,用了很多年。日常生活中,他也极尽节俭:平时出差尽量坐自己公司的飞机,住的酒店往往是经济型酒店,座驾是10万元出头的国产吉利帝豪。
这样的打法,在当时的航空业,激起了千层浪。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王正华。他们认为,民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在中国很难做成。同为民营航空公司的东星航空董事长兰世立甚至说,王正华做民营廉价航空,是在“滚地雷阵”。毕竟,这也是一份动了很多人奶酪的危险事业。
但偏偏王正华不信邪,事实证明,坚持做廉价航空、低成本运营这条路走对了。即使在2008年行业性亏损的情况下,春秋航空实现盈利超过4500万元,成为少数实现盈利的航空公司之一。2015年,春秋航空带着稳健的业绩上市成功,王正华的身家由此也水涨船高,超过120亿元。
时光流逝至2021年,在民航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春秋航空仍闷声赚了3911万元,是当年唯一一家盈利的上市航空公司。哪怕2023年,航空业行情整体下滑,春秋航空的归母净利润,也仍维持在22.57亿元。
虽然对乘客抠门,对自己抠门,但王正华对飞行员却极其慷慨。在三大航,副驾驶月收入2万多,即便是再熬五年成为机长,月薪也仅仅五万多。相反,春秋航空的机长,年薪下限为100万元。

二代接班后的“喜与忧”
尽管提起春秋航空,绕不开灵魂人物王正华,但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王正华就开始为二代的接班铺路。毕竟,王正华在创立春秋航空之时,就已到六十耳顺的年纪。“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家族式的现代企业。”但王正华也担心,儿子不能胜任,无法让股东和投资者满意。
为此,大儿子王煜大学毕业后,并没有立刻进入春秋航空,而是先在上海铁路局做了六年,后在王正华的建议下,到美国去读了两个硕士学位。从美国毕业回来,王煜又在几个国外知名咨询公司做了六年。见识到不同企业的运作、管理后,王煜在2008年方进入了春秋航空。
进入家族企业后,王煜也只是负责航空、投资方面的相关事宜。一线工作仍然由张秀智主持,张秀智是跟随王正华几十年的春秋老人。直到2016年,王正华才将春秋航空董事长的权杖,交到了54岁的王煜手上。即便如此,王正华在随后的这么多年,仍然是春秋航空的实控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