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绵羊音”著称的创作型歌手曾轶可,并非大红大紫的明星,但也有不少口味特别的忠实粉丝,出道10年之后喜提了一回热搜,却在更大范围的公义面前惨烈翻车。
其微博自述称,因机场过安检未脱帽,“工作人员”态度不好,自己被叫进房间“录像教训”,投诉对方蛮不讲理、私用职权,并疑似当场予以粗口回怼,回家后更发微博九图曝光“工作人员”照片信息,其140万基础粉丝,很快引发大量转发。
自留地里,死忠粉是会帮她出气,但出了这一亩三分地,任性还是败给了公义。虽然其微博角度偏颇,但还是能一窥大概情形:首先作为安检常识,曾轶可又是常年飞来飞去,不脱帽不仅有错在先,而且毫无借口。然后纵观整个执法过程,也并无明显违规之处,并没有涉嫌粗暴执法、长时间留置等违规情节,你投诉什么?个人微博影响力这么大,投诉要有实锤的呀?
曾轶可搞错的常识还不止帽子。其辱骂投诉的其实是边检民警,而并非什么机场“工作人员”,其曝光照片中可见清晰警号,这点常识也没有么?这是正儿八经的国门边检,不是地铁保安,严肃性不可同日而语。
其所谓“录像教训”乃是民警依法开启记录仪,这是对当事人与民警的双向保护,而绝不会成为随意曝光的明星八卦,真要是违规泄露了你再投诉不迟。相反,曾轶可随意曝光他人信息,才是涉嫌侵权违法。一个明星如此无知任性,很快被网友批评得找不着北。
鉴于事件造成的重大影响,今日 @北京边检 发布情况通报,并被 央视新闻予以转发。通报称:@曾轶可NewestNews 发微博质疑北京边检民警执法行为,并公布执勤民警工作证件信息。经调查,当天下午,曾某某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办理入境手续时,不配合脱帽进行面相对比,民警依法对其进行人工复核却遭其爆粗口,遂将其带离通道。曾某某两次近距离对民警拍照,干扰执法。对于曾某某在网上披露民警个人信息及照片,对民警身心造成严重影响的侵权行为,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力。
曾轶可的一面之词果然添油加醋,而且涉嫌撒谎,居然两度不配合脱帽比对,民警才将其带离通道进行人工复核。在按程序复核期间,还继续不服从检查,并两度对民警近距离拍照,干扰执法。最后值班领导出面才予以平复事端,曾轶可辩解称粗口并非针对民警,值班领导对其批评教育并查明人证相符后予以放行。
但其后的所作所为又自行打脸,所谓“粗口并非针对民警”,结果把人家警号都曝了九图,这不是针对个人泄愤是什么?在这一次事件中,把言行不一、谎话连篇的恶习暴露无遗。
调查结果符合预期,网友唯一有意见的是,综合其行为性质及侵权影响来看,“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力”似无必要,早已达到行使的标准了。
假如把当事人换成普通百姓,大概率难逃法办。很多网友违章被处罚之后在朋友圈骂了一句交警,区区几百个浏览量,就被毫不留情地拘留5天。当然对此执法尺度还存在争议,但是比执法偏严影响更不好的,在于某些人犯法不能与庶民同罪。
这是边检执法,不是淘宝客服。执法尊严不容挑衅,这跟其他场景下民警执法的情况相同,公民必须配合。而边检场合下,还可能涉及到恐怖活动、跨国贩毒等潜在重大威胁,一旦有嫌疑,警员势必严阵以待,马上会带离通道,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下跟你斗嘴。
所以在这个严肃的场合,公民必须学会尊重、配合,出现问题要遵循民警指示,不要凭自行理解胡乱操作,譬如曾轶可自述的“退回去重新过”……开什么玩笑。就像电影中犯罪分子碰上边检警察怀疑,立马调头就跑,那还不引发大乱,甚至恶战。
案例就是示范,如果这样无理取闹都行,当场干扰执法也行,事后继续侵权也行,违法没有代价,很多人可能就会仿效,把挑衅边检当做日后吹牛的资本。
并不是想把曾轶可置于死地,这事顶天了也就几天拘留,但其“违法必有代价”的公共意义,远大于对个人的实质处罚。我们并不需要公众人物做道德标兵,但起码在法律上一视同仁,才是对类似事件最好的回应。
不可否认,名人大V在一些投诉案例中,是推动进步的巨大力量,但同时反过来也有同样的威力,我们要鼓励他们正当维权,但不能纵容他们滥用影响力。不开心了就挂人发动网络暴力,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曾对很多素人造成严重伤害。影响力也是权力,影响力越大,越要谨慎善用,所有的权力都不能滥用。
本文来自凯迪原创作者:
纸上建筑
,经授权转载自作者公众号:
纸上建筑
。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