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管家
昨天,微博上一名网友发布这样一则“通知”:
@卡卡Prancil 回忆当时的感觉说:“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的脖子剧烈的疼痛......不到三秒钟,后脑勺突然间像针扎一样一阵阵痛,伴随而来的是后脑内部一阵暖意......”
治疗过程更是揪心:
每6个小时打一组药,每天打20多瓶药,止血、吸收水肿、冲脑......因为颅压高,吃什么都会引起呕吐,吐到黄胆水都出来......还有不定期间歇性的头疼,这个疼可不是什么简单头疼,颅压高引起的,脑内有水肿,感觉头随时要炸开......我嘴里现在还有两个伤口,是夜晚头疼自己无意识咬的......
而在长微博的最后,终于清醒过来的Po主写下自己的惨痛经验:规律作息,不要熬夜!
微博发出之后,立即引来一大批“修仙党”——许多人晚上不想睡觉,但又难以忍受良心的谴责,索性一了百了,走上主动“修仙”的道路。
根据网友科普,凌晨0点睡觉为“炼体”、1点睡觉可以晋升为“炼丹”,4点“元婴”、7点“渡劫”、9点“飞升”,过了早上10点就可以得道成仙了。
于是有人在B站上刷弹幕,有人在“夜猫子吧”里打卡。如果你误入“修仙群”,在群里说完晚安准备睡觉时,一定会被群主甩来几个大字:此群修仙,睡觉请退群。
然而看了po主抢救经历后,得道升天的修仙党们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如何解释“修仙党”热衷于熬夜?
西雅图大学关于《睡眠》的公开课中,曾提供一个有趣的观点:我们当中 10%- 20% 的人是早间作息形态;有 10% - 20% 人是夜间作息形态;剩下的人介于中间。
不过,当你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在熬夜时,一个关于现代城市生活的魔咒便显露出来 :不管怎样,你都会晚睡。
✤
“听说吸烟会导致肺癌,吓得我赶紧点了根烟压压惊”
魔咒第一章:如果白天不快乐,就会熬夜
上面这句话中关于戒烟的逻辑,已经成了一个常见梗。这并不仅是个调侃,真实的例子比比皆是:明明经济状况堪忧却用疯狂购物来发泄;减肥失败干脆大吃一顿;明明想早睡,却老是熬夜……
人在消极低落时,大脑就会释放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来缓解压力。如果你白天的工作或学习很糟心,那么晚上就会收获大量多巴胺。
然而,多巴胺并不能使人真正高兴起来,它只是一种“对快乐的渴望和追寻”。就像一个魔鬼的小声音在心里回荡,“多玩一轮游戏吧,把购物车里那个零食买了吧,再刷一下朋友圈吧,相信我感觉会很好的~”
于是,一不小心夜里两点了——也并没有很快乐。
✤
每个乖宝宝的内心都住着魔鬼
魔咒第二章:即使白天状态很棒,也会熬夜
那好吧,从今天起不做loser!每天都要充实美好、开开心心。
听说过“道德许可效应”吗,孩子?
所谓“道德许可”,是指当你做善事时,你会感觉良好,因此更可能做出不好的事。
如果有了一点小成绩,我们就会有股冲动做做小坏事,把它视为对自己“美德”的奖赏。比如,早上锻炼三小时,晚上吃奶油蛋糕或撸串压力就小些。
或者——
“这一单工作总算圆满完成拿到奖金。同事们一起去庆功唱KTV吧~”
“好不容易交了论文,我真是个学霸宝宝,今晚刷个夜奖励自己一下吧!”
✤
“20岁时得到了10岁喜欢的布娃娃,还有什么意义呢?”
魔咒第三章:只要接触诱惑,就逃不掉熬夜
不管你开心还是不开心,只要你身处通宵营业的商业街、电影院,或是仅仅握着手机,熬夜的风险就会大大提升。
明知道休息日可以好好玩个痛快,却总抵抗不了“见缝插针型”及时行乐。
为什么要等呢?“20岁时得到了10岁喜欢的布娃娃,还有什么意义呢?30岁买了20岁中意的那条裙子,还有什么心动呢?能现在就玩手机,为什么要等明天呢?”
这是一种专属于人类的“延迟折扣”效应,人们认为等待“乐子”的时间越长,快乐值就越低。
曾有一项经典的自控力研究在人类和黑猩猩之间展开,他们可以选择立刻吃到2份零食,或是在等待2分钟之后吃到6份。结果发现,72%的黑猩猩选择了等待,而只有19%的人类愿意等待。
人们对诱惑的忍耐力居然还不如黑猩猩……
✤
杀死那个在深夜发吃的小伙伴
魔咒第四章:如果你的朋友熬夜,那你也会熬夜
说到熬夜的“快感”和害处,很多人都有共鸣,而这正是最“危险”的一面。
社会心理学有种“社会认同”现象:如果周围的人都在做某件事,人们更容易下意识地跟着做,无论好事坏事。就像大家都为灾区捐了款,你也不好意思不捐;而全班同学都作弊,即使你想洁身自好,往往也被拉下水来。
看!朋友圈的那个小伙伴又在半夜做了玉米排骨汤。
突然也觉得饿了。
扎心TIPS:哈佛学者 Frank Sheer 曾通过实验证明,人类天生的昼夜节律决定了晚上是最饿的时候,而且比白天更不容易满足。
道理好像都懂,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可能会引发抑郁、焦虑、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变差等等问题。
但TED曾经做过一个小短片,能告诉你会真的发生什么。
1965年,17岁的高中生兰迪·加纳德持续264个小时不睡觉,想看看会发生什么。第二天,他眼睛不再聚焦,不能通过触摸而辨别物体。第三天,加纳德变得焦躁且手脚不听使唤。
等实验结束时,他已经不能集中注意力,变得偏执恐惧并且开始出现幻觉。
而根据国内医生的临床分析,熬夜所引发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离年轻人并不遥远。
深圳市中医院在对近10年青年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致病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时称,急性脑卒中本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如今在青壮年中却不少见。
有文献报道青年脑血管病的病因约30%原因不明,而熬夜可能是致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长期的熬夜会导致过度疲劳,身体极度透支,甚者会引发猝死。本研究组中74.71%患者表示发病前曾有长期熬夜和劳累。
——《深圳市青年脑卒中340例临床分析》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课题组进一步提出:
国外研究报道,睡眠时间减少可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国内也有许多研究者通过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发现减少睡眠时间可显著影响大鼠不能发挥调节血管舒张、抗凝、调节血压等作用。而这些恰恰是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
——《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熬夜》
另外,人体正常的血压呈现 “两峰一谷”的昼夜规律,称为“勺型血压”。 熬夜使夜间交感兴奋,血压下降不到白天的10%,形成“非勺型血压”。研究已经证实,排除患者基础血压的影响,“非勺型血压”这种模式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从亚里士多德时期开始,哲学研究的领域长期存在一个谜题:为什么人们会无法做到那些明知道是对自己有利的事。
当频繁熬夜的情况不是因为不可抗力发生时,那一定是自己拖延的原因。
可是熬夜对健康的伤害却不会因为“自愿”而放过任何人。
熬夜——白天疲惫——傍晚焦虑——夜里自制力下降而又熬夜……
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的样子吗?
✍
整理、编辑:明珠、Zed
头图来自摄影师 Beatriz Glez Sa
其他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资料
陈方略、谢仁明、李燕如、雷达:《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熬夜》
于海波、刘永锋、李志峰、何玉海、黄杏贤 :《深圳市青年脑卒中340例临床分析》
Floor M. Kroes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Introducinga New Area of Procrastination
Kelly McGoniga, The Willpower Instinct: HowSelf-control Works,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You Can do to Get More of It
▼ 点击观看“重逢岛”原创视频 ▼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微店购买《视觉012:我们是不是非要那么急迫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