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油粕面
油粕面是一个非营利的微信公众平台,专注于油、粕信息分析,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我不小心拉在了男朋友脸上,我...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Oxford ...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懂中式美学的人,真不简单! ·  4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这也太香了!一口酥脆,根本停不下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油粕面

从天气与单产的关系看美豆后期走向

油粕面  · 公众号  ·  · 2017-07-26 17:55

正文

进入7月过后,天气升水被快速的注入豆类市场,导致美豆反弹幅度已达15%。天气炒作无可厚非,而且升水一旦被注入就不会快速被挤出,因此很容易理解美豆回调至990美分关口后重拾涨势,其背后的逻辑很清晰,美豆以南北达科他州为主的主产区持续高温干旱,而降雨要么爽约、要么只是星星阵雨,干旱情况还在恶化。本周旱情监测显示,美国北部的旱情正进一步的恶化,大豆主产区中受干旱影响的州从6月低的5个上升至目前的16个,干旱仍在向美国的东部地区蔓延,但实际市场对天气的关注是“天气—大豆优良率—大豆单产”的这条逻辑,天气不是核心,单产才是核心,未来八月之后单产该怎么调这是行情发展方向的指引,本文希望针对单产水平提出我们的预估。


美豆生长进入关键时点

美豆的生长周期大致分为播种、出苗、分枝、开花、鼓粒、完熟几个阶段,总共100-120天。截止7月16日,52%的美豆已经开花,而从开花期开始,美豆即进入关键的生长阶段,每个植株开花的数量将直接决定结荚的数量,而除了结荚数量之外,能影响单产的是粒种。之所以干旱将给大豆产量带来威胁,是因为大豆在开花之后对土壤水分的需求显著提高,在开花至鼓粒阶段,大豆需水最多,约占总耗水量的45%,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蒸腾作用强度在这个时期达到高峰,干物质也直线上升,之后大豆鼓粒至完熟,耗水量大约占总耗水量的20%,这一时期若干旱缺水,则瘪粒、瘪荚增多,而粒重下降,因此这两个时期供给水分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大豆的最终单产。


对美豆优良率的几点认识

如此说来笔者认为,这段美豆从900到1047的反弹实际是在走预期提前量,而真正影响单产的故事才刚刚开篇,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以来8月之前的USDA报告都按趋势模型推测单产,而在8月报告上才按实际生长状况调整美国大豆的单产水平的原因,目前市场自7月以来形成看涨趋势的逻辑集中在大豆的优良率上。


统计了近几年的美豆优良率变动和最终单产间的关系,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1、在7月初美农业部预估的美豆优良率偏保守,以2010年和2014年为例,优良率保持基本不变,但单产呈现逐级上升。2、按统计的规律来看,每1%的美豆优良率变动平均能带来0.3%的单产变动。3、在美豆优良率提高的情况下,单产对优良率变动的敏感系数比同程度的优良率下调时的敏感系数高,这一点背后的逻辑也很容易理解,大豆种子改良,趋势单产逐级调高。4、按照目前2017年的优良率和单产预估倒推,敏感系数被设置为0.48,较上文提到的0.3敏感度均值水平有较大偏差,而个人认为这可能也是7月USDA并没有进一步下调48单产预估的原因。如果用0.3的敏感度和61%的优良率来预估,单产的估计值落在49.5,这个结果让笔者看到了后市可能出现的分歧,如果后期一旦天气干旱缓解,那么这一轮的炒作将被最终定性为证伪,而即使天气仍一定程度恶化(优良率下破50%除外),单产也难以大幅跌破48,因此笔者对下半年美国大豆的趋势性上涨并不太乐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