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没有人不知道雄鹰与鸽子那一夜发生了什么…
百听不厌的小故事,听一次笑一次
而这,只是新疆本土语言艺术:
恰克恰克
的沧海一粟。
照片上这位表情丰富的维吾尔族老人就是被誉为“永远的阿凡提”、维吾尔族“恰克恰克”殿堂级民间幽默语言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恰克恰克”代表性传承人
伊沙木·库尔班
。
“恰克恰克”为维吾尔语,意为笑话,这是种完全依赖笑话艺人们现场发挥,将生活中的幽默凝练于语言、肢体、表情,然后向观者呈现的艺术。伊沙木用了60多年的时间给人们带来欢乐,他被人们称为“现代的阿凡提”。
维吾尔族恰克恰克发源于伊犁并在伊犁广为流传,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辐射到博乐、哈密、库尔勒、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地区,并进一步传播到了
哈萨克斯坦国的部分地区。
“20世纪下半叶,‘恰克恰克’在维吾尔族民间的盛行在伊犁表现得尤为突出,涌现出了一批以伊沙木为代表的深受群众喜爱的笑话艺人”
(见马兰于2011年发表的《维吾尔族“恰克恰克"初探》)
。
2011年年中,伊宁市申报的恰克恰克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伊沙木·库尔班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恰克恰克”代表性传承人。
在新疆,人们非常尊敬恰克恰克艺人,伊沙木·库尔班也以他极度敏捷的思考能力、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幽默睿智的表达能力,让所有人折服。
就像曾听过伊沙木说笑话的文学大师
王蒙
所讲:
听伊沙木说一次笑话,就像去大学上了一堂课,因为他的笑话对人们有启迪,对生活有启示。
伊沙木将“笑话”变成艺术,颁上世界殿堂。
2012年3月,新疆著名笑星、歌星王洋偶然结识了伊沙木·库尔班的儿子,4月25日,王洋和妈妈一起去拜访了这位新疆殿堂级大师。
刚走进院子,听说是来找伊沙木的,呼啦啦来了二、三十个人热心的送他去大师家,当时83岁高龄的伊沙木老人西装笔挺,热情招呼,一番畅谈之后,王洋当场拜师,成为伊沙木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汉族徒弟。
王洋承诺要将恰克恰克艺术传承下去,让两个民族、两种艺术彼此交融,让我们新疆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代一代永远绽放。
2013年9月15日,伊沙木因为气管炎在伊宁市的家中去世。去世当天的悼词中说,
“他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恰克恰克将一代代传承,他的名声超越了时代。”
此后在他的伊宁市家中、北京、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都有维吾尔族同胞纪念他的活动。
在参加伊沙木去世后的乃孜尔(追悼宴会)上,一位维吾尔族青年坐在记者旁边,他边喝着奶茶边轻轻地告诉身边的人:
“伊沙木的笑话你听得多了,就会发现,把他们拼凑起来,或许就是关于一个人、一个时代的自传。”
致敬殿堂级民间幽默语言大师
新疆著名笑星、歌星王洋拜师
维吾尔族“恰克恰克”一代宗师
伊沙木·库尔班 笑声追忆会
2017年4月25日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