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阳明学府
王阳明文化书院:以“致良知学、知行合一”为纲,做新时代王阳明文化精神的推广者、学习者、实践者。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价值观,共享文化自信梦,民族复兴梦。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做知行合一的行动队,人因爱更伟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阳明学府

女明星被催婚,杨紫“爸爸”一句话引10万人讨论: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阳明学府  · 公众号  ·  · 2019-03-02 05: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近一期的《我家那闺女》,

焦俊艳邀请演员高亚麟一起吃饭,

闲谈间,她 说起自己的婚姻观,

觉得父母一直在催婚,

自己却不知为什么要结婚?

真想要单身到老。

高亚麟静静听完,说了一段话,

竟让无数人瞬间泪目。


他说: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

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



为什么老人会喜欢催你,

唠唠叨叨的,

因为他们看到了死神,

所以他们想完成那些没完成的。

当你看到死神以后,

你老怕那个步子赶不上。



此话一出, 焦俊艳陷入了沉思,

现场包括弹幕上的网友们也深有感触,

话题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立刻引起全网讨论,

阅读量4.3亿,讨论10.7万。



网友评论这句话:

“让人感动,却同时令人感到害怕。”

因为父母看到了死神,

就有种生命倒数的压迫感,

唯一担心的是孩子没了自己的保护,

能否在这个世界照顾好自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图《桃姐》剧照


父母在时,

我们总感觉人生还长, 自己还小,

还有大把的时间挥霍,

所以总是边走边玩,不急不躁,

我们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

父母离去, 才知人生的短暂。


图《桃姐》剧照


就像一位网友留言,

自己姥姥去世那天,

妈妈趴在床上哭了很久很久,

然后对自己说:

“我以后再也没有妈妈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1


《人间世2》第七集 “往事只能回味” 播出后, 虐哭了一众网友。这期 节目聚焦了一个庞大的老年病群体 ——阿尔茨海默病, 即老年痴呆症。


这是一种无法治愈或逆转的疾病, 每3秒钟 全世界范围内就会有一位被确诊为 阿尔茨海默病患。 有人甚至说 ,如果人有灵魂的话,那么阿尔茨海默就是 灵魂癌症。



他们忘记了老伴的名字,

忘记了子女的存在,

忘记自己的年龄,

忘记刚刚吃过的饭,

甚至拿起牙膏给子女打电话,

变得健忘、糊涂。



他们的大脑中,

好像被人硬生生 放了一个橡皮擦,

一点点擦掉了曾经的记忆,

但父母就算忘记了全世界,

也不会忘记爱你。



就像那个曾经感动中国的 公益广告, 得了老年痴呆症的父亲, 忘记了很多事情。


儿子带他去餐厅吃饭, 竟然当着众人的面,直接用手 拿起饺子塞进口袋, 一旁窘迫的儿子急忙阻止: “爸,你干嘛呀?”



父亲却说:

“这是留给我儿子的,

我儿子最爱吃这个”。



世界上最漫长的告别,

不过如此。

我们一点点看着他们老去,

忘记一切,

可是爱你这件事,

他们永远不会忘记,

因为这比生命更重要。


图《桃姐》剧照


所以,只有当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 尤其是经历过一些变故后, 才慢慢开始明白:


为什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是一句最好的祝福, 且“身体健康”在前, 因为这是前提, 是其它一些美好祝愿的先决条件。


2


去年9月,

63岁的歌手费玉清宣布退出娱乐圈,

引起一阵哗然,

震动了整个乐坛。



他晒出亲笔信,

原来,自己因为双亲的离世,

感觉人生没有了动力,

将在2019年巡回演唱会结束后,

正式退出演艺工作。



他在信里写到: “这么多年来, 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 我一直快步向前, 却也忽略了欣赏沿途的风景;


当父母亲都去世后, 我顿失了人生的归属, 没有了他们的关注与分享, 绚丽的舞台让我感到更孤独, 掌声也填补不了我的失落, 去到任何演出的地点都让我触景伤情;


我知道是我该停下来的时候了, 停下来我才能学习从容的品味人生。”



整封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就算我功成名就,

鲜花掌声无数那又如何,

我终究再也不能抱一抱父母了。


图《桃姐》剧照


我们曾经以为父母永远不会老,

永远会在家里等着我们,

只要我们一转身就能看到,

却没注意皱纹早已爬上他们的脸,

白头发早已经拔不及了。



和费玉清合作过的歌手周杰伦,

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

所以他很早就意识到家人的重要性,

每次演出或者出席活动都会带着母亲,

从不缺席。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常伴父母身边,

让他们不为我们担心, 才是最大的孝。


3


当代作家张炜月的代表作 《第一次抱母亲》, 有这样一段情节描写:


“母亲病得不轻,住在医院里。 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 右手托住她的腿弯, 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我差点仰面摔倒。


护士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母亲说:“我这一生, 最重的时候也只有89斤。”



“在我的记忆中,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

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

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

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

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她抱起的是孩子, 背起的却是爱, 爱有多重, 自己的肩膀就能挑起多重。


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一段旁白: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 为什么连最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


那是因为, 比起她自己, 她还有更想守护的珍贵东西...... 那就是你。


图:《桃姐》剧照


4


我们总有太多“重要”的事情,

要追逐梦想,要结识朋友,

要探索世界,要挣更多的钱,

“陪伴父母”这一项在我们的

规划表上一次次给“更重要的事”让位。


图《桃姐》剧照


可又有多少人明白,

家人是比梦想更重要的事情。

周杰伦的《外婆》中有一句歌词:

“外婆她的期待,慢慢变成无奈。

大人们始终不明白,

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


趁还来得及,

多陪陪父母吧,

多耐心听他们说说话,

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才后悔为什么没有多陪伴!


- END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须知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来源: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阳明学府整理



(王阳明简介)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想了解更

扫描下方二维码










⊙版权声明


◎本期整理编辑 ✎阳明学府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本文由阳明学府原创,转载请注明



◎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阳明学府微信平台整理发布,

不代表阳明学府的观点和立场。



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和转发哦 ↓↓

父母在,我们看不到死神。
点个好看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