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36Kr.com)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我们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通用汽车拟裁员1000人#】据知情人士透 ... ·  4 天前  
新浪科技  ·  【#互联网大厂集中启动反腐#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有创始人大卫·贝尔做背书,国际跑酷B-13俱乐部想要在中国把跑酷变得更大众化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8-18 22:08

正文



飞檐走壁

是每个男孩子的梦想



文 | 段旭


你可能在电视上看过炫酷的跑酷运动,你可能也看过这项运动的创始人大卫·贝尔主演的《暴力街区》系列电影,但你一定不知道,大卫·贝尔乃至跑酷运动的重心,正在逐渐转向中国。


朱永保的身份很多,他是跑酷资深玩家,跑酷学校校长,影视动作指导,但他最近添加的两个新的身份比较重要:国际跑酷B-13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以及大卫贝尔的全球经纪人。为什么一个中国人会成为法国动作明星的经济人?他说:“一方面是因为我和大卫·贝尔的私人关系非常好,另一方面则在于,大卫·贝尔非常看好跑酷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朱永保和大卫·贝尔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运用身体,突破一切障碍,最快地从一个地点穿行到另一个地点,这就是跑酷运动。在运动中,跑酷玩家会用到各种各样惊险刺激的动作,构成了跑酷运动的观赏性。跑酷运动一被创造出来,影视行业就发现了它的观赏价值。大卫·贝尔及其学生的一系列电影,使得跑酷运动红遍全球。


但据朱永保透露,大卫·贝尔对跑酷运动的现状并不满意。他说:“跑酷宣传的克服恐惧的精神应该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但现在跑酷只是小部分玩家在玩的街头运动。它有点太酷了。大卫·贝尔认为跑酷运动应该‘落地’,变得更大众一些。”


中国被大卫·贝尔看做跑酷运动落地的最佳国家,朱永保介绍说:“首先是因为大卫·贝尔非常热爱中国文化。他曾经学习过武术,而且他自己认为,跑酷运动的诞生与成龙电影的动作设计也有关,中国有这方面的基础。”


商业上的原因则是中国市场的巨大价值。不同于欧美已经成熟的市场,中国体育市场不仅广大而且未饱和,跑酷运动有着发展余地。而大卫·贝尔也在中国影视界发展,他参与主演的中国电影《超级快递》即将在年底上映。


跑酷运动在中国落地的第一步是场馆。现在,他们正在朝阳区修建面积约为400平米的跑酷馆,而其内部设计结构则是大卫·贝尔亲自敲定的。朱永保介绍说:“这个场馆主要是训练用的。过去跑酷训练主要在户外,用已有设施开展,非常危险。我们设计了一套安全性很高的设施,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气垫和海绵。并且还能保证训练效果。”

跑酷馆3D图


在国际跑酷B-13俱乐部的计划中,跑酷馆会是推广跑酷项目的重要基地。“我们这次的馆址离大学很近。”朱永保说:“在初期,我们希望能够吸引大学生来我们这里学习。然后帮助他们在学校内组织社团,社团之间再举行比赛,最后辐射到全社会。”如果这个模式成功,那么朱永保还准备把这个模式推广到全国去。


但这样的推广显然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场地。朱永保解释道:“人才不必担心。中方有教练,法国方面也会有教练派过来。现在我们这个场地就有两个外籍教练。跑酷对场地的要求本来就比较低,我们可以对小区公园进行一定的改造,将之变成跑酷训练基地。”


那么国际跑酷B-13俱乐部该怎么赢利呢?朱永保描述了四种赢利模式:


  • 一、影视 IP 。作为大卫·贝尔的全球合伙人,国际跑酷B-13俱乐部将会从运作这个大号 IP 上获得一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跑酷早已经和影视行业有联系,向影视行业输送动作演员,替身,特技和动作指导,也是朱永保认为已经成熟的一条变现渠道。


  • 二、培训收入。这一块收入将会从跑酷馆本身的运营中获得。但朱永保认为这还不够:“有许多特殊人群需要跑酷培训,如特警,武警,消防战士等。我们会给他们做培训服务。此外,跑酷在灾难逃生上面有许多用处,跑酷玩家在发生灾难时生存率比普通人高20倍。我们认为所有人都需要学习一点简化的跑酷。”


  • 三、赛事 IP。朱永保说,当大学生联赛有一定规模之后,他们会考虑开办跑酷专业赛事。他说:“红牛每年都会举办极限运动挑战赛,但那还不够。跑酷要有自己的赛事,并且我们还希望这个赛事能够产生出职业运动员,成为一个能赚钱的赛事。”


  • 四、周边产品开发。在跑酷馆的设计图中,专门有一个区域,用于售卖他们开发的跑酷装备。朱永保认为,这还不够。“我们还准备开发跑酷相关的手游。VR技术也可以帮助跑酷的传播。我们还会给跑酷馆开直播,让网络上的观众可以看到我们的训练。这些也都可以盈利。”


目前,国际跑酷B-13俱乐部团队20人左右,他们正在寻求融资,预计规模400万。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裁员!裁员!裁员!创业者们的寒冬大逃杀 | 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