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换个话题,赶上两会,咱们聊点虚的。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学习的。
最近股票比较火,就先从股票开始吧。
我不会炒股。
从来没有学过哪怕一点儿和股市相关的理论。也懒得学。但
我知道谁炒的好。
我几乎把巴菲特所有的访谈都找出来了。就是那种公开的,你随便找个搜索引擎都能找到的访谈。注意,我不看二手的。我只看原版。
像巴菲特这样的人物,是不会对着全世界胡说八道的。他说的一定是他的智慧、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但你很快就会发现,他的访谈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
人家问他说,你为什么不投微软啊?你和比尔盖茨还是好朋友?
他说我不了解啊。
不了解我为什么要投?
多简单!
不了解你为什么要投?
2017年那会儿,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叫王刚。大家都管他叫Kurt。和我的几位好朋友合伙做了家公司。就算认识了。
国庆的时候,突然遇到了急事,向我借钱。我给朋友挂了个电话,问她有这个事儿吗?
朋友说有。
撂下电话,我给他打了15万。
后来发现,我被骗了。我的朋友们也被骗了。之后,我在房间里呆了一整天。
然后这事就算过去了。
不了解,你为什么要借啊?
我投资只有一条规则:
不懂我不投。
为什么只有一条?
因为其他那几条我没看懂。
去年,全球股市低迷。
我查了下腾讯和京东的股价,感觉比实际的价值低。我决定买入。反正也不着急,就在那儿放着。等它慢慢涨回来。
涨不回来,就当交学费了。
结果没两天,跌了。
想了想,又买了一笔。
接着跌,接着买。
它本来值10块的,现在跌到8块了。
那还等什么?买。
跌到5块了,继续买。
为啥不买?
最近这两只股票都涨了。
我赚了不少。
到现在,我也不懂股票。
我只懂投资。
之前我有强调:
输出的价值远大于输入。
这话没错。
但并不代表输入没价值。
每年,我都会拿出一大笔钱用来购买各种访谈和数据资料。
以此来推断各个企业领头人对当下商业环境和趋势的理解,战略方向以及资金投入
。
截两个片段。
第一个片段,以施华洛世奇水晶精品业务首席执行官的这一段专访为例:
“Q:能否描述千禧一代对时尚首饰消费的观念和习惯与前一代有什么不同?对于“首饰=投资、首饰=礼物”的观念有所改变和转化吗?
A: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千禧一代更加数字化,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消费者,
我自己也开始使用微信,我需要了解在中国市场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对一个国际品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微信如今可以更好地连接消费者,它赋予品牌开拓全渠道运营模式的机会,可以360度地接触到消费者
。
千禧一代对购买时尚首饰的态度十分鲜明,在千禧一代眼中,购买时尚首饰是为了有趣以及追求个性化的风格,时尚首饰搭配不同的服饰,适应不同的场合,这个特点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也是时尚领域的重要趋势。”
我们再看第二个片段。是针对COACH全球CEO Joshua Schulman的一段专访:
“Q:是否可以简单介绍下COACH的线上渠道?在全球电商发展方面,你们有什么战略计划?
A:如今,数字化手段正引领着顾客与品牌之间的互动,这已成为全球趋势。不过,各国的数字化平台各不相同。例如,在北美主要是通过Instagram,在日本是通过Line,在韩国通过Kakao,而在中国,无需我多加赘述,
功能强大的新浪微博和微信等平台肯定处于顾客沟通方式的核心地位。令我们极为自豪的是,我们的中国团队在数字传播方面率先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尤其是在微信上,他们构建了微信客服平台WeClient,让顾客可以和店员方便地进行互动和订购。
我们和微信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在微信上有很强的营销力度。但是我们还是致力于通过china.coach.com平台打造我们在中国的电商业务,并在微信营销所取得的成功的基础上,和顾客保持直接的联系和交流。”
把这两个片段联系在一起,你能看到什么?
用户是谁?
他们分别提供了一款什么样的产品?
如何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