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作者投稿并授权发表。作者:张宝珠,中共张家港市纪委张家港市监察委员会。
找准焦点 迅速转变
——位转隶干部眼中的本领高强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提出要把十九届中央纪委建设成“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本领高强、清正廉洁”战斗集体,这是对“忠诚、干净、担当”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求的具体贯彻。作为一名站在新起点上的转隶干部,应该具有哪些本领呢?经过一个月的轮训、工作、思索,个人认为可以找准以下四个焦点发力,迅速转变角色,与大家共勉。
一、忠于身份的政治定力
转隶干部大多数经过专门的法律训练,令人血脉喷张的法谚、深深折服的法理,还不时回荡在耳边,甚至或许已经与己融为一体,这本是转隶干部的优势,但是个别同志由于对党纪知识存在短板,不能吃透“纪法”关系,导致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认识不够清晰,认为以后是不是就只讲党纪不讲法律了,或者是不是党纪就大于法律了,依法治国的精神是不是受到了挑战。
任何改革都是改变甚至打破旧思维,不可否认,这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不足,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改革本身,监察体制改革亦是如此。
为了扬长避短,纪检系统有意识地进改革,对内加强自我监督,提出了“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求,实行监督与执纪相分离制度,对外明确要求监察委员会收集的证据标准与刑事诉讼法一致,以与“审判为中心”相对接,维护法治的权威和统一。转隶干部不是这项改革的旁观者,而是这项改革的参与者、实践者、推进者,遇到问题只能迎难而上,想尽千方百计去解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持政治坚定。再者,无论是检察机关,还是纪检机关都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无论是检察干警还是纪检干部,第一身份都是党的干部,保持与党中央的一致更是两家机关、两家干部的一贯作风和必然要求。
二、聚焦业务的学习动力
原以为转隶“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反腐事业”。一个月下来,发现同样是战场,战事却不一样了。
如果把自侦工作比作是一百米跑,那么纪检工作就是铁人三项——既要执法,还要执纪,同时还履行监督职责,查办贪腐刑案知识纪检工作很小一部分。
十八大以来,纪检工作实现了从理念到思路、从内容到方法全方位的跃升,新知识、新要求大量涌现,正如我市纪委书记、监察委员会主任所强调,要想做一名优秀纪检干部,所掌握的知识必须“全到中央对各条线工作的要求,细到本地方的政策”。
因此,
作为纪检新兵,转隶干部不但不能有“我是专业部队出生”的盲目优越感,反而应该有本领恐慌意识,把学习掌握这些新知识、新要求作为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还急需学习新的工作方法。例如原先自侦工作中,能够啃下“零口供”案件是工作能力的绝对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第一种形态”已成为监督执纪问责的常态,而“第一种形态”涉及的问题往往比较轻微,不少党员干部并不能认识到其中错误性,这就要求我们转隶干部改变、提升原有工作方法,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做到既让违纪党员干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又要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扎根基层的服务实力
转隶干部很多属于“三门”干部,直接从家门到校门再进机关门,而自侦工作内容和模式所限,常年看守所、办案点、办公室三点一线,工作基本都是围绕着案件本身开展,较少与社会接触;加之“以大要案论英雄”政绩观的影响,往往缺少对对基层群众诉求的面对和回应。但是纪检监察工作却是一项“接地气”的工作,它的目的不一定在于办理了多少大案要案,而在于是否解决了老百姓家前屋后河道被污染问题的问题,老百姓的扶贫款有无及时拿到手等等“芝麻绿豆”大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真正为人民、为基层服务,树立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理念,让纪检工作成为群众看得见、拿得起、信得过的公平秤。
今后我们既要有千里追捕的勇气、蹲点守候的胆气、审查谈话的霸气,更要有深入田间地头的地气,深入调查研究的底气,扎根群众百姓的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