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刷屏精选
传媒进程小记录,热点话题一起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刷屏精选

外国人永居条例,有网上说的那么严重吗?

刷屏精选  · 公众号  ·  · 2020-03-02 19: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们梳理、对比大量信源
分析大事件中最关键信息
看热点,抓重点
关注“刷屏精选”公号的《媒体炸鸡》



肖战唯粉和AO3用户间互相举报,酿成新冠疫情后最新网络大事件。


其实,在另一个领域,还有一个人被网民四处举报,他叫 杨宜勇


而起因,则是因为《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关于此事网上有众多说法,我们一一分析这些信息的靠谱度。


网传杨宜勇的很多言论
是无法查证的



27日,司法部官微发布《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草案》,征求社会意见。其中一些条款,被部分网友认为“大开国门”“侵犯国人权益”“会让素质低下的黑人泛滥”。


杨宜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随后被指为条例的幕后推动者受到网民攻击,刷屏最多的,是这两张截图。


但它们有诸多疑点。



1. “中华民族复兴可能需要外国人来完成”,我们没找到杨宜勇发表此结论的原话出处。


2. 截图中提到的阿蚌,是一位独立人口学者,根据他自己的叙述,是在2010年受邀参加研讨会时,与杨宜勇有过交流,相关表述为“实在生育率上不来,还可以引进移民”,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单方面说法,未经杨宜勇本人背书。交流全文如下。


3. 从截图行文看,这是一篇评论文章,但以杨宜勇观点为标题发表,标题格式令人以为此为杨宜勇观点,但实际上,这是两条信息嫁接之作——杨宜勇的确曾在2012年8月发表过“中华民族复兴任务完成62%”的论述,作者再结合阿蚌的说法,搞出了这样一则惊悚的标题。下图为阿蚌本人的说明,然而,比起动辄几千上万的批判性微博,截止3月3日下午三点,这则说明只有273条转发。



4. 第二张图在传播过程中,被很多人当作杨宜勇支持女大学生与留学生联姻的证据,但我们查遍网络,也没查到该信息的出处。


有网友查到,该截图最早为某自媒体文章,后被删除。而从行文来看,涉及女大学生部分更像是作者的陈述,而不是某个专家观点。



5. 其实,判断信息时一定要看信息发布者的身份,杨宜勇是官方学者,还不是普通的官方学者,是国家重要部委的研究机构负责人,公开说出网络流传的那些话,是极端不讲政治之举,可能性很低。


当然,这篇文章不是为杨宜勇先生洗地,而是分析更重要的议题。



外国人永居条例的关键点


初看条例,第一感受是限制条件还是蛮严格的,比如这几条规定:


没学历的老外,需要在中国连续工作四年,工资性收入是所在地区城镇职工六倍,拿成都举例,2018年成都市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达71300元,一个没学历的老外,在成都收入必须超过42万才能有资格申请,这在成都基本是外企高管的水准。


但细看下来,网民还有诸多困惑,网上质疑中主要对准了几个比较关键的条款,众说纷纭。还是那句话,信息要对比着分析才有价值。



1. 关于19条

这条原文是,“外国人因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其他正当理由,被一些网友认为其消解了该条款此前的严格规定。

我们对比一则条文,刑法第287条,“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发布有关制作或者销售毒品、枪支、淫秽物品等违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


其实,“其他正当理由”和刑法里的“或者其他”,在立法实践中都属于 兜底条款。


什么是兜底条款?因为法规文本中无法把所有社会生活中的情形全部列举出来,因此就来兜个底,免得把该办理、处罚的给漏了。但根据法治精神和司法实践,兜底条款中未列明的那些行文,其严重性、程度等必须是和已经列明的是相似、相一致的。


比如,我发布的是一部同人纯文学作品的会员销售信息、卖水果刀的信息,显然构不上毒品、枪支、淫秽物品的严重程度,就一定不属于“或者其他”的范畴,也很难以此条款定罪。


同理,外国人永居条件中的“其他正当理由”,也必须与已经列出来的性质、程度相当,一个没任何贡献、收入也很低的外国小伙拿到永居,显然属于违反法律的情形,这是不言自明的。


从文本上看,这些规定其实没有原则问题,但需要更细化。至于实践中的问题,属于另一个范畴了。


2. 关于17条


这条的意思是,配偶是中国人或拿到了永居的外国人,婚后在中国共同生活5年,且每年实际居留不少于9个月,可以拿到绿卡。


我们来对比198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7条是这么说的——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一、中国人的近亲属;二、定居在中国的;三、有其它正当理由。”



在1980年的法律中,条件比今天的还要宽松,只要求“近亲属”,还不是永居条例里的“直系亲属”,其同样也有“其它正当理由”的表述,更重要的是,这是入籍的规定,还不是永久居留。


而我们都知道,实践操作中,几十年过去了,外国人入籍少之又少,入籍条件也相当苛刻。



3. 关于社保


质疑声中,很多人认为外国人可以不缴钱,免费吃我们的社保。“永居条例”是这么规定的——永久居留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工作的,按照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在中国境内居留但未工作的,可以按照居留地相关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其实,人社部在2012年专门出台了外国人缴纳社保的规定,其基调就是与本地人保持一致,由此还引发过一些舆论争议,一些外企抱怨增加了成本,下图为人社部规定。人社部规定出台后,各地都出台了细则,比如深圳规定,“在我市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的险种、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方式,按照非深圳户籍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相关规定执行。”



深圳的规定其实和全国各地大同小异,而此次永居条例,有的就是对这些规定的承认,有的是新增的。相关信息一对比即可知。



新例是怎么来的



其实我们梳理时间线,更能发现此次永居条例修改的“深意”。

2015年2月18日


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这是新例的先声。


意见开宗明义写明“为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并阐明了其重要意义——随着国际人才竞争加剧,迫切需要以更加积极主动、开放自信、灵活务实的态度,创造更为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

2018年3月13日


国家提出将公安部的出入境管理、边防检查职责整合,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由公安部管理。这一机构改革方案当天获得通过。

2018年3月13日


同批的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国务院重新组建司法部,不再保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有新闻阅读经验的人都知道,以往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起草、组织都是法制办来实施,之后这一功能统一并入了司法部。因此我们看到,此次是司法部官微率先公布条例征求意见。

2018年3月18日


侨办主任裘援平近日接受南都专访时说,《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正在立法中,将在法规制度上为外籍华人申请永久居留资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绿卡)降低门槛。

2019年1月28日


全国移民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在澎湃新闻的报道中专门提到了会议中一句话: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移民管理新路子。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升移民管理服务水平。凡是有利于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预期的事,都要先办快办;凡是有利于开放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事,都要快办大办;凡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事,都要大办办好;凡是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事,都要办好多办……欢迎更多的港澳台青年、在外留学人员、华侨子女来祖国大陆就学、创新、创业,欢迎更多的企业家来华投资、办厂、商务,欢迎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华讲学、工作、居留,欢迎更多的外国人来华休闲、旅游、交流。

2019年5月11日


中国政府网发布2019年政府立法工作计划,明确了立法项目及负责起草的单位,其中就写明了《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由公安部起草。


一年快过去了,这一过程基本是按常规程序在走,从历次官方强调的内容可以发现,它基本秉持了中国法规出台的一贯逻辑,既有顶层设计,也有基于经济社会形势的最新判断和需要,同时要结合中国实践尤其是政治。没有人敢随随便便拿一部所谓的卖国条款出来征求意见。





我们非常理解网民的焦虑,比如担心实际执行过程中走样,担心它会影响到一些就业人口的权益,担心自己的诉求在草案成形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表达。


同时也能理解这些情绪的来源,比如一些地方给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同样是丢了自行车,谁先能找到呢?


但是,通过理性、专业的手段,而非诉诸情绪甚至虚假信息,其实更能达成自己的利益诉求。


比如,有些网民担心非洲小伙娶了我们中国姑娘,甚至发出了“中国女孩子只属于中国男孩子”的声音,这些焦虑,或来源于对中国剩男现状,或来源于一些媒体报道的大学留学生伴读新闻,两相叠加,难免让人产生同仇敌忾的情绪。



因为极扯眼球,所以这些声音能获得大量的传播,然而它已经偏离了对一部条例讨论的专业化轨道。我们不苛求普通人具备专业水准,但对人作为个体意志的尊重应当成为共识。


因为外国人我的工作收入会受影响,所以我反对,这是非常正当的利益诉求。规则,本来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博弈的产物。


中国女孩们只能属于中国男人,所以我反对,这就有点情绪化了。


正如一些网友驳斥道——中国女孩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自己。




参考文献

1.杨宜勇:就业千斤重,民生总关情.新华网

2.原创 | 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的深意. 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3.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谈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人民网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司法部政府网

5.占豪.微博

6.雷斯林.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外国人永居条例?.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7.胡锡进:外国人永居条例,需要细化到不留可钻的空子.环球网

8.想拿“中国绿卡”有哪些条件?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北晚新视觉网

9.司法部就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中国新闻网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在这里.司法部

11.关于外国人永居条例的杨宜勇的发表言论的信息来源是什么,是官方发布的吗?.知乎

12.对于《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的再解释.公众号“李建秋的世界”

13.阿蚌.人口咨询会、研讨会侧记.天涯社区





欢迎转发,点个“在看”

让优秀媒体被更多人看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