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海贤
动机在杭州(陈海贤)的个人公众号,主要用来发我自己原创的关于幸福和成长的活动、问答、文章和书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总投资超6.86亿!北塘古镇又有新动作 ·  昨天  
生态梦网  ·  无法取得资质!北塘国际学校将被盘活 ·  2 天前  
生态梦网  ·  大手笔!继航母之后,滨海再添旅游新地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陈海贤

标准化的人

陈海贤  · 公众号  ·  · 2020-04-30 21:56

正文



这个来访者从很远的地方来。他拿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他要跟我探讨的问题一二三四。他说:「我是因为看了你很久前写的一篇文章来的。」


这篇文章叫 《没有感觉症》 ,写在好几年前,如果不是他说起,我差点都忘了。文章讲的是一个读者来信诉说她的烦恼。看起来她的生活按部就班,心里却总觉得不太对劲。她去见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问她要讨论什么问题时,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就用拖延症啊、找不到未来方向啊之类的话题应付过去。她也尝试过要摆脱现状,努力改变自己,可就像一个怪圈,过不了几天,生活又会回到原点。




「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我。」来访者说。


「我结婚了,有孩子,上小学了。在一个效益不错的国企上班。工作没太大压力,收入也不错,好多年前就买了房子车子。我生活在一个二线城市。从这边人的眼光看,我的生活已经相当不错了。可我就是提不起劲。对什么事,都没法投入,没什么兴趣。


我想,也许是因为我缺个兴趣爱好。所以我就努力去找一个爱好。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看话剧演出,也接触了当地的话剧社团,好像自己对话剧表演有点兴趣,可又一想自己没有任何表演基础,也不是那种很“放得开”的人,而且社团里都是比我小很多的年轻人,可能会有代沟,去了几次就不去了。我又想,也许学摄影更适合我这个年纪。我就买了个单反,还报了当地摄影家协会组织的培训班,参加了几次摄影采风活动。刚开始,我似乎找到了一些兴奋的感觉,可很快这种感觉又消退了。拍不了几次,我也把相机给放下了。后来我想,也许相较于向外寻求寄托,可能更应该向内寻求答案,应该加强学习,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所以我就买了很多课,包括您的课。刚开始听很兴奋,觉得找到了改变的方向,可没过多久,又变回了「听过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状态。」


他说:「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好像到处都是问题,可又好像没什么问题。我很长时间都处于闷闷不乐的状态,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我真正快乐起来,生活得很麻木。所以我想来找您聊聊。我想跟您探讨这四个问题。」


来访者打开了他的笔记本,笔迹很工整地写着他的问题和思考。我不想把咨询变成问答的教学模式,就继续问他:


「你的工作呢?你喜欢你的工作吗?」


「不喜欢但也没有很厌恶。我工作十几年总体上是按部就班的,也正常晋升到了管理层。以前曾经有过争取调整工作岗位的行动,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如愿,所以也就习惯了“被安排”。我觉得现在做的就是一些事务性、流程性的工作,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近几年,我在工作中处于游离的状态,一直没法投入,应付了事,越来越没有存在感和自信心。就算我上心一点,也不会有什么差别。」


「那你的爱人呢?你跟她关系还好吗?」


「没有太好也没有不好。她也在当地的一个事业单位上班。平时我们都各干各的。回到家,她看她的连续剧,我听我的网课。除了女儿的事,我们也很少交流。」


没有太好,也没有不好。就是无处不在,又无从改变的闷。他的叙述,让我想起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小说里的主人公也是人到中年,忽然决定抛弃所有去学画,并从此过上了穷困潦倒又波澜壮阔的艺术家生活。他生过重病,勾引过朋友老婆,当过码头工人,娶了一个荒岛部落的女人,最后因为麻风病生活到一个山洞里,创造了一副惊为天人的壁画,又一把火烧了它。


莫非真的只有这么决绝的改变,才能摆脱这种生活的困境,重新找回活着的感觉? 难道,他就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吗?


「没有。我从来没有过特别想要的东西。在我的印象里,我从来没有要求我父母买过什么,因为我知道,就算要求了也没用。你这么问,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来。我高中的时候,我妈妈出差去上海,给我带回来一双鞋。这双鞋是白色的,我觉得款式有点女性化,我不喜欢,不肯穿。我妈坚持让我穿。她说,既然已经买了,就要穿着,不能浪费。我跟她吵了很久,最后实在没办法,就只好穿着它去上学了。最初的几天,我总是下意识地把我的鞋藏起来,生怕同学看见。慢慢地,我也就习惯了。我一直穿着它,直到穿破了为止。」


得不到回应的「我想要」,会逐渐变得面目模糊,慢慢地,连我们自己也认不出它,觉得它不重要。


来访者继续讲他的故事。后来他去读了大学,父母帮着选了一个好就业的热门专业。被同学拉去参加辩论赛,又被老师安排加入了学生会。在辩论赛上他认识了一个女生,那个女生喜欢上了他,主动创造了很多接触的机会,于是他没有追求,“自然而然”的和她开始恋爱了。问他对这女生的感觉,他说:


「当时的我,其实根本不懂什么叫爱,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激情和冲动,很大程度上是觉得,这是个挺好的女生,我又没有特别的地方,她对我有意思,我就应该感谢并且接受。」


这段恋爱持续了很久,一直到他毕业了,回家找了稳定的工作,这个女生也跟着他回了老家。父母并不喜欢这个未来的儿媳妇,总觉得她跟他们不是一类人。可是,既然按照世俗的标准,儿子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工作也稳定了,他们就为他们买了婚房,买了车。他也觉得可以结婚了,就向女友求婚。


没想到,女友拒绝了。这让他感到意外,也让他的父母愤怒和不解。「我家儿子相貌也不错,工作也不错,房子也有,到底哪里配不上你呢?这样的生活到底哪里不好呢?」


哪里都挺好。所有成家的条件都已完备。甚至连两个人的恋爱经历都是完美的——大学就开始的恋人。可是,这段感情终究缺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她感觉不到爱。她觉得这个男生不是真的爱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