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处理器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意识到,一款成功的处理器需要满足两点基本要求:
一是性能符合应用需求,二是拥有繁荣的生态系统,
这样才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Intel和ARM抓住了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才形成了如今成功的发展模式和很繁荣的生态系统,也建立了高耸的专利壁垒。从零开始构建全新的技术和生态系统由于没有先发优势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只能想办法兼容已有生态,因此我国处理器的发展路线基本上演变为斥资引进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借助已有生态系统开拓市场。目前我国的国产处理器主要有基于x86的兆芯、澜起,基于ARM的飞腾,兼容MIPS的龙芯、君正等。但国产处理器的生态系统仍然孱弱,还不具备与国际主流玩家同台竞争的实力。
RISC-V ISA的以下三点优势对用户非常有吸引力:
一是技术基本成熟。
不仅有优化的指令集,还提供一整套开发工具链,并已在前期经过多次原型芯片验证。
二是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着手进入,正在积极推动建设生态圈,形成了一股推动RISC-V的力量,有望建立开放、面向较广的市场。三是开源自由使用的模式让用户有机会避免Intel知识产权体系的锁定和ARM高昂的特许使用费。
更为重要的是RISC-V的开源模式打破了原有处理器领域严厉的封锁格局,MIPS也随之宣布免费提供最新的32位和64位MIPS架构,同时也为所有MIPS架构的使用者提供其在全球范围内几百项现有专利的保护。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发处理器芯片的门槛和成本,为我国借力发展自主CPU技术,培养CPU领域人才,形成自主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机会,
上海在RISC-V布局上积极行动,率先将RISC-V列入政府扶持对象
,自2018年起,上海经信委连续两年在软件与集成电路专项中支持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相关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并明确要求内核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支持成立了中国RISC-V产业联盟,集合众多重点企业、大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如
上海芯原、上海赛昉科技(SiFive China)、杭州中天微、北京君正、兆易创新、紫光展锐、地平线、晶晨半导体、华大半导体、复旦大学、上海交大
等50余家单位,共同提升中国企业在RISC-V指令集创新、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并加快RISC-V的市场推广和产业化应用。
ISA只是处理器的基础核心技术之一,同一指令集研制出的不同处理器的性能也有高低之分。我国国产处理器的设计能力以及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研制出一款性能良好的处理器,更为困难的是构建出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涉及上下游软硬件诸多环节的庞大而复杂生态。因此开源ISA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耐心和恒心专注于基于RISC-V的自主技术研究与应用,并与我国的市场优势充分结合建立良好生态,力争在这场角逐中跑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