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
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
政商内参
。
By政商内参 (
微信最好的政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商信息,深度解读政商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 微信号:
zsnc-ok
来源:占豪
微信号:zhanhao668
这两天,有两则消息放在一起很扎眼也很有趣:
一、印度总理莫迪和印度国务外交秘书苏杰生在1月17日和18日分别表示,中巴经济走廊途径了印方领土,并呼吁中国应尊重印度领土主权。
二、
1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道显示,印度经济增速已经落后于邻国——中国。印度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6.6%,落后于中国的6.7%。IMF还降低了对印度当前财年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幅度为1个百分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2016年我国GDP增速为6.7%,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第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别同比增长6.7%、6.7%、6.7%和6.8%。
这两则消息放在一起,之所以很有趣在于三点:
一、
印度最近总对中国没事找茬
,一副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很不爽的样子,对中巴经济走廊干涉态度明显。中印在差不多近一年时间里,可谓外交摩擦不断。
二、
印度结束连续两年GDP增速超过中国
,GDP增速由2015年的7.5%回落到了6.6%。而在之前,印度官方预估其GDP增速将达到7.1%。中国2016年GDP增速虽然创26年来增速最低记录,却重返世界经济增速冠军的宝座。
三、上述两点放在一起,一个不断折腾挑衅中国的印度,在2016年挑衅中国剧烈的一年时间里,经济增速远未达到预期。
我们不禁要问,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这些时间里,中印关系都互动频繁、关系很好,而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为何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印度为何频频挑战中国?印度经济为何在2016年开始走下坡路?中国又将如何?
在占豪看来,中印关系之所以恶化,根本原因有三:
一、印度对“一带一路”战略充满警惕。
虽然印度多次表明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并明确表示积极参与到“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建设当中,但
印度心理上对中国一直是抱有高度警惕的,印度担心中国最终主导南亚弱化印度的地区和世界地位。
所以,印度的心态很矛盾,既担心失去“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机会,又担心中国借“一带一路”更加强大从而对印度崛起不利。当这种矛盾心态和警惕心遇到一些因素被挑起,中印关系很容易就会出现恶化和波动。
二、印度投机心理过重。
印度和中国交好是很投机的
,莫迪政府在上台后和中国互动频繁表达友好主要基于四个方面:
一是印度不想错过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印度在努力在金砖国家和亚投行都想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这些都需要中国的配合;
二是印度想借与中国友好来削弱和遏制宿敌巴基斯坦,对冲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
三是印度想借机让中国支持其入常、放行其加入核供应国;
四是印度不想单纯作为西方的棋子存在,印度希望保持外交的独立性。
但是,在进入2016年后,由于1月份印度一座空军基地发生枪击事件,印度认为是武装组织
“穆罕默德军”干的,所以试图将该组织头目马苏德·阿兹哈尔列入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名单的申请。中国在2016年4月初第二次搁置了印度的这一申请。
中国为什么强行搁置了印度的请求?根本原因就在于,印度这么做不过是想借题发挥。
如果是恐怖分子印度完全可以和巴基斯坦沟通,和中国协调,一起打掉这个恐怖组织。但是,印度直接就想将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给国际化,明显是想将问题炒成国际热点,然后借此阻止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阻止中巴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模板。中国岂能上当?
另外,印度还想借和中国搞好关系之际,试图让中国支持其入场,支持其成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对于前者,中国不可能直接表态支持,这只中国的角色和利益决定的;对于后者,印度一直不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可能违心让其加入核供应国集团。
当这些投机都得不到满足,当印美在2016年8月
29日签署
《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允许两国军方使用对方的军事基地进行后勤作业,印度就开始想在中美之间通吃。一方面,印度想借美国之力强化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印度又想将这种遏制力换成现实利益。在这一系列心理状态下,印度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对中国开始不断挑衅。
三、亚投行印度未能最早获得利益心理失衡。
其实,印度之所以和中国交恶,应该有印度未能获得亚投行贷款而巴基斯坦却获得大笔贷款有关。2016年,亚投行运作贷款17.2亿美元投资了9个项目,其中有两个项目4亿美元投向了巴基斯坦基础设施。亚投行同时又带动亚行和世行的投资,巴基斯坦这两个项目最终可以获得近11亿美元的投资。相比巴基斯坦,9个项目中没有一个是印度项目。想想看,看到这样的境况,印度当然不爽。
上述因素,就是印度频频挑衅中国的根本原因。
那么,印度经济又为何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和挑衅中国又有什么关系?中国经济又将何去何从呢?
其实,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印度经济之所以在2013到2014财年GDP增速快速增长,除了印度经济增长本来还可以外,
根本原因在于莫迪政府执政后调整了GDP的计算方法。
由于统计算式发生改变,
2014年到2015年度和2015年到2016年度,两个年度印度的GDP都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分别是7.3%和7.5%。由此可以看出,印度调增数据后的GDP增长里边
有很大的水分
。而根据之前的媒体报道,印度应该是调整了GDP统计的基年。
如果此时印度扎扎实实与中国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那印度经济真的可能会被带动进一步走强。然而,印度不但不合中国配合,还开始挑衅起中国来了。就这一点,长期给印度带来的损失就不可估量,因为“一带一路”首先投入的就是基础设施,而印度恰恰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才使得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当然,印度GDP增速下滑至少还有如下三大原因:
一、印度经济工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科技含量低,迂回空间小。
印度由于没有进行完整的基础工业化,所以其工业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单一。由于印度教育、工业、科技水平都较低,其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也较低,这使得印度经济迂回空间很小,经不起折腾且受外部影响较大。
二、美联储加息导致的资本外流。
美联储加息会导致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印度也是新兴市场,美联储加息必然会导致印度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三、莫迪政府不懂经济乱来。
印度经济发展的逻辑很奇怪,这一点和西方国家、中国等主流发展模式都很不一样,
印度非正规的就业人口存在规模非常大,甚至可以认为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印度人为了避税,把大量现金都囤积在了家里而不是存入银行。为了不让民众把大量钞票都屯在家里,莫迪想出了废钞这一招。
莫迪这一行为可真的自己捅自己一刀。在印度,500和1000卢比这两种大额钞票占印度货币流通总额的86%,但根据废钞令,印度流通中86%的货币都必须在短期内完成兑换。根据2012年印度的数据,印度87%的日常交易都是用现金交易。如此依赖现金的国家,
突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兑换,金融市场秩序岂能不乱?
以印度只有一般人拥有银行账户、平均1万人只有1个左右的银行网点,全印度只有20万台ATM机且主要集中在6大城市(三分之一还不能用),市场上流通现金岂能不短缺?现金短缺影响市场交易,经济增长岂能不受影响?
废钞后印度银行门口长期如此排队
事实上,印度废钞准备工作非常不足,在废钞令发出后只是提前印制了部分2000面值的卢比新钞,500面值的卢比新钞甚至根本没有开印。2000卢比短缺,500卢比极缺,这样社会经济怎么能不紊乱?
印度经济2017年将会继续走软,2018年可能会更差甚至爆发危险局面。不过,这对中国来说是好消息,因为这会让印度更加认清形势,知道孰轻孰重,到时候可能印度会冷静下来,强化与中国的合作,中印关系会在印度经济遇到困难时再度转好。
至于中国,虽然2016年是过去26年GDP增速最慢的一年,但却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处于痛苦的构筑底部阶段,但世界上其他国家情况更糟糕、更痛苦,中国在未来将会扛起引导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旗,在经济领域成为世界的实际领导者!与此同时,从2017年开始,中国经济将逐渐走出低谷,2019年当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轨道,中国宏观经济将会进入中高速车道!
肯德基同志啊,治国真不能像做汉堡那样,不能瞎搞啊!
印度为何对美日大打“中国牌”?真相在这里
近年来,美国为了拉拢印度以遏制中国,给了印度不少好处。然而,印度真的这么听话吗?日本想要印度在南海问题做些姿态,以为这样可以“报复”中国,其实损害不到中国一根毫毛,倒是让人看出印度人格调不高。实际上,印度迄今还没有同意美日印在南海联合巡航。
文︱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詹得雄
来源:瞭望智库(zhczyj)
近年来,印度的外交政策的确呈现出一些变化。由于中国的日益强大、没有照顾到印方利益诉求,印度大胆地靠近美日,试图以此同中国博弈;而美日出于自身战略考虑,巴不得印度成为它们制衡中国的一枚大棋子,大方地给了印度一些好处。
正如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亚洲安全计划负责人杰夫•史密斯所说:“长期以来,印度的决策者们一直保持克制,他们认为,与华盛顿或河内开展高级防务合作,可能招致北京做出他们不愿看到的强烈反应。”然而,“印度总理莫迪和他的顾问团队已经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个思维,如今他们的结论是,与美国、日本和越南建立更加紧密的防务关系,能让印度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底气更足。”
今年,印度总理莫迪没有出席在委内瑞拉召开的不结盟运动第17届峰会,外界猜测,这可能是印度外交转向的一个标志性姿态——印度已偏离了长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
那么,印度是否已经改变了外交方针、抛弃了不结盟原则、主动迎合美日来对付中国呢?
1、印度为何频频打出“中国牌”?
近些年来,中印关系总的来说是友好和平稳的,两国在金砖五国框架内和双边关系上,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莫迪上台伊始就向中国示好,两国领导人也频频互访。2015年,中印贸易达710亿美元(美印贸易640亿美元),并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
中印关系之所以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主要是印度在权衡中美两大国对印度的实际利益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一方面,随着中国在不断壮大,中国同印度邻国发展关系、中国海军出现在印度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均引起了印度的警惕。印度毫不掩饰自己的大国雄心,总怀疑中国在阻止它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另一方面,印度认为,自己对中国长期保持“克制”,却没有换来中国对它的“战略关切”的“照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关于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的问题
印度要发展核能,需要核燃料和装备。但印度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又不想受《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束缚。因此,按国际规则,它没有享受先进民用核技术采购和转让的资格。在美国和日本的鼓励下,印度希望国际社会对它特别照顾,而对巴基斯坦采取相反态度。
中国是个讲原则的国家,怎么可能同意呢?实际上,也并非只中国一国反对。但是,在印度官方和媒体的鼓噪下,给人的印象是只有中国一国反对。申请失败后,印度舆论鼓吹要在南海问题上“报复”中国,随后在莫迪今年11月10日访问日本后发表的公报中,果然提到了南海。
关于中巴经济走廊
印度以中巴经济走廊要通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为由,对此表示反对。8月17日,新德里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部主任哈什•潘特在《华尔街日报》撰文:“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将使中国通过瓜达尔港进入阿拉伯海。因此,印度也向中国发出一个信息——没有印度支持,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将仍然是个‘白日梦’。”
8月15日,莫迪发表讲话尤为值得注意。“俾路支人民、吉尔吉特人民和被巴基斯坦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的人民向我表达了感谢,在一些我从未到过的地方,那些我从未有机会见到的人们,他们向印度人民送来了祝福和谢意。我对他们心存感激。”
局外人也许不大清楚些话背后的含义,实际上,莫迪暗指可能支持正在巴基斯坦闹独立的俾路支人,以此报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争取自治的穆斯林社团。而瓜达尔港正好在俾路支省,所以他针对的不仅仅是巴基斯坦。事实是,中巴经济走廊即使经过巴控克什米尔,也并没有改变中国对克什米尔问题的一贯立场,印方的发难很不理性。
关于马苏•爱资哈尔的定性问题
印度认为,中国在安理会认定“穆罕默德军”领导人马苏德•爱资哈尔为恐怖分子的讨论中提出“技术暂停”,没有照顾到印度的利益。爱资哈尔曾被印度逮捕,获释后住在巴基斯坦。今年1月2日,6名武装分子袭击了靠近巴基斯坦边界的伯坦果德空军基地,印方认定此事与“穆罕默德军”有关,要求引渡其领导人爱资哈尔,而巴方表示反对,要对其实行“保护性监禁”。